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过去,在今年的一大半时间里,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都是蒂姆-库克率领的苹果公司。然而,在失去了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余荫之后,这几年苹果的产品似乎已经逐渐走向平庸,以致于在今年底,他们从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上滑落。

距离苹果成为全球首家突破万亿美元市值企业之后,在2018年的最后三个月里他们的市值蒸发3900亿美元,跌掉的市值相当于整整一个阿里巴巴还多。

而且库克必须面对的坏消息不止这一项,公司的拳头产品iPhone逐渐失去魔力,产品回归平庸、价格居高不下,今年的新iPhone终于迎来了消费者的冷落,销量下滑之下不得不采取“优惠大酬宾”模式;与高通的专利官司节节败退,在最重要的中国市场被判侵权禁售,更是在这个冬天给了苹果当头一棒。

2018,苹果的得与失

尽管在失去创始人乔布斯之后,苹果公司的产品已经渐渐失去了那种让世人感到震撼的魔力。但是毫无疑问,在供应链大师蒂姆-库克的带领下,苹果生成现金流的能力依旧不容置疑。换言之,即使产品设计回归平庸,但是凭借着对全球供应链的高度整合,以及死忠粉的鼎立支持,苹果依旧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可能没有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营收和利润而言,今年是苹果公司有史以来表现最出色的一年,每个季度都在创下新的记录,甚至圣诞销售季还没有结束,苹果就已经“预约”了再创新高的好成绩。然而,光赚钱能力出众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服投资人,更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苹果产品买单。

尤其是当果粉们看到,苹果在最近一两年来,推出的产品一款比一款平庸,可是价格却一款比一款高;同时开始致力于用封闭的完善服务,将用户留在苹果生态链中。

科技君觉得,这样的做法虽然短时间内能帮助苹果公司大肆捞金,但是无异于杀鸡取卵,等到有一天消费者愿意承受从iOS到Android的换机成本之后、等到消费者对日渐平庸的苹果产品越来越失望之后,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乔布斯这面旗帜。

由硬至软,苹果的艰难转型

说白了,苹果正在遭受的衰落其实是每一个科技巨头都会面临的困境。当你的科技创新走到一条绝境,当你已经把所有能争取的用户都争取过来,当你的对手逐渐从弱小变得强大。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开始讨论起“下半场”的问题。

2018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如此,2018年的苹果公司也是如此。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4G换机潮接近尾声,几乎所有买得起苹果产品的市场,都已经被苹果占领了,剩下印度、东南亚等消费能力低的市场,也开始被中国厂商分食。苹果的创新能力逐渐下滑,而中国厂商开始在完善的全球供应链扶持下急起直追。

这个时候,苹果公司想到的方法,是牢牢地树起一道墙、一个壁垒,将用户聚在苹果的生态链中,榨干他们的最后一丝价值。包括iCloud、App Store应用商店、Apple Music和将很快推出的流媒体视频服务,都是苹果的救命稻草。

然而问题在于,外界对苹果的印象,从来就不是一家软件公司,也不是一家云服务企业,从头到尾苹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件巨头形象。这可能就是苹果股价大跌的原因吧。

微软这个软件巨头,转型硬件,做手机以失败告终;而苹果这个硬件大佬,开始朝着软件生态的方向迈进,能否取得成功,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