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我們在此時緬懷先祖,記住過去,是爲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有人說,死亡是人生的最後一次頓悟。

  面對死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境和領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遺言,

  它們或帶着愛、或帶着恨、

  或帶着不甘、或帶着悔悟。

  死亡像一道牆,將這些已故之人與我們分隔開,成爲歷史。

  遺言像一條路,我們僅可以通過這些隻言片語,領會精神。

  1、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秦國名將

  白起,戰國時著名將領、軍事家,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最後被秦昭襄王賜死。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

  2、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

  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僞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爲二世皇帝。後爲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臨刑前李斯看到自己最心愛的的幼子也在待斬行列內,忽然悲從心來,愴然曰:“我真想能像你兒時那樣,父子倆牽着愛犬阿黃,帶着獵鷹,出上蔡城東門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

  3、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爲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爲漢初三大名將。後被呂后所殺,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三分天下而王之),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韓信被夷三族。

  4、無字碑——武則天

  5、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牀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爲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

  文天祥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自殺未遂被元軍俘後,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爲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在衣服中找到贊文:“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才能夠做到。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7、“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 譚嗣同,臨刑前。

  有人說譚嗣同枉送性命是不負責,其實譚嗣同深知未來之重要,自己慷慨赴死前力勸梁啓超去日本,且說了這樣的話:“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招後起。”

  8、我只想到過寫遺囑,以爲我倘曾貴爲宮保,富有千萬,兒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寫好遺囑了,現在卻誰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張罷。當時好像很想了一些,都是寫給親屬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爲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着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還有,現在忘記了。只還記得在發熱時,又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禮儀,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魯迅 1936年9月5日

  9、四川安縣曲山鎮上有個25歲的青年王建堂,在鎮上教小學,抗戰一開始,他串連組合起百十個年輕人,一致請纓殺敵。大家一致推舉王建堂爲首,取名“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向安縣縣長成雲章請纓殺敵。

  隊伍在安縣快要出發時,王建堂的父親王者誠寄來一份包裹。縣長成雲章打開一看,頓時流淚。包裹裏是一塊大白布做成的旗幟,旗的正中寫着一個斗大的“死”字。“死”字的左右兩側寫着這樣的幾行小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10、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

  我看到你們撒到山溝裏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同去打到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惡獸們包圍着,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我運來的十萬發子彈贈送貴軍。它藏在了北邊的松林裏,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我身雖死,但我的革命精神長存。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日本共產黨員

  伊田助男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日

  11、1937年淞滬會戰,當時郭汝瑰作爲參謀長帶十四師8000人在前線抵抗。打了幾天以後部隊傷亡慘重,軍長擔心他守不住,就派人去問他是否需要援軍。郭汝瑰回了一封信,前半段彙報了軍事情況,後半段說,“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爲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