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一种近似于玉的石头)呢?是不是因为玉希少而珉多的缘故?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珉多才被轻视,玉少才被重视。这是由于古来的君子都把玉比拟为道德,象征著德行的缘故。接下来孔子就对玉的十一种象征一一作了解说,认为玉质温柔滋润而有恩德,象征仁;坚固致密而有威严,象征智;锋利、有气节而不伤人,象征义;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齐地佩挂在身上,象征礼;叩击玉的声音清扬且服于礼,象征乐;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其美质,同样,美玉也不会去遮藏斑点,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信;气势如彩虹贯天,象征天;精神犹如高山大河,象征地;执圭璋行礼仪,象征德;天地下没有不贵重玉的,因为它象征著道德。《诗经》上就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象玉一样。所以,君子贵重玉。

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 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玉坯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对玉德的一种景仰吧。君子如玉;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人性有著极大的一致性。「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成为最美的一种赞誉。玉者无声,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成为美德的代名词。


爰玉之人一般具体几个特点,一是优雅之人。一般说,玉有五德,礼至仁德信。二是爱好收藏,怀旧之人。三是信格坚定之人,收藏玉是一个漫长过程。四是收得住孤独之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