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夏商周时期,伴随著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制、玉器雕刻等手工业日益成熟,其中以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素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作为红铜与锡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成器细腻耐用的特点,这种易于成型的特性,让青铜器的锻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了最早开始使用的范铸法之外,还有能够浇注繁密纹饰的失蜡法,和铸造巨大复杂器型的焊接法等。

繁复的纹饰,青铜器失蜡法代表作

青铜器大致的分类:

青铜器的品种繁多,有礼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等各种分类。礼器作为统治者区分地位尊卑的器物,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常见的礼器分类:

炊煮器:鼎、鬲(lì)、甗(yǎn),簋(guǐ)、豆

鬲,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西周 ——「叔巟」甗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锅),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酒器:爵、尊、觥(gōng)、角(juē)、斝(jiǎ)、罍(léi)

西周——兽面纹青铜斝,容酒器
商晚期——父乙觥,盛酒器,上海博物馆藏
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方罍之王」。

方罍上的纹饰

乐器:钟、鼓、铃、钲(zhēng)

兵器:戈、矛、刀、钺。

商——代兽面纹铜钺
商——亚丑钺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也随著锻造技术的进步日趋精细,最为著名的就是空前绝后的饕餮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最主要的象征就是纹饰中总有一双睁瞪著的双眼,在双眼之上是用凸线塑出的眼眶,而鼻子往往在器物的中轴线或棱角线上,没有下颚,有时会增加两只有力的角或者三角形的耳朵,兽面两侧经常会出现两个侧身夔龙纹,并且所有的饕餮纹都以正面形式表现。

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用的纹饰,除了如神灵面孔般的饕餮纹之外,还有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夔纹、龙纹、人面纹等。

西周 勾连云雷纹大鼎
商晚期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_
夔纹

战国时期为了迎合青铜器日益精巧的风格,金银错、镶嵌、镂刻等装饰技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西周——金银错工艺
鼎外金银错纹饰和铭文
鼎内内铭文
商晚期——嵌绿松石钺

各朝代青铜器的特点:

夏朝是奴隶制社会的早期,也是青铜时代的初期,这个时候的青铜器,器型古朴种类不多,纹饰也少,质地单薄。

夏后期——铜斝,二里头文化
夏晚期——铜长流爵
夏——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饰

商朝作为奴隶制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青铜器由成熟到鼎盛的关键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具有一种神秘威严的狞厉美。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所以形制凝重,纹饰繁丽雄奇,流行的不仅有饕餮纹,还有较为常见的云雷纹、夔纹、龙虎纹等,纹路对称且多用直线。作为青铜时代的顶峰,商朝生产的青铜器,除了鼎鼎大名的饕餮乳钉纹方鼎之外、还有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方鼎和现存河南博物馆的四羊方尊等。

商——后母戊鼎,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上的饕餮纹纹饰——狞历恐怖
商——四羊方尊

到了西周,禁酒令的颁布使得酒器锐减而食器增加,作为奴隶制商会的鼎盛时期,周朝的器型更为质朴理性,形制纹饰也日趋简章,商朝流行的饕餮纹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多呈带状反复的窃曲纹、环带纹等。

周——大克鼎,鼎上的纹饰是更为理性典雅的窃曲纹

不仅如此,周朝的青铜器上铭文的字数也增加了许多,最长的当属毛公鼎,铭文有497字之多,为后世保存了可贵的文字资料。

商——毛公鼎,铭文最多
鼎内铭文
鼎内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已呈不可抵挡之势,青铜器作为权利的象征也体现了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失蜡法开始出现,商周时期雄奇凝重的饕餮纹,被越来越繁复精巧的蟠螭纹替代,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莲鹤方壶就是最好的代表。

春秋——莲鹤方壶

到了战国以后,精致的日用器具终于成了主流,镏金、镶嵌、金银错的广泛运用,让青铜器变得更加富丽堂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曾侯乙编钟和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等。

战国——曾侯乙编钟
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