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格调的心学微刊

  文章来源 | 大阴阳论

  文 | 谭无稽

  原标题 | 暗能量:王阳明的惊人神通

  【一】

  王阳明有神通,这并不是一个秘密。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31岁时,为养病回到浙江余姚老家,开辟阳明书院草堂,静坐修习道家导引术,一月后竟然得了天眼通。当时有四个朋友来访,人还很远王阳明就派童子去迎接,让朋友大为惊异。后来问起能够预知的理由,王阳明笑答:“只是心清。”后来很多人来找王阳明请教吉凶祸福,王阳明也大多能说中,大家都以为他这是得道了,王阳明却说:“此簸弄精神,非正觉也。”之后便放弃了摆弄这些神异。

  王阳明也遇到过很多神通之人、经历过很多神通之事。比如他十七岁结婚当天,出走至道观铁柱宫,遇到一个近百岁的老道士无为道人,王阳明的导引术就是跟这老道学的。后来告别时,老道对他说二十年后两人还会在海上相见。二十年后王阳明37岁,因得罪权宦刘瑾被贬贵州龙场驿,在去往龙场的路上摆脱刺客追杀后,逃至山中的一个野庙中,再次遇见了无为道人。虽然重逢处不是海上,王阳明在得到老道指引后,写出的却正是他那首最脍炙人口的《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些神通虽然令人惊奇,对我的触动却不算很大,因为在佛教和道教中并不少见,也只是个人能力方面的。让我深受震动的,是王阳明的另一种惊人神通。

  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县内发生大火,烧毁一千多户人家,王阳明对天祈祷,而后风向改变,镇住了大火。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平定漳州匪寇,驻军于福建汀州府上杭,恰遇当地百姓饱受旱灾之苦,于是王阳明为民祈雨,大雨连降三日。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阳明手上无兵,打算先走水路去吉安府制定战略部署,不巧正是强劲逆风,王阳明心急如焚,于是在船头焚香对天祈祷,逆风很快变成了顺风。

  如果只是一次灵验,或许还可以用巧合解释。一而再再而三的灵验,恐怕就不能完全以巧合解释了。何况历史上类似的灵验事件,还有很多。这种神通之所以更加让我震动,是因为在个人之外,更是涉及了对天地之力的把握和运用,体现在王阳明这种曾出入佛道数十年而又大入世的人身上就更值得注意。再结合王阳明的其他神通,就更加让人相信这其中有着神秘的道理,这背后有着莫测的力量。

  当我们考察所有类型的神通和神秘灵验事件,也都能感受到这神秘道理和莫测力量的存在,无论是佛教的他心通、宿命通等各类神通,还是占卜、风水、八字等各种术数。那么这道理和力量,究竟是什么?

  【二】

  先说那神秘的道理。

  早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就曾应浙江绍兴府太守之邀,为在旱灾中苦苦挣扎的当地百姓写下祈雨祭文。他当时在给太守的邀请回复信件中,说了这样一句话:“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这句话呼应着《中庸》中的另一句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诚如神。”前知就是先知。

  “至诚”二字,正是机关所在。

  何为诚?对这个字,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比如人们常说的做人要有诚心,做事要有诚意、讲诚信,自己要诚实,对人要真诚等等。古人所说的诚,也是这个含义,只是我们这个诚还浮在表层,古圣的诚则直透深层。诚的内涵,其实至为深邃。

  造成这深浅的原因,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清”二字。古时的诱惑干扰少,人也普遍更质朴,更别说还有很多人在实打实地做修养工夫。再反观今日的人心浮躁和欲望滚滚,终日奔波追逐而不肯停息,“清”是什么意思,就用不着解释了。这大概就是古时奇人异士众多,而今时几乎绝迹的原因。总之,心清才能心诚,心有多清就有多诚。心有多诚就有多大的力量,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清之后,《周易》云:“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心因至为沉静而相通天道,进而通于天地变化。这背后是一种高度的感应力,对于诚,心清如同本体,感应则是起用的法则。最浅显的例子,就是你对一个人有多少真诚,对方是能感应到的,作不了假,有真诚才有感应,有多少真诚就有多少感应。人都是如此,何况对天地,有感天动地的诚心,才有感应天地的能力。

  这种感应天地的层次,类似于今天前沿科学所说的高维。三维时空只是高维时空的降维展开,因为这种展开才有空间和时间,时空只不过是一种假相。这就像一张二维的纸展开在三维里,从一个角到它的对角既有距离,跨越也需要时间,沿对角卷曲折起,这距离和时间便不存在了。高维,正是低维的折叠卷曲,维度越高则越接近究竟真实,维度越低便越如虚如幻。《金刚经》视一切相为虚妄,最高的悟境之所以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道理就在这里。

  在这样的层次,有了这样的感应,像王阳明那样的预知,以及至亲之人的心灵感应之类,就是再自然平常不过的了,因为十世古今已归于当下,无边刹境都凝在心头。反过来看便是,你没有那些神通和能力,就是因为你的诚不够。神通能力的大小,是完全与诚的程度成正比的,比如占卜准不准,首先要看你有多心诚。

  所以太多人把诚看得太简单了。我多次说过一句话,一切所谓的德,本质上都是道。诚,也是如此。

  【三】

  再说那莫测的力量。

  王阳明祈天那样的能力,又是怎么回事?要知道,这种能力跟绝大多数神通有着根本的不同。多数神通只是顺应于天道,即使是看似主动的占卜和风水,也只是以天道为指引,脱不去一种被动性。王阳明的祈天则是改变了天道原有的运行轨迹,其中有着很强的主动性动机。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引出两个概念:“暗能量”与“诚力”。

  物理学中就有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说法,不仅在宇宙中的比重远远大于看得见的物质,作用和主宰性也要远远更大,只是很难观测,目前只是存在于为了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和失落物质问题的科学猜想中。这个猜想是可信的,因为如此才合乎阴阳之道。

  物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我们的潜意识就是我们的暗能量所在之处,其作用和主宰性同样远远大于显意识,这谁都有体会。所以西方潜意识心理学大师荣格,才对易经占卜原理和作为密宗传统修持能量中心的曼荼罗高度痴迷。有个词叫“暗潮汹涌”,世间的一切事情,底下也都是暗能量在涌动,最终也受这暗能量的支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意。

  暗物质也是物质,暗能量也是能量,并没什么神秘,只是难度量、不可测而已。这就好像海,海平面或许是明媚平静的,可以一眼望去;海面下则越往深处越是无尽的黑暗和秘藏,深邃莫测。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生存,也是这样明暗的两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都只是在最上面那层扑腾。

  至诚所沟通的能量层次,正是暗能量这一层。人在这一层拥有的能力,就是诚力。这诚力静,就是多数神通那样的顺应之用。这诚力动,则就是王阳明祈天那样的改造之用。至诚之时,人的暗能量与天地宇宙的暗能量相通一体,自然就既可以静处其中,也可以动于其内。所谓动,就是主动和调动,主动的是你之至诚,调动的是天地之力。有几分诚,便得几分诚力。

  这动的一面,就是佛教所说的“愿力”。佛家高度重视发心和发愿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修行的前提和基础,立为菩提之根、如来之种,甚至说这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得佛菩萨接引而往生净土,道理就在这里。鬼神有没有,我们暂且不说,但无论如何,他们也是这种高阶和深层能量的象征。西方的吸引力法则,说人的心念如何会招致相应的事物和境遇,本质上也是愿力的体现,因为这心念就是有所向而行的。

  王阳明以至诚祈天的灵验,就是来自这里,是以愿力调动天地间的暗能量,来使事情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就算我们对祈天这种事情存疑,也要承认这种暗能量层次的诚力调动,是真实不虚的。

  【四】

  那么应该怎么做?

  诚是如此重要,要做到却是极不容易的。诚的基础是心清,众生则往往心浊。诚的反面是虚伪,众生却皆在欺人和自欺。修诚,等同于修心和修道。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王阳明都将“诚意”作为《大学》的主旨和为学的头脑,直到提出“致良知”。这却不是一种舍弃和替换,而只是一种发展和深化。当王阳明最终将目光锁定致良知的时候,其实是说良知是诚意的本体,致良知就是抵达诚意的路。诚意需要心清,致良知则需要省察克治心中的私意,殊途而同归。

  王阳明说致良知是简易直截的,只需跟随良知的判断。诚意同样是简易直截的,是否诚于本心,是否诚意待人接物,只是你愿不愿意的事。

  如果肯,就是通往至诚、拥有诚力的起点。

  — 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