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身为东北人就唯独东北人辩解。其实,东北人普遍来说是心肠很好,心胸宽广的。即使是遇到流氓,地痞也一样。东北的流氓,地痞大多也都比较实在,心肠并不坏。打架也是,虽然东北人打架的名声一直不好,但其实普遍情况下,东北人打架没有深仇大恨的下手都留余地,也很少有那种变态心理的。


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地域歧视。

很多人都对东北人有些误解,觉得东北人低俗,蛮横不讲理。

从题目那两句话就可以看出来。

觉得东北人说话都是这样的,东北人的素质都是这样的。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不错,东北人确实有这么说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从来没有问过,就是什么人才会这么说?

是东北的小混混!

只有东北的小混混,不入流的,素质低的,才会张嘴就说,你瞅啥?也只有东北的小混混才会回答,瞅你咋地?!

这些对话还基于一些特殊的场景。

比方说,人家带了一个很漂亮的小妹,东北大妞大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又会化妆又会打扮,回头率百分百。有些傻老爷们就上下打量人家或者是不错眼珠地盯著人家,眼神儿追著人家跑。

这种情况下小混混当然不愿意了!这相当于你在用眼神儿挑衅人家,所以人家也会用语言来挑衅你,张嘴来一句,你瞅啥?

这句话既有明显的挑衅意味,也有明显的警告意味,意思就是你不要用这种眼神来看人,你这种眼神儿已经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了,所以用威胁的语气警告你一下。

其实,不单单东北人,全国每个省市的人,都有看人眼神非常不友好的,就是直勾勾地盯著你,甚至脑袋都随著你走路的轨迹在转。无关城市大小,都有这样的。这种眼神,任何女人,都不会觉得舒服。已经存在著亵渎的意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样一组图片,就是一个女人在印度的大街上,等车,走路,看报……一些日常的行为,周围那些印度男人的眼神,满满的亵渎。

其实不止男人看女人,就算一个男人总是盯著别的男人看,也是非常不礼貌的。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个意识,但无形中已经侵犯了他人的私密空间。

素质教育还是势在必行的。不单单是文字上的扫盲,还包括很多礼仪教养,包括付钱买东西,拿到时要说谢谢,这都是最起码的礼貌。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打闹,等等。可惜,很多人,都不懂,或者,做不到。

其实,看以前香港的电影,也能看到因为盯著人看而打架的。只不过会换种说法。一个说,哎,你看什么看?另一个说,看你又怎么样?一个直接站起来,说,你说怎么样?另一个也站起来,说,看就看了,怎么样?然后第一个就顺手拿个啤酒瓶朝著对方脑袋直接砸过去。

怎么样,比你瞅啥瞅你咋地更直接更刺激吧?

所以,小混混,黑社会,古惑仔,是不论南北的。前提是,你先不要在无意识的时候,有任何挑衅的举动。

至于那句,瞅你咋地,一般也是小混混才会说。否则就算是有人故意挑衅你,你不理他,这事儿也就过去了,除非是故意找茬的。

但是如果你不服,想打架,那就回一句,瞅你咋地,这就是挑衅的回应,表明你接受挑战了。那就接受该接受的事情呗。

其实,无论哪个省哪个市,都有一些素质差的人。如果想地域,随便说一个地方出来,都会被喷死。

所以,正确了解各地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别人云亦云。


东北方言特别有意思,之前网上就流行一段儿东北话吵架的故事。当你走在东北的任意一条大街上,看到有一条好汉瞪著你,不屑地说出 「你瞅啥?」 的时候,请注意,战斗随时。「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个试试!」「我就瞅你了怎地吧!」「给你点脸了是不是!」「哎呀我去了,给你能耐完了啊这是!」「我就能耐了怎地吧,你算老几?」「有本事你再说一句来,小瘪犊子!」到这基本上是要撸袖子开打了。「装什么犊子啊你,给脸不要脸了,不服比划比划来!」「你算哪根葱啊,三炮似的,不希搭理你,你还蹬鼻子上脸了是不是?」「不爱跟你俩一样的你还没有头了,下回败让我看见你啊!」其实东北人吵架吧,只是喜欢斗斗嘴而已,不是真的想打架,东北人好面子,气势一定要做足了。内心其实也是合计吵两句嘴,把对方气焰压下去就行,俗话说的好,君子动口不动手嘛,俩人吵几句嘴这事也就过去了。


你瞅啥?瞅你咋的?如果眼神碰撞是善意的,怎么会有你瞅啥?东北人普遍豪爽,粗枝大叶不拘小节,不惹事也不怕事,不会主动去欺负别人,无论与谁接触几个小时就会成为朋友,东北汉子人高马大但是都特别疼老婆,顾家。东北人说话做事干脆利索,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墨迹,东北人乐观坦荡,适应能力特强,从不会玩阴谋诡计,东北人待人热情没有那多冷漠。当两个东北人打架打的头破血流,话唠开了马上就能拉著手去喝酒。东北人长讲你可以打我但是不能骂我,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家人。有一部份人说东北人爱打架,野蛮。因为每个人东北人都知道能动手就别吵吵才是真理,有话说有屁放别整没用的,绕来绕去的耽误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是中华儿女,个别人如果不是闲的蛋疼整毛地域黑?还是来一起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吧。


身为一个地道东北人,生于东北长于东北,但生活了几十年也没听过「你瞅啥」「瞅你咋地」这样的话,要说七八十年代小孩子盛行打群架,后来因为打群架拘留半个月也就几乎彻底的刹住了这股打架之风。最起码最近这一二十年还真没发现有打群架,甚至于俩人动起手都很少。

但不知何时网路上兴起了一股东北人爱打架之传说,并且越传越历害,以至于发展到一瞅就动手的地步。一些东北人也跟著添技加叶添油加醋的吓唬人家,我就纳闷了,自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思想早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己告别了野蛮愚昧无知与邪恶,谁还会没事打仗玩?况且打仗所付出的代价是很沉痛的,感情用事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谁还会没病找伤寒自讨苦吃?

如果说东北人唯一不同的是不拘小节个性张杨,这一点我认可,但这在东北是普遍现像,人们都如此也就见怪不怪了,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坏毛病,虽然到了南方与南方人的小桥流水小鱼小虾小声说话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也不至于误认为大声说话就是要动手打仗呀。说句心里话,东北人也看不惯你们的藏著掖著吞吞吐吐含而不露弯弯曲曲的说话方式,就喜欢有话直说有屁快放从不转弯抹角。

应该承认,南方人对东北人的陌生随著交通的便利和网路的发达早己不复存在,东北人的生活及语言表达方式也早己融入其中,现在南方个别人对东北千方百计的加以诋毁也只是融入后的排斥反应,随著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接受的,这种现像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其实原来南方人对我们东北人的评价不是一般的好而是超好,夸我们个个都是活雷锋。但最近几年不知怎么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人见人爱如天使般的东北人一下子变成了人见人烦的撒旦。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东北这段时期涌现出的网红搞的平台直播,其实她们也很无奈,和你们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悟吧,你们压根就没兴趣怕谈著谈著把你们给谈入了梦乡。谈高科技展望未来吧,这些她们压根儿就不懂。谈国际国内政治大事吧,又怕谈不好被封号。所以只能天南海北的胡扯六拉拉。当然了,谈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家乡东北,结果把自己家乡不好的一面无限夸大拉长,一方面是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让你们产生些许自豪感和满足感。更为严重的是她们把东北人塑造成了打仗斗殴的好战分子,为的就是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和惊险刺激感,结果你们就信以为真了。

以东北冻梨为例,那都是物资特别匮乏的年代,东北山上长的一种根本就没法吃的酸梨,咬一口酸掉下巴并且满嘴的渣渣,扔了吧可惜,于是人们就一篓篓的放在阴暗处冻了再化化了再冻的用以解决这一冬嘴里没有滋味儿,现在生活好了谁还吃那破玩意,结果让网红们把这都给炒红了,有经济头脑的东北人还不失时机的在网上卖起了东北冻梨,有些南方人还把梨放在冰箱里冻一冻再吃以体会下东北冻梨的滋味。有次看个短视频,一个东北老娘们把满满一盆饺子哗一下倒在了脏兮兮的桌子上,边倒边喊:「吃饺子喽」,这是谁家的老娘们还有这么脏的吃法?!你这是代表我们全东北恶心南方人知道不?!东北人爱穿貂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确实穿个貂是财富的像征,可最近这些年早就不实行了,就连这陈年往事都被网红们给炒的轰轰烈烈,抖音上的东北大美女们还弄出个:「潇洒不潇洒,貂皮配裤衩」,一个夏天穿的一个冬天穿的楞给组合到一起,那玩意他也不配套呀

我就看到过一个哈尔滨美女夜晚在荒郊野外搞直播,漫天大雪独自一人说著说著不远处传来了女人如幽灵般凄惨的哭声,美女马上解释到:「这是东北老爷们在打自己的媳妇,现在我绝对不能过去,更不能拉架,否则会挨顿胖揍的」。这漆黑的夜晚加之女人那凄惨的哭声还有美女那极度恐惧又很无奈的表情绝不亚于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又动魂的聊斋里的鬼故事。其实但凡有点头脑的人想一想就会明,这些情节都是提前设计好的。结果美女获得了点击率,你们获取了好奇心和同情心,而我们东北人则丢掉了名声。我就纳了闷了,在东北这片阴盛阳衰的土地上,哪个老爷们会如此大胆而又狠毒的打自己的老婆,况且不在家里打还非要拉到荒郊野外去打,而且还恰巧被你个直播给碰到了?!你唬弄鬼呢?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凡是平台直插和短视频里,东北女人都是美丽妖娆,而东北男人无一不是满身肌肉满脸横肉剃著光头挎个大金链子穿身花衣服犹如一个凶狠的屠夫,甭说你们,就连我们看了心里都毛的楞的充满了恐惧,不知是剧情需要故意化的妆还是踏破铁鞋满世界寻找,最起码东北这样的几近变态的人非常稀少,但东北人的形象却让他们给代表了。


年轻时候真这样,学生时期容易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大了结婚了就收敛了很多,但是大部分人直爽的性子还是没变,有矛盾了双方一般也会有限度的压下来,喝顿酒基本上都是云消雾散了,一旦有一方绷不住就容易动手,打起来也很凶不计后果。南方基本就是吵架,吐吐沫,如果跟东北人吵架,东北部分人性子受不了语言上的墨迹就要直接动手,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多,但南方人听多了再加上东北人张扬直爽的性子就给人一种东北人都是黑社会的感觉,感觉东北全是能动手就别BB的鲁莽汉子,其实真不这样,东北大部分人好交朋友,豪爽待人真诚热心肠。


这个咋说呢,真是不好说,说小编提问者黑东北,也有点儿偏激,可就对话而言,这无疑是要打架的前奏,东北有那么多好的人和事物,为什么在国人年前总是把东北人丑陋愚蠢野蛮的展现在大家年前呢,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东北人穷,可东北人穷吗,也未必如此,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些话的含义和发挥过程以及导致的后果。

假如,有个小痞子看见某个男的专注的看了他几眼,请注意,看他的肯定在身材上,对方的人数上要与其相等或者基本相等,否则一个长脑子的小痞子是不会对对方说,你瞅啥,而对方也同样是这个心态,想证明自己不忿的就会回敬瞅你咋的,这时候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要开始近距离接触了,当走近的时候,小痞子可能还会重复追问你瞅啥,这个时候对方基本上没有退路,可能还会说瞅你咋的,或者瞅你咋的吧,请注意这个吧的语气祝词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还是你问我答,不卑不亢,还有一个极大可能是要告诉对方,或者自己身边的人,有可能会发声肢体冲突了,都要注意了的意思,如果说就瞅你了咋的,这说明快动手了。这次小痞子可能会说你想咋的,对方一帮还会回应你想咋的,请注意你想咋的语气是不是平稳或者升高语调,就看是否能不能马上动手了,这时候双方身边的人非常主要,一般都是双方会出现一个挑事的问对方,那你想咋的,这就叫搓火,如果问完以后对方也出现了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最先的开始有一个动手,之后问的相继动手了,架就打起来了,而像这种偶发的冲突,一般都会以拳脚为主,小痞子打架也是很讲战术的,有的用突出一个较弱的集中干倒,也有集中优势去打较强的一个人,最终找到胜算的把握,可当有一方带著家伙,出了手,对方没有带家伙的一般则立即溃败,德胜方找个小店撸撸串子喝点儿啤酒,相互吹捧一番了事,而这一家伙是否能打成伤害,取决于下手的力度,如持有钝器的一般不会向头部等致命部位击打,持有锐器的也一般不会往致命部位下手,毕竟没啥深仇大恨,老地痞流氓则更会把握尺度,手持刺器是要用拇指和食指掐住离刀两三厘米的部位进行捅刺,既能达到教训的效果,也不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即便报警,也没啥大碍,只有所谓的生荒子才会没有准头,导致命案也未可知啊。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老老实实告诉你哈!

你瞅啥?(瞅你咋地)

瞅你咋地这句话,除了在小品或搞笑节目里真心没听过!

应该说瞅你咋了?瞅你不行?那么稀罕你呢瞅你?

接下来的话有两种选项:

一,这么过去了!

二,先骂起来,然后上手!

这么说了解了吗?嘛现在打人就是打钱东北已经很少有打人的了,除非逼到份上!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句话用对地方了也挺好。有一次警队办案然后有一个哥们是吸毒的,然后警察用别人提供的线索打那个人电话然后说,你好,我找张哥。那人说,不认识啊,你咋有我号码?警察说,不好意思打错了。那人说,曹尼玛打错了,知道我有多忙不?(忙不忙不知道,但是唯一知道的是接下来就到了戏剧性的时候)警察说,咋说话捏?你父母没教你怎么说话啊?那人说,你咋这么牛逼?你到某某某地,我到哪等你,有种就来啊!警察说,来就来,不来的是孙子啊。然后警察知道上钩了,后来吸毒的那人到了地方被警察按住了。这样的结局很完美,挺好。东北人性格直没办法,有些混黑的一般只允许他骂人,你要骂回去准打起来。


东北人比较豪爽,也比较爷们。所以,在吵架的时候会气冠冲天,彼此话语粗俗些,在所难免。这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表达。按照常理「你瞅啥,瞅你咋地」,接下来对方不会再回复,很可能是上去一拳,就开始交手战了。

我曾与一位大兴安岭的汉子交流,说「东北人为什么爱动手打架呢?」他的分析令我震惊。他说,东北非常冷,比如大兴安岭一带,最低温度都在零下30-40度之间,滴水成冰,毫不夸张地说,你吐口唾液,还没等落地上就冻了。所以,寒冷的天气你都张不开嘴,只能三言两语,两拳下去,结束战斗。好像似乎有道理。不过这都是60后、70后身上的习气,再有,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低,教育也相对落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如今,随著社会的进步,东北的新青年已经很书卷气了,有礼有节,很友好的。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更现代,更时尚,更文明。你看看辽宁那些高校,什么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等,76所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青年,真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呀,有他们一代代的努力奋斗,辽宁的风貌还会差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