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先說結論,會。

分兩方面。

汽油車方面,因為能耗和環保要求以及現代汽車技術越來越趨近於技術天花板,汽車產業正從高門檻的高端工業品,逐步降為普通門檻的一般工業品,可以說是國產品牌趕超的良機,同時我們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了,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整體消費能力還會增加。坐擁全球最大市場,加上適當政府引導,完全可以再現美國汽車業鼎盛時期的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出現國產三巨頭甚至五巨頭(市場容量夠大,現在國內年銷量2400萬輛左右,光國內市場就可以容納近5個年產500萬輛的巨頭)。這個與國內手機廠商崛起的過程很相似。

電動車方面,雖然有各種騙補詬病,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支持下,電動車品質和水平確實一直在可觀的成長,即使不記新造車企業(別看現在百花齊放,十年後能活下來的不多,頂多一兩家),傳統車企的電動車也越來越能拿得出手了。

可以說目前合資品牌包括特斯拉只能去搶佔30w以上市場,未來在10-20w這個區間也會是國產車的天下。

綜上,十年以後即使考慮貿易摩擦和地區保護,國產車立足本土市場也一定會出現能幹掉現代和本田的企業。


沒有對民營企業開放,手機的是民營企業生產。

發佈於 2019-12-2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袖手無言袖手無言汽車愛好者

會,一定會,絕對會。

中國的汽車行業,最大的弊端在於起步晚,經驗少,相較於國外,但是最近這四五年,國產似乎慢慢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發展迅速,甚至,我想說可能不用十年,也學5年,就是某部分國產品牌能和合資勢均力敵,甚至超越合資的。

點名吉利,領克,長安,立帖為證,五年後2024年,我媽再來看這幾家的競爭力。


會,一定會,絕對會。

中國的汽車行業,最大的弊端在於起步晚,經驗少,相較於國外,但是最近這四五年,國產似乎慢慢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發展迅速,甚至,我想說可能不用十年,也學5年,就是某部分國產品牌能和合資勢均力敵,甚至超越合資的。

點名吉利,領克,長安,立帖為證,五年後2024年,我媽再來看這幾家的競爭力。


只要國產汽車還是這樣風氣就肯定無法崛起。。。


如果問的5年,我覺得不可能,但10年是有可能的,10年足夠社會完成一次技術革新了。

新的主流技術標準,只要不玩火,肯定有中國的位置。

當然這有博弈,因為汽車領域,毫無疑問中國下注了純電動,目前主流廠商、公共設施的方向,都是電動方向,國外主流車企也在博弈新能源,但all in電動的幾乎找不到。

先說手機行業為什麼國產手機能跑贏,首先非常非常重要的是技術架構統一了,在Android出現後,廠商只需要做好架構方案,CPU、主板、內存、電池、攝像頭等等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採購就好,小米就是典型的例子,生產的事情供應商解決,因為我國是製造業大國,這種輕研發重生產的模式在我國非常喫香,例如電視,還有很多家電都這樣,核心部件可以用國外,然後依靠成本優勢把國外品牌的市場進行擠壓。

所以國內電動車企業就是這樣的,電池採購,電機採購,很多都是現成的方案。你會看到時不時冒出「網紅品牌」的電動車,你會看到國產傳統車企一兩年就能從0到有上市一款新車,因為技術門檻大大降低了。

再所以,說風險

1、電動是否能成為新能源主流,目前還看不到結果,至少5年不行,但因為其他國家也沒拋出很好的方案,混動是一個,但畢竟不完整,所以可能熬個10年,可以靠媳婦熬成婆的方式做到。

2、電動汽車的很多技術瓶頸還需突破,續航、充電、安全等等,這些目前都遠未達到取代燃油車的能力。

3、可能很多人沒想到,人口紅利的問題,就像手機為什麼同樣的方案,國產手機能幹掉很多國外的手機品牌,因為我們有生產成本的優勢,這奠定了我們製造業大國的基礎,但這些基礎的根源是人口紅利,因為生產環節的優勢是人力成本帶來的,如果過10年,我們沒有人口紅利優勢,成本跟歐美差不多,那拉不開差價,甚至貴於國外品牌的車,那即使電動車取代了燃油車,國產汽車可能也幹不掉對方(沒法像手機行業這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