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摧毁纳粹德国的战争基础。中国俗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战后期英美对德国进行的大规模战略,正是看准了希特勒的软肋——支撑战争的军工厂、机械厂,后来更是无差别轰炸,连德国民众的生活设施、基本建设一同摧毁,就是釜底抽薪黑虎掏心让德国的「粮草」匮乏枯竭。

二是震慑德国民众的战争信心。想当初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军的闪电战如秋风扫落叶,德国战车驰骋欧陆碾压群雄,一举膨胀了德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德国民众连同希特勒梦想中的大德意志似乎傲视世界一览众山小。可盟国的战略轰炸一举把德国民众的美梦击碎,德国人做梦也没想到轰响在别人头顶的炸弹会如雨般落在自己的头上!德国人的战争信心开始动摇,希特勒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了镜花水月。

这样,德国纳粹动员起来的举国体制堡垒开始坍塌,战争资源日渐枯竭,武器装备开始难以为继,希特勒德国的丧钟也开始敲响了。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扩军备战中,空军学术思想得到了空前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国不同的流派。德国、日本、苏联属于强调战场支援的一派,主张空军主要用于战区支援陆、海军作战。英、美属于强调战略轰炸的一派,主张以战略轰炸为主,摧毁敌国战争潜力,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就是典型的「空军制胜论」。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长(1940—1946年)波特尔认为如果能炸死德国200万人,并使2500万人无家可归,即可取得胜利。美国空军上将斯帕茨认为盟军反攻时,只要在西欧占领滩头阵地,固守这些阵地,等空军把德国工业全部破坏,陆军就可轻易地推进,直捣柏林。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英、美两国在二次大战中一直重视和坚持空军的战略使用。对德战略轰炸始于1940年1月,但规模较小。而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则始于1940年5月15日,99架英机轰炸了莱茵河以东的地区,史学家把这一天作为对德轰炸的开始日。1942年8月,美国加入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但因出动兵力不大,轰炸效果并不明显。1943年1月,英、美虽然加大了轰炸规模,但由于没有远程战斗机护航,未能夺取制空权,遭到德国防空力量的抗击,轰炸机损失很多,轰炸效果不大,德国的军工生产仍在上升。从1944年2月起,由于远程战斗机护航,才逐渐夺取丁德国上空的制空权,扩大了轰炸效果,并有力的保障了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实施。此后,轰炸规模日益扩大,给德国造成巨大破坏。英美对德国石油工业大规模轰炸是1944年5月开始的,轰炸开始后,德国的石油供应情况便急剧恶化。5月-8月, 合成汽油产量下降57.7%,9月—12月,进一步下降85%,到1945年3月,已损失了96.4%。这就是说,德国的石油工业基本上被炸跨了。而在1944年9月,英美开始轰炸德国本土的铁路运输系统,到12月,铁路运输量就下降了48.5%,到1945年3月,下降到了93.7%。这就是说,其铁路运输系统已基本上瘫痪了。结果是使德国的原料、部件和半成品的交换与分配发生混乱,它们无法正常地进人生产线,从而造成生产停顿。可见,从1944年下半年起,德国工业生产迅速下降,经济濒于崩溃。到1945年4月16日美国驻欧战略航空兵司令斯帕茨宣告对德轰炸结束时,此次行动共历时5年多。英美联合进行了44.4万次轰炸,出动轰炸机144万余架次,歼击机268万架次,投弹270万吨。德国人被炸死炸伤100余万人,无家可归者750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空中浩劫。

从英、美对德国的大规模战略轰炸的结果来看,虽然战略轰炸需要巨大的航空力量,掌握制空权,经较长时间才能奏效,但它能给敌方的战争潜力以严重的打击.创造最后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德轰炸的实践检验,各国的战略轰炸思想互相吸收,并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对德轰炸也是对杜黑的学术思想的一次扬弃。尽管最后战胜德国不是由于空中进攻而是依靠地面军队的进攻,不是杜黑设想的空中先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地面军队收拾残局、占领敌国的那种空中战争,但是经过这次战略轰炸,人们从另一方面真正认识到杜黑曾极力倡导的建立一支独立空军的战略价值。


一,摧毁德国工业基础,从后勤上摧毁德国,扼杀德国持久战能力(其实本来就没有)

二,对战争初期德国轰炸的回敬(这个比较牵强)

三,瘫痪德国基建,搞垮德国民生,压制德国士气(这也是德初期对伦敦轰炸的目的,但德空技术太差,想炸港湾却炸了议会,欲炸工厂却炸了民巷,直接不小心开启了无差别轰炸时代)

四,海军方面:RN方面,击沉提尔皮斯,同时盟军轰炸U艇工厂,几乎消灭了德国水面舰艇,并配合海上的反潜活动,压制了狼群。陆军:英皇陆和美陆有个坏毛病。。。不炸弹洗地她们是不会上的。(少数几个城市需要用炸弹毁灭后才能解放,但连毁灭了城市都占领不了的德国防卫军就更没脸了)。空军:德空惨啊,趴窝不行要挨炸,上天又是找死。。。。后期已经不存在早期的微薄优势了(实际上大不列颠空战后德空就没优势了)

大轰炸是二战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飘扬在阿登高地的是陆军所属的星条旗,攻入柏林的是布兵靴和履带,停在东京湾的是各国特混舰队。。。但,飞过的炸B,从高空坠落的炸弹早已在轴心国的土地上敲起来丧钟。


从军事角度看,战略轰炸:1,严重削弱敌方的后勤保障,2,有效打击敌方士气,3,大量杀伤敌方人员,减少兵员,4,加速战争进程,5,进一步扩大战略主动权…。政治上同苏联争夺战场控制权,以增加战后讨价还价法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