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港媒报道,中国一架国际航班CA103客机(天津飞抵香港途中),机头撞到飞鸟,导致机头被撞1米乘1米的大洞,当时的情况十分惊险。

由于机长担心飞机飞行安全,所以向香港机场报告和求助,香港当地驻扎的消防处派出救援车辆和救护车到场戒备,幸运的是客机最终在下午1点24分安全到达,飞机上无伤亡现象。

一般而言,出现鸟击所造成的航班延误,是需要算在机场头上的,由于没有保证机场及周边鸟类影响导致飞机升降,是机场的责任。虽然机场的驱鸟队采取各种办法,但是也只能保证大部分的航班安全,那么可定会出现漏网之鸟。因为这个鸟肯定不小,所以机场的驱鸟队这次又要背锅了。

虽然机头看起来撞击非常的严重,但是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机头是雷达罩啊,飞机内部肯定是装有气象雷达的,而气象雷达的后部都有一块很厚的金属板,不但上面有很强的防辐射涂层,并且铁板上面更有横梁支撑者,小编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鸟)撞坏了雷达罩紧接著撞坏气象雷达,但是啊它这个鸟绝对撞不坏那块铁板,除非这个鸟自身携带著重武器。

其实即便是小小的雷达罩,(鸟)就算把自己吃奶的劲用上也撞不破,因为这个雷达罩的材料复合而成的,结实程度压根就不用想,有些网友如果不相信,你大可以找来一个力气大的去拿铁锤去砸一下也不见得会把飞机上的雷达罩砸破。虽然复合是材料做的,但是厚度绝对没的说,重量也就几十公斤吧,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对于复合材料来说,这算不算够厚够重?

所以小编说,这个鸟绝对不会下,大家都知道在飞机著陆的过程中其实速度并不是很快,大家就按照280公里/小时的速度推算一下,顶多也就一秒钟78米左右,

但是如果撞上一个五六斤重的鸟,那么这鸟可就够大了,想像一下一个成年的鹰一般的体重在600-1300克之间,动量为154KG*M/S。

重量相当于一个14克的重机枪子弹啊,并且以11000米/秒的速度打中一个人是什么感念?当然,这个鸟比子弹的体积可大多了,击打面积也非常的广,但是瞬间接触面压强并没有那么的大。

突然发生这种事情,肯定机长吓了一大跳,因为这鸟是迎面冲过来的啊,对损伤不确定的情况下,客机机长肯定是比较担忧,并且破损产生的声音那么大,相对于在空中比较安静的情况下来说,肯定是吓人的。

其实鸟撞击的位置也是刚刚好啊,比如偏一点哪,肯定不会有像这种的影响,因为受力不同,而雷达罩的金属导电条会起到相应的支撑结构作用。上图为秃鹰在高空,打在侧面的话也没有击破雷达罩。

其实各位网友可以想像一下鸟击飞机是常见的,但是像这次牛B的,恐怕没有多少吧,因为很多鸟咋飞行中都是击在飞机的侧面,蹭出一道血迹,或者打在机翼上,留下血肉和鸟毛,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对飞机机体的结构造成损伤。

而从在人类有航空飞行器在天空飞行那个时候开始,航空飞行器和以前天空的主宰——鸟类,两者之间的摩擦貌似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鸟类是一种生物,而在空中飞翔不仅是它们的天性,更是它们的本能,在它们的观念中所有天空的领域都是我们的,你们还敢在我的领域设置禁飞区,所以导致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相关鸟耐不住寂寞需要大战一场的不安全报告,

比如,2018年3月22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鸟类就耐不住寂寞了,它们首先派出一只探子,可能他们自己都想不到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还有就是随著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鸟类大战飞机的次数肯定还会持续增加。

但是飞机在空中,对于我们想要把鸟类「赶尽杀绝」明显是不现实的,并且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把他们「赶尽杀绝」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碰见一个我们自己所设立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如果我们在发现成群结队的鸟类时,飞机有可能会进入鸟群,造成损坏的难以想像,飞行员肯定会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

在一般的情况下飞机飞的越高那么飞行的速度肯定就会越大,还有就是飞机高度越高,将会遇到鸟的个头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一旦发生鸟想干掉飞机,那么飞机肯定受到的损伤就会越严重。

当然各位网友都知道,机场附近的航空领域,飞机飞行高度非常的低,但是遇到鸟类活动几率确实非常高,所以机场都有专门的驱鸟队伍和设备,尽量避免机场范围内鸟类伺机而动,这样的措施才能增加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乘客的安全。

题外话:

现在的飞机是非常安全的,大家不用担心什么,毕竟国航的飞行员技术是一流的。


图注:在鸟撞击中严重受损的发动机叶片

这件事其实反映出的是一个长期困扰航空安全的老问题——飞机防鸟撞问题。无论是民航客机还是军用飞机,都必须面临这个难题,鸟撞主要发生的区域,是3000米以下的中低空域,也就是说,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和低空飞行过程中,最容易遭遇鸟撞问题。与体积庞大、翼展几米至几十米、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的飞机相比,小小的飞鸟体重不过几百克至几千克,但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就可推知,当飞鸟撞上高速飞行中的飞机特别是战斗机时,其对飞机造成的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的措施有几样,首先是在最容易被鸟撞的机头部分,进行结构加强,多次民航飞机机头被鸟撞击事件中,由于机头结构加强,除了机舱玻璃受到一定损伤,机头蒙皮凹陷等情况之外,基本没有出现过飞机外部结构因鸟撞而被击穿的情况。而对于速度更快的战斗机而言,则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比如聚碳酸酯类材料来制造座舱盖,使得其韧性和强度俱佳,完全可以抵御鸟撞伤害。

其次,为了防止鸟撞,特别是飞机起降期间的鸟撞情况发生。各个军民用机场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鸟和驱鸟措施,比如声波驱鸟器等,因为90%的鸟撞事件,都发生在飞机起降期间。

最后,其实飞机鸟撞问题中对于飞行安全最致命的威胁,并不是鸟撞击在比较坚固的机头位置,而是撞击在发动机叶片上,这最容易导致飞机出现危险。尤其是当飞鸟被吸入工作中的飞机「心脏」——发动机时,就很可能会打坏发动机风扇叶片,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于空中停车,常常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现代发动机都采用结实的宽弦叶片结构,同时要进行发动机吞鸟试验,试验过关的发动机才允许服役工作。


先来说下事件经过,国航波音737客机从天津飞往香港,航班号CZ103,途中遭遇鸟击,于10:21分起飞,在13:18分落地。晚点是因为航路限制。在著陆过程中,机头遭遇鸟击,赤𫚭角机场一度出动救援车辆等候,担心出问题。所幸飞机安全著陆,各系统均未见异常。

首先,这个鸟不小,看来赤𫚭角机场的驱鸟队又要背锅了。一般而言,出现鸟击造成的航班延误,算在机场头上。因为保证机场及周边没有鸟类影响飞机起降,是机场的责任。虽然驱鸟队一直在采取各种办法,但也只能保证大部分航班正常,难免有漏网之鸟。

其次,其实看起来撞击的很严重,不过并没有很大影响。因为机头是雷达罩,顾名思义,内部装有气象雷达,气象雷达后部有一块很厚的金属板,上面涂有防辐射涂层。铁板上面还有支撑横梁。即使撞坏了雷达罩,再撞坏气象雷达,也绝不可能撞坏那块铁板。

即使是雷达罩,它是复合材料做成,结实程度也毋庸置疑,你找个大力士拿铁锤去锤,也不见得能锤破。这玩意别看复合材料做的,厚度挺厚,重量也有几十公斤呢,对于复合材料来说,这算是厚重的了。

所以说,这个鸟不小,因为飞机著陆过程中速度并不快,按280公里的速度算,一秒钟77米左右,撞上一个两公斤重的鸟(这鸟已经够大了,一个成年老鹰一般体重在600-1100克之间),动量是154KG*M/S。

这个重量相当于一个14克的重机枪子弹,以11000米每秒的速度打中一个人。当然了,鸟类的体积更大,击打面积大,瞬时接触面压强并没有那么大。

第三,机长肯定吓了一跳,毕竟这鸟是迎面打来的,在对损伤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实比较担忧。而且破损产生的声音非常大,对于在空中较为安静的环境来说,真是吓死了。

第四,打的位置也是刚好,如果偏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一方面受力不同,另一方面雷达罩的金属导电条也会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下图秃鹰在高空,打在侧面的话也没有击破雷达罩。

第五,鸟击还算比较常见,但是这么严重的,并不多。很多鸟击都是打在机身侧面,蹭出一道血迹,或者打在机翼上,留下血肉和鸟毛。大多数情况不会对机体结构造成损伤。

当出现类似的损伤时,肯定要对结构进行检查,和必要的部件更换了。所以国航也赶紧调集了运力,保障了后续航班。估计这架飞机今晚得趴在香港机场等待新的雷达罩送到了。


大家好!作为飞行员来说,在飞行生涯中,遇到鸟击的几率肯定是有的,但是遇到如此大的鸟鸟击也属罕见。

从人类有航空器在天空飞行开始,航空器和之前天空的主宰——鸟类的矛盾就没有停止过,鸟类是生物,在空中飞翔是天性,是本能,它们没有什么禁飞区的概念,所以,不时会收到有关鸟击的不安全报告,如今天气转暖,鸟类活动愈加频繁,另外随著航班量的上升,鸟击的次数还会有所增加。

飞机在空中高速运动,以绝大多数鸟类的视觉来说,发现飞机到避让的时间非常短,如果鸟类本身飞行线路和飞机的运动轨迹产生了交点,鸟类避开飞机,避免被撞上的可能性很低。飞机和鸟类空中相撞的速度在几百公里每小时,产生的力量会使得鸟类粉身碎骨。从不少鸟击过后的照片来看,飞机受损,鸟类肯定也是死亡。

飞机在空中,对驱鸟这一块来说,基本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在发现鸟群,飞机可能进入鸟群,造成损坏,飞行员会采取避让措施,我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起飞时,速度到了抬前轮离地的速度,跑道前面不远处高度10多米一群鸟飞过,我只有压著飞机不起来,等飞机和鸟群没有影响,才将飞机拉起来,还有就是著陆时管制员报告跑道有鸟群,机组会执行复飞程序进行等待,等待机场工作人员驱鸟后,再尝试进行著陆。

一般情况下飞机在高度越高,飞行速度越大。另外高度越高,遇到鸟的重量,个头也会越大,如果发生鸟击,受到的损伤就会越严重。

当然,在机场附近空域,飞机飞行高度低,遇到鸟类活动的几率会更高,机场都会有专门的驱鸟队伍和设备,尽量减少机场范围内鸟类的活动,保证飞行安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