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放

十多年來和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相對應的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蓬勃發展。中國汽車市場巨大的份額帶給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巨大的利潤。

這些年來,年輕的自主品牌也順利的從國外老牌汽車品牌手裡搶下了很大一部分中國汽車市場份額。自主品牌汽車(中國品牌汽車)在發展初期,擺脫不了山寨抄襲的罵名,而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的產品品質和價格有了明顯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汽車敢於直面與其對標的合資產品,國產合資車型的售價差距也越來越小,那麼國產和合資之間的品質差距到底有多少呢?

本文僅僅是管中窺豹,只通過零件品質來對比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文中的車廠以及車型均不點名。但有心的讀者一定可以看出端倪。

筆者以重慶規模最大的一家汽車品牌為例,這家企業長年佔據中國自主品牌前幾強,筆者認為這個品牌旗下的車型的品質,應該能夠代表中國汽車品牌的平均水準。

第一個做對比的是車型A,一臺緊湊型SUV,與之對標的合資產品為豐田RAV4。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國產對標合資的案例,第三代豐田RAV4(XA30)作為一臺設計成功且在中國市場收到消費者認可的SUV車型,成為了多家自主品牌開發緊湊型SUV的藍本,國內自主品牌SUV中逆向研發XA30而來的車型兩隻手應該數不過來,各家品牌的SUV雖然造型和內飾百花齊放,但其底盤結構,驅動架構,白車身結構,幾乎都來源於RAV4,改動不大。

車型A算是逆向RAV4工程中的成功案例,超高的銷量為車廠貢獻了豐厚的利潤。車型A的底盤件幾乎100%測繪了RAV4車型的零件設計,下面我們來看看實物圖:

【RAV4】

【車型A】

上圖是國產一汽豐田RAV4的後懸架,獨立多連桿結構,具體為兩根下控制臂,一根上控制臂加上一根縱臂,是比較經典的四連桿結構。下圖為車型A的後懸架,結構上沒有什麼好說的,和RAV4保持一致。

上面兩張圖對比車型A(下)和RAV4(上)的零件細節,RAV4擺臂上開孔的位置和開孔形狀大小和車型A是完全一致的。逆向開發就是這樣,忠於「原作」是風險最低的。從設計上說,車型A和原作RAV4可以說達到了相同的水平,但作為產品,兩者零件品質的差距,纔能夠真正反映「贗品」和「真跡」的實際差距。

上圖為RAV4的原廠下控制臂配件圖片,漆面,衝壓,焊接工藝如圖展示。

局部放大焊縫,焊縫規整均勻,大學精工實習過的同學,實踐時能達到這個水準應該可以獲得老師的高分了。

再看車型A的下控制臂,同樣是原廠零件,漆面,衝壓,焊縫如上圖所示。似乎差別不大?

放大看看焊縫,雖然這樣焊接強度上未必就不如RAV4原廠件,但工藝上就粗糙了許多,不僅焊縫不均勻,還有大量焊渣未清理就進行下一步塗裝作業,這樣在後期使用時一旦這些焊渣脫離,沒有塗裝保護層的部分很容易生鏽。

車型A的擺臂焊縫在焊接中產生的飛濺焊渣均未處理乾淨,就進入下一步塗裝工序了。節約了時間,節約了工序,成本也就低,這樣的差距最後也反應在售價上。

在看看上圖中豐田RAV4原廠零件,零件表面顯得光滑細膩,找不到一顆焊渣。雖然二者工藝的差距並不能說明兩者零件的實際強度,性能,耐久性之間的差異,但良好的工藝至少是一件優秀品質的零件所應該具備的素質。多說無益,車技君點到為止。雖然國產品牌這些年一直在宣傳看齊合資,但光從零件品質上看,誰更有匠心呢?

車型A的前懸掛下擺臂的零件實物如圖。

零件細節如圖。

豐田RAV4前下擺臂零件如圖。

豐田RAV4原廠下擺臂局部放大,工藝細節如圖。兩車對比,豐田RAV4工藝明顯更好。

焊接工藝也有區別,RAV4擺臂焊接採用銅釺焊工藝。由於銅的熔點比鋼低,所以焊縫顯得更加平滑規則,鋼製部件沒有因為焊接而產生燒蝕。

車型A懸架部件零件品質與原型車RAV4原廠配件對比,拋開材質好壞單看兩者工藝品質差距大致相當於合資車型原廠配件與副廠配件的品質差距,而一般合資車的原廠配件價格約為副廠件的一倍甚至更多,巧合的是車型A降價後與豐田RAV4(上一代)的官方售價比例,也約為1:2。再看看車型B。

車型B是一臺緊湊型轎車,上市時間大大晚於車型A,按理說車廠又經過了幾年的技術沉澱,車型B的情況整體應該好於車型A才合理。車型B依然沒有採用正向研發,而是逆向了一臺韓系車,起亞K4和現代名圖的底盤與車型B如出一轍。

上圖是B車型的前下擺臂球頭,主體採用鑄造工藝

比起A車型的零件細節,B車型的進步還是明顯的,模具精細。

起亞K4的下擺臂球頭細節如圖,零件表面處理比起B車型的原廠零件略微精細一些。

球頭的品質纔是重點,現代名圖和起亞K4的球頭為LIJIN韓資企業生產,總成廠商為現代MOBIS。車型B球頭廠家未知,球頭上未見配套廠logo標識。

上面幾張是B車型前下擺臂實物圖,可以看到製造工藝比起A車型已經有明顯進步,令人厭煩的焊渣終於不見蹤影。

作為對比,以上兩圖是起亞K4的前下擺臂原廠件實物圖,兩者從表面塗裝,焊接,衝壓模具精度來看,差距遠遠小於A車型與豐田RAV4配件的差距。

以上就是國內某車廠旗下A車型和B車型與他們的逆向開發對象原廠零件之間的一些圖片對比。這兩臺相差幾年上市的車型配件工藝品質,也可以看到這家車廠的產品與合資車型品質上的差距的確在縮小,但這並不代表國產品牌面對合資車型的競爭力就增強了。

按目前市場終端售價來看,B車型的售價為9-13萬元,而現代名圖和起亞K4的終端售價大約為10.5萬起,兩者之間的差距遠小於A車型和豐田RAV4之間的價格差,這是否意味著當國產車型的品質開始追上合資品牌的同時,國產品牌最大的價格優勢也就漸漸消失了呢?那麼拋開支持民族品牌這樣的購車理由,消費者又有什麼理由去選擇一臺價格接近「真跡」的「贗品」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