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一月一号,就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也叫「春节」,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为什么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是叫「正月」呢?

「正月」,又称「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人过新年大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从虞舜时期开始。舜当上部落首领以后,带领属下祭拜天地。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来历。不过,正月初一究竟从哪一天算起,在汉武帝之前并不统一。

19世纪画师绘秦始皇 (网上图片)

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夏朝正月建寅,正月是寅月,即夏历的一月;商朝,正月建丑,正月是丑月,即夏历的十二月;周朝,正月建子,正月是子月,即夏历的十一月。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又以夏历的十月为端月,即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这就是史书中通常所说:「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

影视中的汉代百官上朝情景 (网上图片)

《史记·历书》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穷则反本。」到了西汉汉武帝前,延续秦朝的历法,正月建亥,即正月是夏历的十月。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令颁布施行新的历法,即《汉历》,又称为《太初历》,以夏正月为岁首。《史记》载:「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西汉改用夏历之后,后面的朝代尽皆采用,一直延续至今。

《史记》局部 (网上图片)

以上所说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就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作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正月的「正」字,应该读作「改正」的「正」音,为什么我们把它读作「长征」的「征」音?中国著名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解释指,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为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后人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为看重,这天早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先要向长辈、朋友、邻里拜年问候,送上祝福。这一天,再穷的人家也要添新衣,以图新年新气象,来年有个好运。此外,春节最讲究的是全家人口大团圆,在外地工作的人,再远也要赶回家过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