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8日晚,巴西第二輪大選結果出爐,軍人出身的極右翼候選人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贏得55%選票,打敗選票數為45%的左翼工人黨候選人Fernando Hadda,成功當選巴西第44屆總統。

這意味著始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左翼控制拉美政壇的「粉色浪潮」的歷史進入最低潮時期。而這,也是自三十多年前結束軍事獨裁政權以來,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第一次開啟右派執政的時代。

博爾索納羅將於明年1月正式就職。現年63歲的他在此次大選中,曾誓言打擊腐敗、強化警察執法、改善社會治安、推進稅務改革和養老金。

作為13名總統候選人中,唯一沒有遭到腐敗指控,又積極推崇「自由經濟」的博爾索納羅,提出了一些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令市場認為巴西經濟可能走向復甦,但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質疑這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地,又能不能真的挽救巴西?

咦,為什麼用「挽救」這個詞?

從經濟和政治層面解讀下巴西,以及這次的大選吧。


裏約熱內盧的耶穌像,神像正面是迷人的海灘、直升機坪和高爾夫球場,是裏約的富人區,而他的背後,卻是毒品、犯罪和成片的貧民窟(Favela)……

圖片來源:Pixabay

住在R.Parapua貧民窟的人們卻早習以為常。

2016年,巴西有3700萬家庭,其中300萬家庭生活在貧民窟,而1100萬家庭缺少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85%的貧民窟人口生活在大城市,以「上帝之城」裏約熱內盧最為突出。

而貧民窟的黑幫勢力讓這裡成為犯罪的滋生地和庇護所。2017年,巴西的兇殺案件創造了新的紀錄——一共63880起,比2016年增長了2.9 %。巴西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

世人都以為是貧窮孕育了危機,殊不知,2010年巴西的人均GDP已達到11094美元,是當時中國的兩倍多。

那為什麼巴西會有這麼多「貧民」?巴西究竟發生了什麼?

面朝上帝,卻被上帝遺棄

作為拉丁美洲最大國,巴西是過去150年以來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

19世紀末,咖啡種植的輝煌帶來了農場工業以及食品、紡織等輕工業的振興,巴西工業逐步發展起來。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爆發後,代表工業利益的瓦加斯政府更是致力於推動巴西工業化進程,工業和農業地位開始轉變。

這為巴西二元經濟埋下了伏筆。[1]

到50年代,以普雷維什為代表的的發展主義從理論上確認了重工輕農的合理性,工業完全成為巴西發展的重心。農業進一步被忽視,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0年的25.1%下降到1970年12.3%。巴西的二元狀況深化。

嚴峻的情況引起政府的重視,70年代開始當局出臺措施促進農業發展,農民的日子終於好過一些。但好景不長,工業化進程的停滯讓巴西經濟受挫。

無獨有偶,90年代巴西實行新自由主義,即市場開放改革,這讓本習慣於政策保護的巴西國內企業極不適應,導致巴西的工業沒能在開放條件下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由之前接近30%,萎縮到現在的10%。

2017年各部門對GDP貢獻,農業佔5.3%,工業佔11.8%;資料來源:Economic Comision for Latin 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

可以說,巴西過早的「去工業化」抽掉了國民經濟的脊樑,使巴西經濟失去了支撐

巴西工業生產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巴西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產值佔GDP比重持續下降,二元經濟架構程度非但沒有減弱,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

顯著的二元經濟結構,導致城鄉差距擴大和貧富分化。這個「頑疾」從此滲入巴西的經濟血液,日益拖垮整個經濟體。

近幾年政府給的,卻不是國家需要的

新自由主義,讓巴西陷入惡性循環。為了打破這個局面,2003年上臺的盧拉做了積極的改變。他降低利率、改革稅制、增加出口、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力求恢復經濟增長,減少對外資的依賴。

在他的帶領下,巴西走進「黃金十年」,成為「金磚四國」之一。作為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傳奇總統,盧拉又被成為「巴西之子」。

可深層的二元經濟結構並沒有得到改善,絲毫的風吹草動就會讓巴西經濟震蕩不已。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貿易條件惡化,依靠資源和出口的巴西亂了陣腳。巴西當局不僅沒能及時出臺正確的政策調整,反而被外界認為產生了以下幾個失誤:

  • 不恰當的宏觀經濟政策,讓通脹上天。
  • 去工業化帶來「資源詛咒」和「荷蘭病」的顯現。
  • 發展不重視公平,腐敗嚴重,政府債務高企。

2008年金融危機,羅塞夫政府經濟政策側重於放鬆銀根和減稅等刺激措施,希望用內需來抵禦危機,卻忽視了經濟本身的問題。這種做法不但讓經濟未見起色,反而導致通脹壓力猛增,使巴西陷入「滯漲」困境。

巴西通脹情況

與此同時,新一波的「去工業化」讓這個技術進步緩慢的國家出現「資源詛咒」的癥狀

在巴西經濟還沒發展到相應水平的時候,政府卻在追求發達國家水平的社保福利。為維持龐大的社保體系,政府徵收高額稅收,巴西對整個商業價值鏈的所有環節都進行徵稅。

什麼概念?舉個例子,如果在巴西買雙Nike,單單聯邦稅州稅就佔最終消費價格的66%。

2017年巴西養老金支出佔比GDP%

圖片來源:FT

高稅率抬升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導致製成品喪失競爭力,製造業不斷萎縮,國家蛻化為資源供應國。而這阻礙了其他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正常發展。同時,也對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造成了擠出效應。

除此之外,腐敗問題更是讓巴西的局面雪上加霜。2016年,巴西市值最大的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爆出洗車醜聞(Lava Jato),有關公司董事與政客及承包商合謀、從項目和業務中牟取數十億美元私利,這一腐敗醜聞因加油站被指洗錢而被稱為「洗車」。牽連出包括盧拉、羅塞夫等眾多巴西高層。

腐敗讓巴西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外國投資減少、債務負擔加重、資本外流、貧富差距加大以及社會動蕩。原定參與2018年大選的盧拉更是因為腐敗被拉下了馬。

巴西外商直接投資(凈)

資料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黃金十年」,一去不復返。巴西陷入衰退的泥潭。

總結起來,以社會民主黨為代表的右翼政黨擅長發展經濟,卻造成社會矛盾不斷加劇;而以盧拉所在勞工黨為代表的左翼政黨致力於釋放社會壓力,卻常讓經濟陷入泥沼。

讓巴西重新輝煌的關鍵在於,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從而擺脫「資源詛咒」。左右雙方對此心知肚明,卻在激烈的博弈中沉溺於「選票政治」,為了拉攏選民不斷施行權宜之計,對經濟改革置若罔聞。

2018年,國際貿易形勢緊張、美元走強、其他新興市場地區的危機以及不確定性很高的大選,為巴西經濟添了一把新愁,對巴西的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

從年初至10月9日,巴西雷亞爾兌美元下跌12.26%,巴西股市震蕩幅度也較大。

不作為的當權者、動蕩不堪的國內治安和低迷的經濟,讓民眾對當局者心存疑慮。根據美國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的數據,只有17 %的巴西人對國家政府有信心,遠低於十年前的 51 %。

而這也導致10月8日巴西總選第一輪以「沒有候選人選票超過50%」而告終。

巴西經濟的希望?

博爾索納羅認為,巴西需要推崇「自由經濟」,並要為巴西的匯率設定目標。

然而這對於很多經濟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自由浮動的匯率,其實是巴西經濟穩定的基柱之一,因為浮動的匯率使得巴西貨幣成為一個「減震器」。

另外,這位新總統在經濟上還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現在的巴西正艱難地從歷史上最嚴重的衰退中復甦,失業率高達12%。同時,預算赤字佔GDP的比例為7%,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接近80%——這對於一個新興經濟體來說非常高。

巴西財政赤字佔比GDP%

圖片來源:FT

而更糟糕的是,巴西將其政府預算的大部分都花在了工資和養老金制度上,這一制度也使得高薪公務員獲得了過高的福利。

「最終,這屆政府將要面臨的挑戰是,通過將有紀律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加速財政政策的調整,並增強企業家精神,最終釋放經濟的巨大潛力。」

——高盛經濟學家Alberto Ramos

然而,儘管博爾索納羅立場極端,且挑戰重重,但市場卻認為他有可能重振巴西日趨衰弱的經濟,帶領這個國家與糾纏了他們數十年的嚴重腐敗和高犯罪率決裂。

這是因為,博爾索納羅的執政團隊中有一名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保羅·蓋迪斯(Paulo Guedes)。之後他極有可能被博爾索納羅任命負責國家財政和經濟計劃。

當週日晚上博爾選舉獲勝後,蓋迪斯表示,養老金改革及削減政府特權和浪費,將是新政府的首要任務。

「秩序,一個開放型社會需要的是秩序」——保羅·蓋迪斯

面對巴西高企的債務和沉重的養老金,改革勢在必行。

首先,當前的稅收政策將會被大幅簡化。收入不高於5000雷亞爾每月的人,將被免除納稅,而收入超過5000雷亞爾的人,稅率僅為20%,遠低於之前的27.5%。

其次,養老金將會被改革,而國家政府部門數量也會被減少一半。

「我們現在距離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還很遠,如果可以繼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那麼未來將會有三到四年的快速增長」。——保羅·蓋迪斯

市場上對於蓋迪斯的改革評論褒貶不一。

Woodman Asset Management策略師Bernd Berg對巴西經濟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我相信博爾索納羅將實施亟需的改革,包括降低財政赤字。他的勝選有望刺激巴西基準股指Ibovespa漲至130000點,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則可能在明年年中前跌至3以下。

而高盛的經濟學家Alberto Ramos則對於巴西的各項調整能否真正落地實施,產生了疑問

「這種更加不受歡迎的政策調整,需要政治領導力和組織並說服國會實施的能力,而(新政府有沒有這樣的能力)是一個非常大的問號」。

不過,儘管各界經濟學家對於巴西未來走勢議論紛紛,但不可否認,這一次右翼黨派的選舉勝利,重振了市場對於巴西經濟的短期信心。

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

數據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巴西聖保羅證交所指數

數據來源:彭博社,雲鋒金融整理

巴西民眾的拯救者?

自2002年盧拉當選總統以來,勞工黨執政的14年間始終沒能改變巴西缺乏平等的政治現實。

同時,在腐敗醜聞接連曝光、勞工黨多次遭受打擊之時,勞工黨並沒有及時表態,公開承認政治失誤等。

不僅如此,面對逐漸衰落的經濟,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時,勞工黨並沒有積極改變國家「前行的方向」,反而是整個國會都充斥著漫天的貪污指控,令全國人民不禁對該黨派產生了質疑。

所以,作為總統候選人中唯一沒有遭到貪污腐敗指控的博爾索納羅,變成了「天選之子」,寄託了民眾們所有的希望。

雖然改革之路前途未卜,國內對於博爾索納羅關於性別、種族、性取向等問題的爭議也頗多。但不斷上升的犯罪率、經濟衰退、不斷傳出的醜聞,以及對左翼政府的擔憂,還是讓這個國家的民眾最終倒向了這個「似乎」有可能拯救巴西的新總統。

根據《美洲季刊》主編Brian Winter,當下大多數巴西人都認為博爾索納羅能夠拯救國家,讓人們晚上在大街上行走變得安全,打擊巴西利亞的腐敗,並減少1300萬失業人口。

客觀來說,博爾索納羅當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正是巴西全國範圍內對於「反勞工黨」(與博爾索納羅競爭的左翼黨派)的浪潮

來自裏約熱內盧貧民窟的Miriam Azevedo,坦白她選擇支持博爾索納羅的原因,是因為她「厭倦了勞工黨從所有人那裡『偷錢』」

而另一位正在懷孕的牙醫則堅定的認為,博爾索納羅是巴西在擺脫勞工黨之後的「希望」,「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出生在一個更好的國家」

「任何強烈反對勞工黨的人都能獲得勝利,博爾只是在對的時間站在了對的位置」。

——來自政治研究機構Arko Advice的 Thiago de Arag?o在其推特上說

然而,作為巴西選民心中「最後一棵救命稻草」的博爾索納羅,究竟能否帶領巴西民眾走向新的未來,還尤為可知。

畢竟從目前右翼黨派上臺的國家來說,情況似乎還不夠明朗。

極右翼黨勝利的義大利,還在持續與歐盟為預演算法案「爭論」,執政幾個月來,義大利「股債雙殺」至少三次。

意外獲勝的特朗普,固執地試圖用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秩序,帶來的反而是貿易逆差的擴大化,和許多製造商的外流。

如今,沒人能預知,以恐同、偏執的言論以及對巴西軍事獨裁的懷念而聞名的博爾索納羅,究竟會帶領巴西走向盛世,還是深淵。

結尾再多說兩句

1964-1985年,巴西經歷了21年的軍事獨裁統治。

好不容易走向民主之路的它是否會轉到獨裁的軌道,現在下結論似乎還為時尚早。

然而,從美洲到歐洲,再到如今的拉丁美洲,「X國優先」、逆全球化的民粹主義似乎愈演愈烈。

曾經五彩斑斕的「全球化」地圖,如今被各個右翼黨派肆意割裂,畫地為牢。

這些崇尚民粹主義的黨派之所以能夠在選舉中勝利。也許是因為底層人民在日益衰退的經濟中苦苦掙扎,而從前信賴仰仗的政府又無所作為,右翼黨派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承載著人民的希望,是右翼政黨能取勝的根本原因。

至於他們能否帶著人民走向經濟復甦的世界?

the future will tell.

[1] 二元經濟結構:是指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工業和技術落後的傳統農業同時並存的經濟結構(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並存)。即在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超前進行了工業化,優先建立了現代工業部門。由於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差異,誘使農業剩餘人口向城市工業部門轉移。兩部門貧富差距大,二元經濟結構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感謝研究部同事:王潤夢,張璐馨


一個金磚國家是極端頑固的!即使發生天塌下來的大事,它仍然如同烏龜一樣拒絕挪動哪怕一點點更容易活命的位置,如果不是盧拉等左派徹底毀滅了巴西的經濟,這個巴西特朗普根本不可能當選!政客都是這樣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化成灰不死心!沒有巨大的危機,金磚國家就不會有任何微小的改變!


在差與更差裏選差,Bolsonaro與Haddad經濟上的策略都不是很清晰,但是Haddad如果當選的化,又是一套民粹左派的政策,會把巴西帶入萬劫不復

所以資本市場普遍看好Bolsonaro


政治左右搖擺,經濟上下波動。

沒有卵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