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文章來源 | 大陰陽論

  文 | 譚無稽

  原標題 | 暗能量:王陽明的驚人神通

  【一】

  王陽明有神通,這並不是一個祕密。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31歲時,爲養病回到浙江餘姚老家,開闢陽明書院草堂,靜坐修習道家導引術,一月後竟然得了天眼通。當時有四個朋友來訪,人還很遠王陽明就派童子去迎接,讓朋友大爲驚異。後來問起能夠預知的理由,王陽明笑答:“只是心清。”後來很多人來找王陽明請教吉凶禍福,王陽明也大多能說中,大家都以爲他這是得道了,王陽明卻說:“此簸弄精神,非正覺也。”之後便放棄了擺弄這些神異。

  王陽明也遇到過很多神通之人、經歷過很多神通之事。比如他十七歲結婚當天,出走至道觀鐵柱宮,遇到一個近百歲的老道士無爲道人,王陽明的導引術就是跟這老道學的。後來告別時,老道對他說二十年後兩人還會在海上相見。二十年後王陽明37歲,因得罪權宦劉瑾被貶貴州龍場驛,在去往龍場的路上擺脫刺客追殺後,逃至山中的一個野廟中,再次遇見了無爲道人。雖然重逢處不是海上,王陽明在得到老道指引後,寫出的卻正是他那首最膾炙人口的《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裏,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些神通雖然令人驚奇,對我的觸動卻不算很大,因爲在佛教和道教中並不少見,也只是個人能力方面的。讓我深受震動的,是王陽明的另一種驚人神通。

  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任吉安府廬陵縣知縣,縣內發生大火,燒燬一千多戶人家,王陽明對天祈禱,而後風向改變,鎮住了大火。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陽明平定漳州匪寇,駐軍於福建汀州府上杭,恰遇當地百姓飽受旱災之苦,於是王陽明爲民祈雨,大雨連降三日。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當時王陽明手上無兵,打算先走水路去吉安府制定戰略部署,不巧正是強勁逆風,王陽明心急如焚,於是在船頭焚香對天祈禱,逆風很快變成了順風。

  如果只是一次靈驗,或許還可以用巧合解釋。一而再再而三的靈驗,恐怕就不能完全以巧合解釋了。何況歷史上類似的靈驗事件,還有很多。這種神通之所以更加讓我震動,是因爲在個人之外,更是涉及了對天地之力的把握和運用,體現在王陽明這種曾出入佛道數十年而又大入世的人身上就更值得注意。再結合王陽明的其他神通,就更加讓人相信這其中有着神祕的道理,這背後有着莫測的力量。

  當我們考察所有類型的神通和神祕靈驗事件,也都能感受到這神祕道理和莫測力量的存在,無論是佛教的他心通、宿命通等各類神通,還是占卜、風水、八字等各種術數。那麼這道理和力量,究竟是什麼?

  【二】

  先說那神祕的道理。

  早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陽明就曾應浙江紹興府太守之邀,爲在旱災中苦苦掙扎的當地百姓寫下祈雨祭文。他當時在給太守的邀請回覆信件中,說了這樣一句話:“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這句話呼應着《中庸》中的另一句話:“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前知就是先知。

  “至誠”二字,正是機關所在。

  何爲誠?對這個字,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比如人們常說的做人要有誠心,做事要有誠意、講誠信,自己要誠實,對人要真誠等等。古人所說的誠,也是這個含義,只是我們這個誠還浮在表層,古聖的誠則直透深層。誠的內涵,其實至爲深邃。

  造成這深淺的原因,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清”二字。古時的誘惑干擾少,人也普遍更質樸,更別說還有很多人在實打實地做修養工夫。再反觀今日的人心浮躁和慾望滾滾,終日奔波追逐而不肯停息,“清”是什麼意思,就用不着解釋了。這大概就是古時奇人異士衆多,而今時幾乎絕跡的原因。總之,心清才能心誠,心有多清就有多誠。心有多誠就有多大的力量,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心清之後,《周易》雲:“無思無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地。”心因至爲沉靜而相通天道,進而通於天地變化。這背後是一種高度的感應力,對於誠,心清如同本體,感應則是起用的法則。最淺顯的例子,就是你對一個人有多少真誠,對方是能感應到的,作不了假,有真誠纔有感應,有多少真誠就有多少感應。人都是如此,何況對天地,有感天動地的誠心,纔有感應天地的能力。

  這種感應天地的層次,類似於今天前沿科學所說的高維。三維時空只是高維時空的降維展開,因爲這種展開纔有空間和時間,時空只不過是一種假相。這就像一張二維的紙展開在三維裏,從一個角到它的對角既有距離,跨越也需要時間,沿對角捲曲折起,這距離和時間便不存在了。高維,正是低維的摺疊捲曲,維度越高則越接近究竟真實,維度越低便越如虛如幻。《金剛經》視一切相爲虛妄,最高的悟境之所以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道理就在這裏。

  在這樣的層次,有了這樣的感應,像王陽明那樣的預知,以及至親之人的心靈感應之類,就是再自然平常不過的了,因爲十世古今已歸於當下,無邊剎境都凝在心頭。反過來看便是,你沒有那些神通和能力,就是因爲你的誠不夠。神通能力的大小,是完全與誠的程度成正比的,比如占卜準不準,首先要看你有多心誠。

  所以太多人把誠看得太簡單了。我多次說過一句話,一切所謂的德,本質上都是道。誠,也是如此。

  【三】

  再說那莫測的力量。

  王陽明祈天那樣的能力,又是怎麼回事?要知道,這種能力跟絕大多數神通有着根本的不同。多數神通只是順應於天道,即使是看似主動的占卜和風水,也只是以天道爲指引,脫不去一種被動性。王陽明的祈天則是改變了天道原有的運行軌跡,其中有着很強的主動性動機。

  要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引出兩個概念:“暗能量”與“誠力”。

  物理學中就有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說法,不僅在宇宙中的比重遠遠大於看得見的物質,作用和主宰性也要遠遠更大,只是很難觀測,目前只是存在於爲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和失落物質問題的科學猜想中。這個猜想是可信的,因爲如此才合乎陰陽之道。

  物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我們的潛意識就是我們的暗能量所在之處,其作用和主宰性同樣遠遠大於顯意識,這誰都有體會。所以西方潛意識心理學大師榮格,纔對易經占卜原理和作爲密宗傳統修持能量中心的曼荼羅高度癡迷。有個詞叫“暗潮洶涌”,世間的一切事情,底下也都是暗能量在涌動,最終也受這暗能量的支配,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意。

  暗物質也是物質,暗能量也是能量,並沒什麼神祕,只是難度量、不可測而已。這就好像海,海平面或許是明媚平靜的,可以一眼望去;海面下則越往深處越是無盡的黑暗和祕藏,深邃莫測。我們每個人和我們的生存,也是這樣明暗的兩層,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卻都只是在最上面那層撲騰。

  至誠所溝通的能量層次,正是暗能量這一層。人在這一層擁有的能力,就是誠力。這誠力靜,就是多數神通那樣的順應之用。這誠力動,則就是王陽明祈天那樣的改造之用。至誠之時,人的暗能量與天地宇宙的暗能量相通一體,自然就既可以靜處其中,也可以動於其內。所謂動,就是主動和調動,主動的是你之至誠,調動的是天地之力。有幾分誠,便得幾分誠力。

  這動的一面,就是佛教所說的“願力”。佛家高度重視發心和發願的重要性,將其作爲修行的前提和基礎,立爲菩提之根、如來之種,甚至說這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得佛菩薩接引而往生淨土,道理就在這裏。鬼神有沒有,我們暫且不說,但無論如何,他們也是這種高階和深層能量的象徵。西方的吸引力法則,說人的心念如何會招致相應的事物和境遇,本質上也是願力的體現,因爲這心念就是有所向而行的。

  王陽明以至誠祈天的靈驗,就是來自這裏,是以願力調動天地間的暗能量,來使事情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就算我們對祈天這種事情存疑,也要承認這種暗能量層次的誠力調動,是真實不虛的。

  【四】

  那麼應該怎麼做?

  誠是如此重要,要做到卻是極不容易的。誠的基礎是心清,衆生則往往心濁。誠的反面是虛僞,衆生卻皆在欺人和自欺。修誠,等同於修心和修道。

  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王陽明都將“誠意”作爲《大學》的主旨和爲學的頭腦,直到提出“致良知”。這卻不是一種捨棄和替換,而只是一種發展和深化。當王陽明最終將目光鎖定致良知的時候,其實是說良知是誠意的本體,致良知就是抵達誠意的路。誠意需要心清,致良知則需要省察克治心中的私意,殊途而同歸。

  王陽明說致良知是簡易直截的,只需跟隨良知的判斷。誠意同樣是簡易直截的,是否誠於本心,是否誠意待人接物,只是你願不願意的事。

  如果肯,就是通往至誠、擁有誠力的起點。

  — 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