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去世前的遺言,有兩種說法,一為年譜三中的記述,一為黃綰寫的「陽明先生行狀。」這些,在王陽明全集中均有記錄。

年譜一、二、三及年譜附錄一、附錄二共計10萬字,記錄王陽明從出生直到去世的各項活動,大多是按重要月份記錄,是由其眾弟子共同完成的。黃綰寫的「陽明先生行狀」,是黃綰寫的王陽明傳記。大約1萬6千字,不是很長。內容有所側重,主要是記錄王陽明在南贛剿匪、平寧王及出征思域、田州平叛等主要活動。

黃綰何許人也?這裡抄一段百度上的介紹:

黃綰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篤信和踐行王學。陽明歿後,黃綰上疏表陽明四大功無人能及,王學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論。綰還收留陽明先生遺孤正億並撫養成人,且嫁女於正億。可見綰對陽明先生之尊敬和對王學之推崇至極。

《年譜三》上,王陽明的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陽明先生行狀」寫的遺言:「他無所念,平生學問方才見得數分,未能與吾黨共成之,為可恨耳!」


……王陽明的《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實際上是他對他創立的以實踐為前提的《心學》感到無尚欣慰而自然流出的語錄。

……大家知道他的以實踐為前提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心學》解決了千百年來程朱理學對抽象與事實這個矛盾不統一的困難。從而讓中國的哲學思想大大前進了一步。

……他對這個"知行合一"的實踐論的重大價值和無限威力感到無限欣慰,於是在彌留之際放心對弟子們說了上面二句經典咒語。

……實際上,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真實意涵也許還不是某些人所知道的。因為自趙宋王朝以來,占上峰的程朱理學就一直從純粹概念方面來玩思辨,由於過分迷戀抽象的存在之理,從而忽視了從事世俗活動的必要性。

……王陽明認為,從前儒家之所以曾經丟失過《道》,就是因為只滿足於認識抽象的《道》。在王陽明看來這種為了認識而去認識只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思辨。

……王陽明指出,儒家的目的是人類進步,反對那種主張不用實踐就能從主觀上獲得道德知識的妄想。他堅持強調"良知"在對"意志"作出判斷時所促成的對具體行為的道德規範,從而使認識更依賴於事實。

……他由此而得到了解決方法,這是一種平等相容的一元論的方法,是一種包含整個宇宙和強調變革事物以知之的實踐。只要其他人能從事行動,就可以使意志與抽象知識結合起來。

……大家猜猜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與馬克思和毛澤東的知行合一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歷史確實是這樣記載的。在江西南安的一艘船上,王陽明對他的弟子周積說:我要走了。弟子聽到這句話淚如雨下,就問:先生,你有何遺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說完這句遺言,乘鶴西去。

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不管是少年得志高中進士,還是得罪宦官被流放追殺,抑或晚年受到重用,平定叛亂,被冊封新建伯。一路人生軌跡中,一條主線從未改變。那就是:超凡入聖。

在滾滾紅塵中,王陽明不愛錢不好色不逐名不追利。真如那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王陽明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追求。也成為500年來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因此在他的哲學體系中,人人都有一顆光明的心,只是被塵俗蒙蔽。而王陽明自己找到了本心,看到了大光明。所以在去世之前,他毫無遺憾。亦復何言。任何語言都不能表達他的境界了。


中國人最大的文化就是裝逼,裝逼文化害了太多的人。

鎮壓人民的劊子手,曾國藩,出了本書叫曾文公家書。教導人們怎樣做人。

一個叫孔子的人活著的時候周遊列國,沒有一個王候把他當回事。

到他死後卻因為某些需要比噹噹權者神話。

變成了生人。

王明陽肯定是了不起的人,但你覺得他此生唯有光明當成真,那你書生氣太嚴重了。

別忘了,王明陽還真壓過寧王造反,兵者,詭道也,你還覺得他此生唯有光明嗎?


心者任物,

以物為主!

把性遷移,

死不覺悟!

心靈光明,

性和情融!

精神奕奕,

通達天命!

靈者覺悟,

人性和睦!

情者兒女,

親者父母!

親非事物,

情非贏輸!

人非名利,

性非意圖!

親者性和,

由天賦德!

情者融融,

並非施捨!

心者任物,

心眼作蠱!

性子貪婪,

記仇報復!

人心誠信,

立足根本!

根是生命,

本即德真!

德真是性和,

心靈光爍爍!

生命即是道,

智慧圓陀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即有一顆光明磊落的心,所有的一言一行都是真言,所行都是慈悲大善行,你只要回憶我所有的言行便是告知後人的行為規範及箴言,何須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最後清醒?開悟得道之人早已時時刻刻一言一行都是善行善意善言善業善緣得善果!所以,人活著就要修一顆光明心,不能到死才感悟人生,那時已經太晚了!


也是唯心主義論調

你的心好 或光明不是你說了算。是旁觀者的評價。聯繫 他的作為 他當兵部尚書時 屠殺了許多人 包括無辜群眾 受到很多人指責 他睡一覺醒來 覺得自己為了皇上出發點好就又精神抖擻 有了浩然之氣

這是他典型的心即理理即道的唯心主義思想 世界和是非曲直全由你的心 來衡量。你認為不存在就不存在了 你認為對就對了。那還有什麼是標準? 他最後歸於皇帝 皇上的話就是標準。這唯心觀 是為封建皇權服務了

坦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去其糟粕後。還有對個??修養有方 面如知行合一等等 還是有用的


如果我妥協,那麼我將不存在。

我謹以赤子之心,飽含真誠即可。

——〔成雲社〕~初心


這段話是我寫的,感覺跟王陽明的意思接近,更好理解一些。


他所發明的心學,經他自己百死千活,歷經磨難的體悟,踐行…已經得到了真正的圓滿驗證。此最終的八字遺言是他對心學高度總結概括,也是對世人誠懇的勸誡與鼓勵…


王陽明為心學奮鬥了一生,心學最終如同太陽一樣,放發出萬丈光芒。以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取代了「理學」統治數百年思想意識的現實。為天下人所接受。面對死亡,他沒有遺憾,也沒有話再說,他自信地走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