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清明,十分花柳。清明大概是一年当中最明朗的节气了吧!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没有比这更适合去触碰“生离死别”这个敏感话题的时机了。眼前的春景多少能分散掉一些“暗黑”的心思,让人不至于陷入“沉痛”的深谷难以自拔。所以小编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呀,一切能够流传至今的,想必有其流传至今的合理性。不要害怕触碰死亡,正视它,直面它,它也可以是个很“温柔”的故事的结尾!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扫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慎终追远!中国人始终秉持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践行着生命传递的意义。其实,除了中国,像是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等诸多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设置了不同的节日和习俗来悼念英魂、告慰亡灵。除了缅怀、追思之外,在各种虔诚的仪式之中,现世的人们也可以重新思考生死,体味现实人生的可贵。

  下面跟荔枝小编一起看看,国外都有哪些悼亡风俗吧

  日本 *盂兰盆节*

  ——如果说出生是一场明确的旅行 死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出发

  日本的盂兰盆节,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是于飞鸟时代(592年- 710年)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的习俗。它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盆会”很相似。不同于中元节的肃穆、清明节的柔和,日本的盂兰盆节更像是二者的结合。

  盂兰盆节在日本可以说是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了,回乡祭祖的人流就像我国的春运一样多。对谢世的阴魂来说,这是“阎罗王”一年一度放假的时候。节日期间先祖及已故之人的灵魂会回家,故要为其点火照路以防止亡灵迷路。此时,日本家家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来祭奠祖先。 而对于现世的人来说,由于盂兰盆节正值日本暑假,同时节日前后各大公司都会放假,所以除了祭拜祖先和扫墓之外,盂兰盆节也成为了回家探亲、外出旅行的日子。

  日本的盂兰盆有很多很好玩的习俗。在盂兰盆节期间,日本人会用黄瓜和茄子制作被称为「精灵马」的祭品。

  所谓「精灵马」,一般是在黄瓜和茄子上插上4根火柴或小木棍,比作牛马,是祖先的灵魂往返于两个世界的交通工具。黄瓜比作快马,让祖先快快到来,茄子比作慢牛,让祖先慢慢回去。

  另外,京都的“大文字烧”——点燃松木烧出一个辉煌的“大”字,也已经成为日本盂兰盆节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人们会在环绕京都的五座山上按“大文字”、“左大字”、“船型”、“鸟居形”、“妙法”等字形点篝火,称作五山送火,其中以“大文字”最为有名。该传统仪式据说是为在盂兰盆节期间迎回先祖英灵供养后,再送其前往往生。

  节日期间,日本各地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典,比如,札幌夏季祭典、盛冈舟流祭、京都岚山水灯、长崎精灵流等等。

  墨西哥 *亡灵节*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墨西哥亡灵节又称“死人节”或者“鬼节”,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孩子的节日;11月2日是“成灵节”——用以缅怀死去的成年人,这两天统称为亡灵节。墨西哥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亡灵节。

  对于这个节日,我们并不陌生,2017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创作灵感便源于墨西哥亡灵节。

  不同于亚洲地区悼亡的庄严肃穆、感怀伤思的氛围,一旦亡灵节钟声敲响,整个墨西哥城将一夜之间变成现实世界和亡灵世界庆贺相聚的“大趴体”。墨西哥民众涌上街头,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进行化装游行,庆祝与祖先亡灵“重聚”。从古老的庆典演变而来的现代盛大游行,已成为当地百姓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再来就是“祭坛”的制作与布置。“祭坛”布置有其经典的元素,每一个元素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譬如:用糖或巧克力制成的头骨,代表逝去的家人;“祭祀面包”的顶端制作成两根骨头交叉的形状并撒上糖,代表祭祀者的慷慨;花纹繁复的彩色剪纸,代表生者与逝者的连接;香炉,是生到死的通道,并能起到驱赶恶灵的作用;蜡烛和烛台则是爱的象征,可以指引灵魂到达祭台。

  “祭坛”布置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一种花Cempasúchitl(万寿菊),这种花象征着太阳的亮度,指引着灵魂回家或到达最终目的地,一般采用鲜亮的颜色,如黄、紫、橙、白。ps/这一点与中国清明节扫墓时用菊花祭祀祖先的习俗类似,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有趣而又微妙的相同之处。

  “骷髅”也是这个节日最重要与常见的元素之一。在墨西哥,骷髅不仅意味着死亡,同时也意味着生命的起源,墨西哥民众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死亡,用欢庆来悼念去世的亲人。

  因为就像《寻梦环游记》中的经典台词一样,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只要我们还记得,那些逝去的人便与我们同在。

  俄罗斯 *拉多尼察*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句点 而是一个逗号

  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清明节,它叫做“拉多尼察”,也叫父母节。设立在每年复活节过后的第九天,通常是4月底或5月初。如果说复活节是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而拉多尼察节就是普通老百姓复活的日子,所以很多人也把拉多尼察节叫“亡者复活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拉多尼察”源自“喜悦”一词,这个节日的主题不是哀伤。人们不会因为失去亲人而难过,反而会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而感到欣慰。俄罗斯人觉得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句点,而是一个逗号。亡灵会过渡到一个新的状态,一种摆脱了肉体羁绊的精神境界。生命在肉身消亡后,还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延续。他们也是这样完成对于子孙后辈的死亡教育的。

  “拉多尼察”节当天,俄罗斯人会举家前往亲人的墓地祭扫。清理墓地上久积的尘土、摆上时令的鲜花、还会在墓前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蜡烛、薄饼、复活节面包等。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吃顿简餐,每个人都要饮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饮酒时不能碰杯也不能说话。整个过程平静安详。

  “拉多尼察”和中国的清明节日期较为接近,也正是春和景明的日子,节日前后,俄罗斯民众会将先人的墓地装点得如同花园一般绚烂夺目。

  除了这些之外,在韩国,当地人也有清明节,也是公历4月5日,同样是人们非常重视的日子。清明节前,你会看到各地的大小花店里都摆有素色的鲜花,供人们在清明节祭祀时使用。

  在德国,不少人会在11月2日万灵节这一天祈祷,去墓园祭奠逝者和扫墓。鲜花翠柏之外,人们常会摆上点有蜡烛的红色长明灯,象征永恒之光。

  在柬埔寨,人们会在每年的佛历10月1日至15日举行亡人节。亡人节是柬埔寨最隆重的节日,和清明节一样,追思亡灵祭拜先人是亡人节的主旨。去寺院里祭祀是亡人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带上祭品,去寺院祭拜,各家佛寺无论大小几乎都会爆满。

  在坦桑尼亚,为了悼念在独立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死难烈士,人们把每年的9月2号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自愿地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亲临烈士陵园,虔诚祭扫,也有人到独立广场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以此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

  有人的地方就有死亡和别离,有爱的地方就有悼念和追忆。尽管各国悼亡的风俗不尽相同,但目的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能在一年当中寻找一个特殊的日子,与失去的亲人/朋友/同伴们再次相聚。这样的相聚不是因为“迷信”鬼神,而是因为我们相信:你可能不会如期归来,但“爱”永在!

  (资料来源:新华网、环球网、北大新闻网等。)

  荔枝新闻专稿/满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