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非子》中历史记载下这样一个故事,说那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三年无一政令颁布,一日座中站起右司马,我看见有只鸟落在了南方不远一山上,三年不飞不鸣,心中为之闷得慌,这是何鸟呀?庄王听后终于发了话,三年不翅,它在长翅膀,羽翼未丰;不飞不鸣,是在观察民众的习惯吧。虽还没飞,飞必冲天而去;虽还未鸣叫,鸣叫必然会十分惊人。再后来都知道了,他治政时的楚国成为五霸之一。以此为观「鹘鹰」,魂舞大漠踅磨著好长时间,歼-31不笨相当轻盈,自出世以来轰动中外,是一款典型的四代没问题,怎么就会趴在窝里动静越来越小了呢?也许它在等待一个这样的时机要一飞冲天的,它现在不鸣叫,不等于它不会鸣叫,它鸣叫起来,定然会一鸣惊人的。

志在蓝天。据悉,歼-31是沈飞自家搞的项目,还没有得到军方编号。长时间以来,沈飞折腾歼-11,相继推出歼-11B、歼-15和歼-16等,被人戏称为苏伊霍斯基,作为一个军用飞机制造大厂家,居然没有一款四代机,不免其志难伸,于是自筹资金搞科研,弄了一款「鹘鹰」,因垂尾印有31001的编号,被军迷编号歼-31。你看它前起落架的双前轮,并是双发设计,世人不禁好奇,这不是一款舰载机的设计吗?没准,可能,正是瞄著下一代舰载机而去的。猜测终究是猜测,猜测了好几年,终在珠海看到它的身影,不再叫歼-31,而是悄然换成FC-31,FC是出口拼音缩写,如FC-1「枭龙」,出口是好思路,要知道世上四代机现在出口者,只有美国一种F-35,正在大卖狂甩,买不到的国家也多呀,沈飞推动出口,四代机外销一家变两家,也是好事。它要飞上天,飞出去,是不甘寂寂无名的。

2018年的消息。两会期间记者采访歼-20总师杨伟,关于下一代舰载机之事,可问否?杨伟现在是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他说了,歼-20上舰体形太大。只是说了歼-20,没有透露歼-31的事,于是世上有了消息,歼-31要上舰了,上不上舰,在官方没有公布正式消息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包括歼-31,现在资源正在闲置,没有得到利用。孙聪是歼-31总师,自对这型飞机充满信心,说研制之初即奔F-35而去的,中航工业的老总林左鸣更是直言不讳,上天就能把它干掉。问题是首先得穿上军装才行,没有编号服不了役。不过,多有军事专家对它充满信心,说鹘鹰设计得好,完成符合四代机标准,如果能考虑上舰,定然会是一款不错的飞机。林林总总把各方面消息撂在一起分析,歼-31还是大有希望的。

起飞吧鹘鹰。随著001A国产航母的入役,002弹射型航母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之中,下一代舰载机设计应该说已经开始,只是保密而已。保密归保密,我们海上遭遇F-35,正会面临技术不对称的压力,因此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应该是不解之密,如果,我们是说如果,舰载机就圈定歼-31了,如何呢?有专家表示,看眼前的技术状态,要上舰的话可能要改动一些。那么还是听听其总师孙聪的描述吧,他说评判一架飞机至少有30几个指标来综合评定,各国战斗机设计都是自家作战思想的产物,在设计的时候,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意思,该弄的弄好了,不想要的懂得取舍。要看到差距,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今年更有人如此一问,能否PK掉F-35,他说办法是有,单机对抗要「一快、二骗、三准、四狠」,当然各国空军都是在作战体系下作战,单机对抗的可能性小了。总师总是谦虚的。


FC-31鹘鹰并不是我国空军或海军立项研发的项目,而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院自己研发的项目,外销是其出发点,至于解放军是否会采购,到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信息,当然就没有服役的消息了。

但FC-31二号机前年年底首飞,在一号机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尾翼等,显示该机研发进程在推进,这也是得到市场投入的一个信号,否则,如果没有买家投资继续研制,那沈飞当然不会自己继续投资开发,五代机的研发是耗资巨大的项目,盲目投资研发显然不可取。沈飞最初开发这款机型,也就是看中世界上有急迫需要五代机的国家,但又无法采购到F-35系列和我国歼-20的国家,这一块是很大的空间,美国F-35系列虽然产量在提升,但各投资参研国都还没有拿到,别提其他排在后面的国家了。而我国歼-20是自用产品,不可能外销,除此以外,就是俄罗斯整了很多年的苏-57,这款五代机连机内弹仓都令人疑惑,除了继续炫酷玩超机动,其他并没显示有什么强悍本领,如果真没有内部弹仓,只能外挂弹药,那就是一4+++代。至于欧洲英法瑞典,自从追随美国F-35项目之后,就没考虑过自研五代机,法德前些日子表示要联合研制,这日子可不是一年两年,拿出来起码5到8年之后,那时歼-20可能都发展到歼-20E了,甚至下一代已经开始试飞了。所以FC-31是目前各亟需五代机的国家最接近能得到的五代机,二号机和后续试验飞机,都看得出买家来了。

虽然目前二号机还不能说完成度很高,但相比一号机所做的改进是非常大的,我认为更接近原型机的状态,再下一步就是客户选装雷达,发动机,武器系统,进入原型机试飞阶段,武器试验阶段,隐身性能测试阶段,至于,我国空海军航空兵是否会采购,这也不能排除,因为国际上这样出口转内销的先例很多,俄罗斯苏-30SM就是在外销给印度的苏-30MKI基础上改进自用的型号,花别人的研制经费,为自己带来一款成熟的产品,这买卖绝对值,所以,鹘鹰服役并不是著急的事情,歼-20都服役了,对这一一款中型五代机有什么渴求呢?咱们又不是印度


图为FC-31 1.0

FC31绰号鹘鹰、一款中型制空型战机。2012年10月31日FC31验证机首飞,到现在为止已经5年多了。2016年12月23日,网上出现改进型歼-31首飞成功画面,这个认为是FC-31 2.0的原型机阶段。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就算是到现在,FC-31不仅没有服役,甚至连中国军方也没有公开承认这款飞机是否获得了「身份证」。而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FC-31的原型机至今为止所公开的只有两架。比起2011年首飞的歼20验证机不仅进度慢而且数量少。

先看看FC-31属于什么级别机型。FC-31的原型机看起来更像F35那样的中型机里面的大块头,起飞重量有28吨、空重13.5吨、高度16000m、最快速度是1.8马赫。可以说这个数据放在世界上也并不算低。对应的F-35比FC-31要高一些,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能够研发两款隐形战机放在一起对比是最合适不过了。F-35起飞重量达到了31.8吨、空重约为13.2吨、高度18000米。两者差距并不大,然而不同的是美国人除了F-35已经没有选择,F-22停产已经无法继续制造,现在甚至连升级都缺钱。

图为珠海航展FC31展板官方数据。

FC-31作为中国研发的第二款战机其实并没有国家拨款支持。FC-31研制并不像歼-20有那么好的待遇,歼20是集全国最先进、最尖端技术的成果、并且有最强大的军工研究所提供支持协助。FC-31却是601所沈飞自筹项目、其不管资金还是获得其他科研所的支持,都必须要靠沈飞自己去完成。从这来看,可以说FC-31的先天环境就不行,举步维艰。J20不仅在隐形战机项目上竞标成功而且歼20的优秀设计的确很强大,其不管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载弹量、还是信息化、体系化能力都远远比FC-31要强大的多,已经获得了空军的肯定和海军部分人员喜爱。歼20是重型机航程远,作战半径大,系统先进,体系化、信息化能力强。未来战争就是打信息化、体系化。这点FC-31目前来看已经落后了,空军也不会选择一款隐形中型机里面的大块头浪费自己的钱和战力,有这些钱还不如买更多的歼20,更重要的是歼20交付中国空军服役了。而另一方面,美国空军的F22已经停产,并且其出生年代的比较早,信息化能力较低。而在美军「通用化」的大背景下,产生了F35系列战机。但是假设如果美国能制造全新的F-22或者更好的NATF,那么美军还会大批量选择F35A吗?显然不可能。

图为已经服役的J20隐形战斗机。

由此可见,FC-31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走海军路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FC-31的问题还是不少,而且有没有获得军方的认证还不得而知。前段时间传出海军舰载机项目竞标的消息;一个是歼20舰载机,另一个就是FC-31舰载机。而中国的弹射型航空母舰舰体依旧没有亮相,这就使得我们难以在短期内看到竞标的结果。而FC-31的气动布局设计在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中部到尾部设计是极其不利于超音速巡航的。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FC-31的目标发动机是传言中的涡扇-19,这款发动机推力达到9800KG以上,总体性能非常接近最先进的中等推力发动机EJ-200。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目前现役的战机中,并没有采用中等推力发动机的型号,全部都是大推。FC-31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是远远达不到服役要求的。更何况,作为舰载机不仅要进行严格的试飞和测试,还要真正上过航母才知道是否合格达标。FC-31要想服役不仅要进行深度改进,还要进行大频率的试飞和严格的测试才行。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国家的肯定才能让FC-31的进度加速推进,否则FC-31被淘汰的可能性非常大。

图为FC31 2.0试飞


因为到目前为止,鹘鹰都不是一个军队立项的型号,当然谈不上进入军队服役

对于鹘鹰这款飞机,网路上的军迷分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对它无比期待,见识了美国F22+F35的组合后,这些军迷坚定的认为中国也需要一款F35那样的第二款四代机与歼20搭档,而现成的鹘鹰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些人一直在期待鹘鹰能够成为我国第四代航母舰载机;另一个阵营则从几个角度证明鹘鹰是一款失败的四代机,至少目前是。这些军迷认为这款飞机没有足够的能力进入我国军队服役,更不能成为主力航母舰载机。

对于鹘鹰这款飞机,笔者要不要其烦的说明一个事实:这款飞机既不是沈飞参与四代机竞标的方案,也不是军队的一个项目。鹘鹰是沈飞在败走四代机选型后,为保持先进战机的设计、研制能力,对典型四代机的各种技术进行研制和创新的一个技术验证机,是厂家自筹资金搞得一个技术项目。认清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鹘鹰的现在和未来。

这个三翼面方案(代号雪鹄)才是沈飞参与四代机竞争的方案,一眼而知,这货败给歼20一点都不冤。沈飞在四代机竞标失败后,不甘沉沦、自我加压,自筹资金搞出鹘鹰验证机,这种精神值得赞叹,但是鹘鹰这个飞机水平如何,是另一个问题了。

鹘鹰的横空出世,使得万千军迷产生了一种「我国与美国一同成为了同时研制两款五代机的国家」的自豪感,但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鹘鹰从来就不是正式的军队型号,军方也从来没有表示过哪怕对该型号一丝一毫的兴趣,至少目前没有。

横向对比,鹘鹰的地位还不如被中国网友奚落的日本X-2验证机。X-2好歹是日本防卫厅主持的技术验证机,鹘鹰只是厂商自己搞的技术验证机。

沈飞把鹘鹰送上天后,可能觉得不把它搞出个名堂有点可惜了,毕竟世界上的四代机型号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停留在PPT阶段的四代机不算)。于是,在军方不敢兴趣的情况下,沈飞决定把它打造成一款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贸型四代机,外贸编号FC-31。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外贸四代机就是F35,而鹘鹰也因此被军迷与F35相提并论。实事求是的讲,鹘鹰除了在样子上与F35差不多之外,其它地方都差远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几个手里有大把的钱却买不到F35的国家,比如那谁和那谁。而这些国家就是鹘鹰生存的市场空间。瞅准这个市场,沈飞在鹘鹰1.0的基础上,推出了重大改进型鹘鹰2.0。与1.0粗糙的细节相比,2.0看上去终于像一款隐身四代机的样子了---当然,作为一个隐身四代机,笔者从来没见过鹘鹰2.0携带龙勃透镜的照片。网路上曾经有大佬传过,某中东土豪的代表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后,直接坐专机去沈飞现场看了FC-31的2.0版本。还有人有鼻子有眼的描述说,土豪代表在看了FC-31后,当即拍板决定投资10亿美金。对于这样的传闻,笔者不做评论。

至于FC-31这款飞机性能如何,网路上两派军迷撕的不可开交。笔者把中航工业对这款飞机的宣传口径贴在下面,供读者参考。

对于中航工业的这个宣传口径,笔者同样不做评论。

虽然厂家为了推销FC-31而不遗余力,网上挺鹘鹰的网友也不遗余力,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FC-31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买家。巴基斯坦在今年宣布与中国合作研制五代机(我国标准是四代),但是巴基斯坦方面从来没说是以FC-31为基础研制。

除了外贸这条路,网路上掀起一股支持鹘鹰上舰的潮流,甚至有人宣称沈飞以鹘鹰为基础的方案赢得了舰载四代机的选型。鹘鹰的厂家也开始貌似为鹘鹰上舰开始造势。

沈飞方面这篇文章说明一个道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沈飞研制飞机的水平能赶上它钻研这些歪门邪道水平的一半,也不至于造了30架歼15短短几年就坠毁了3架,造成金子般宝贵的飞行员1牺牲2重伤。

坦白的说,笔者坚决反对鹘鹰上舰(当然,反对没用),鹘鹰上舰的后果就是将今后30年西太平洋的的制海权拱手让出。考虑到时间进度和效费比,在歼20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舰载四代机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说回鹘鹰,这款飞机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好好打磨一下会是一款堪用的四代机,对于一般中小国家来说,也算够用。但是鹘鹰离成功还远的很。根据公开的信息,目前鹘鹰就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而世界上其他几种四代机都是至少有8-10架的原型机试飞,这意味著鹘鹰离一个成熟的型号还有至少5年的时间和上百亿美元的持续投入。这样的研制代价,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战机项目研制问题,更是国际政治和防务合作问题,鹘鹰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已不是由自身和厂商来决定。但是,鹘鹰能否成功的前提是厂商是否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该做的事情,这甚至比上百亿美元的投资来源更重要。


这个提法,有点不了解常识了吧,任何一款战机从首飞到服役都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有人认为5年很长,其实对于现代战机而言,5年等于创新奇迹了,我们的歼20,从首飞到服役为6年时间,其实10年也不算意外的,当年歼8战机从首飞到开始生产,至少10年。

FC-31原本不是什么军方项目,空军或海军没有给它正式的立项,也没有提供研发的经费,它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院自己研发的项目,我们可以称之:企业自有项目,这样的进度慢一点很正常,因为非正式项目,没有什么研发进度时间表的问题。

它的第一架原型机与第二架有太多的区别,可以说,第一架只是技术验证机,而不是原型机,真正的原型机为2017年才首飞的第二架原型机,也就是说它的真正试飞才真正开始。它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尾翼等。

如今谈论不会被军方采购,其实就是拍脑袋了,它的发展不可能与军方没有关系,中国的军机项目可以没有军方的投资,这类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强5,歼轰7在军方项目属于几次上马,又几次下马的,但是企业一直没有放弃,但是没有军方认可不行,强5,歼轰7在军方那里只是项目下马了,但是军方从没有说,这款战机不要了,相反需求一直有,否则企业也不会保留项目。

歼31也一样,只是暂时没有军方投资,但是军方对项目持支持态度,否则这类项目没法实施。第二架原型机首飞就证明,它的未来是不错的,如果仅是技术验证机,仅一架就可以了,造第二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是国际通用的规则,但是现在有了第二架原型机,它修正了许多第一架原型机的问题,不是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而是改进,这是为定型准备的,也有后继原型机生产的说法,关于获军方认可,获军用编号的说法也有了。

歼31的服役也许尚需要3年左右,2020年左右,反正在歼-20已服役的情况下,这个项目没有急的必要。


拿首飞时间早去质疑「鹘鹰」没有意义,首飞时间和服役时间的间隔因为机型不同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非要比的话,歼-20战斗机2011年1月11日首飞,2018年2月9日才正式列装空军作战部队,间隔时间长达7年,FC-31「鹘鹰」现在才5年,如果一定要质疑,请在2年之后再提出。

退一步说,FC-31「鹘鹰」项目一开始就不是军方立项的,首飞十年不服役也没啥大惊小怪的。空军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到了成飞的歼-20,「鹘鹰」是沈飞利用自主科研成果研制出来的一款外贸型隐身战机,瞄准的是国际客户,就像「枭龙」战斗机一样,只外销不内装,海湾地区的几个客户和一些打算自主研制五代机的国家对「鹘鹰」表示了兴趣。

不过,这并不意味著「鹘鹰」在国内完全没有市场,此前有消息称「鹘鹰」已经拿下了海军项目,将作为海军首款隐身舰载战斗机登上国产新型航母,而「鹘鹰」一开始似乎并没有预料到能获得海军的青睐,而我们知道舰载机和陆基型战斗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机身结构需要进行加强,机翼需要设计成可折叠的,修改设计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假若「鹘鹰」是2017年才确定获得海军的订单,那么修改设计、生产原型机、原型机试飞也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时间,暂时没看到新机很正常,没有服役更是在情理之中。


FC-31想服役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FC-31「鹘鹰」战斗机,是沈飞研制的一款单发双座中型第五代战斗机,目前处于试飞状态。该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配备了DSI进气道、梯形主翼、倾斜双垂尾及内置弹仓,具有典型的隐形战机特征,可被探测性将低,生存能力较高。

在2014年10月28日,FC-31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这是被视为该型号有机会面向海外市场的重大信号。当时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表示,FC-31在研制之初除了考虑装备解放军外,还专门设计了一款外销型号。但是实际上,FC-31外销可能容易,但进入解放军中服役却很难甚至不可能。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中型机陷阱问题。

所谓中型机陷阱,就是指双发中型战斗机在性能上依然与重型战斗机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成本上则很接近重型战斗机,丧失了中型战斗机的优势。FC-31作为一种中型双发五代机,定位比较尴尬。

FC-31和F-35一样没有侧弹舱,只能依靠机翼外挂近距空空导弹执行空战任务,这就限制了该机再隐身外形下的空战能力。FC-31机腹弹舱的尺寸是按照容纳4枚中距空空导弹的尺寸设计的,很难挂载大型对地攻击武器,这也限制了该机在隐身外形下的对地攻击能力。

对于我国空军来说,现阶段的歼-10系列轻型战斗机已足够作战使用,无需浪费宝贵的军费来采购中型五代机。对于我国海军来说,舰载战斗机由于数量需求不大,即使全装备歼-20舰载型,在摊薄了陆基型研制费用后总成本也不会比全装备FC-31舰载型高多少,但作战性能却具有质的飞越。

综上所述,FC-31想服役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国内来看,载弹量小,航程短,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空军看不上,而且空军有了J20,得不到军方的资金,很难自己搞下去,接下来就看J31和003有没有缘分了;国外来看,没有市场,世界上能玩得起五代机的国家屈指可数,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美国的盟国,相比之下,F35是个更好的选择!至于沙特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似乎对这款战机也不是很满意,那他的基友沙特应该不会掏钱,不过根据前段时间巴基斯坦说中国帮助其研发五代机,不排除是以J31为基础改进,如果属实,这样也算J31活了!至于沙特本身装配J31的可能性应该是有的,但是到现在都没动静,或许巴基斯坦研发五代机的背后金主就是沙特也说不定,最后值得提一下,沙特现在也有点虚了,石油生意不好做(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欢迎探讨,谢绝无脑喷!)??


它是沈飞依据市场自行研制的中型四代战机,面向的是国外市场及吸引国内军队的注意,所以它刚推出时处于缓慢的验证机阶段,进度要求不严格,而现在军队已经有了兴趣,外国例如巴贴及中东富国也有兴趣,所以现在又推出了新的验证机,处于原型机阶段,技术要求,外形等不断优化过程中,以后的进度会越来越快的


J31立项就有问题。

隐身战机不应该有轻型机概念,普通战机因为可以把弹药和油箱外挂在飞机外部。因此轻型机的航程和载弹量都能满足做战需要。

但是,隐身机由于弹药和油箱都要内置。。。轻型战斗机机体太小,显然无法满足做战需求。

F31只有腹弹仓没两个侧弹仓。只能机腹装四枚较小的导弹。这样的弹药连空战都少,更不用说对地,对海打击了。

所以F31从一开始设计,思路就不全面。产品在设计师手上就是个败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