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兩位都是歷史名人,「聖賢」級別人物,在歷史影響很大,不僅僅是當時,直到現在也是。先介紹一下二人的情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對他們二人做個適當的簡歷,再適當比較二者的一些不同點,說「職場人寧學曾國藩不學王陽明」是因為從出身、年輕時的求學考試到以後的成才、成器以致流芳後世來講,王陽明都比曾國藩起點高、條件好、聰明、資質高、順利,曾國藩屬於出身、資質都平平的人,從讀書考試到做事都是屢敗屢戰之人,但他經過不斷努力,最後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位極人臣,應該說是人生達到頂峰了,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勵志書,所以對今天的職場上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故且不論他們的人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王陽明天資極高,可以說是百年難遇的奇才,他不過是一介書生,卻能帶兵平叛,被稱為儒家最後一位聖人;曾國藩資質平平,甚至被說古今第一「笨人」,但他力挽狂瀾剿滅太平天國,在夾縫中闖出一片天。

有一種說法,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而曾國藩只能算半個。

確實,王陽明開創心學,知行合一,極富人格魅力,而曾國藩一方面擅長識人用人,運用一眾人才來完成一己大業,另一方面提倡「無為而治」。

王陽明的開創精神,曾國藩的識人本事。

曾國藩基礎一般卻獲成功尤具借鑒意義。


職場如官場,職場的為人處事,恰如官場的為人處事。過去人們常說,做人要學胡雪岩做官要學曾國藩。這句話道出了曾國藩的善於為官。曾國藩與王陽明。一個是晚清重臣,一個是明朝中葉的奇人。二人皆有過人毅力與偉功,但是仔細分析能辨高下。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二十幾歲即受到道光帝的賞識,官封二品兵部侍郎。洪楊起事以後,借鎮壓太平天國,一路高升。官居一品總督,封一等公。在對待鬧事的學子及貧民時,手段殘忍。人送外號「曾剃頭」。在為官一事上,深有手段。

曾國藩與咸豐朝重臣肅順,恭親王奕忻,皆有來往。但分寸掌握恰到好處。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在與慈禧的爭鬥中落敗被殺。曾國藩安然無恙,反到是湘鄉另一才子王凱運,落了個終身禁入官場的命運。曾國藩受恭親王照看,依然逍遙。後恭親王在權力鬥爭中落敗被貶,曾國藩依然未受影響。

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曾國藩一方面標榜清廉自律。一方面。暗允胞弟曾國荃將大批財寶,運回湖南老家。曾家兄弟搶到的財寶,沒有他曾老大的一份那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曾國藩心知肚明。但是朝廷一旦追查下來,他完全可以裝作不知。替兄弟曾國荃開脫。

在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審時度事,最終向洋人做出了妥協並懲辦了鬧事的中國人。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但是朝廷對他卻褒獎有加。是曾國藩把握住了朝廷,不願開罪洋人的心理,同時他抓住鬧事國人不明事理的地方下手,一舉將教案平息。這的確是他的手段高明。曾國藩的一生,用好聽一點說,是老成善謀,難聽一點就叫做老奸巨猾。但是在為官之道上,他是職場的楷模。

王陽明是歷史上與孔,孟,朱並稱四聖的人。而事實上除孔孟之外,唯有王陽明能夠真正稱聖。王陽明一生治學經武,封侯贈伯,開創陽明心學。他時時本著一顆真心待人。不管是平叛鎮亂,還是講學治國,王陽明的真誠往往使人嘆服。他的「三不朽」功業,成為後世儒家們的高標典範。

但是要做到同王陽明一樣,卻很難。一方面要有過人的學問本領和執行能力,一方面還要有嚴於律己的品格。這對於某些不擇手段的職場人來說,是難於做到的。因此職場人寧學曾國藩不做王陽明。但從歷史功績來說,王陽明遠高於曾國藩。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感謝邀請,我從自己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不當之處,歡迎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我認為這個問題提的對,也不對。

一、提的不對,是指曾國藩與王陽明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是兩個層面,兩種境界的人。

王陽明是得道禪師,悟道的哲人;曾國藩不過俗世之中的一個實踐者,或者是應用王陽明理論而付諸於實踐的一個受益者而已。

王陽明身處職場,但並非職場中人,職場只是他格物致知的一個渠道,一個路徑;而曾國藩卻是地地道道的職場典範,職場教科書。也就是說,對於王陽明來說,職場是為了悟道,而對於曾國藩來說,悟道是為了職場。

就像有個玩笑,哲學家和乞丐的對話,「你活著是為了吃飯,但我吃飯是為了活著」。

二、提的對一一「職場人真的要學曾國藩」,因為王陽明你根本學不了。

身處職場之中,想獲得職場的成功,曾國藩無疑是一部經典的教科書,雖然有的人認為他在「立德」方面欠缺,但是立言、立功都堪稱楷模。

但是跟王陽明卻無從可學,無法超越。

就比如說跟孔子,跟釋迦摩尼能學什麼?

你只能是他的一個學生,實踐並驗證他的理論,但是你成為不了第二個王陽明,第二個孔子。不過,你可以成為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N個曾國藩。


兩位聖人都是要社會極度動蕩的絕境中逼出來聖人,王陽明的優點遠遠大於曾國藩,如果是學做人,學王陽明就足夠,但先生的最大特點是稍稍偏向於枯禪,因為先生看到社會動蕩情況下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成社會最大致命問題,為解決這個最大致命問題故對教育的熱誠程度遠遠高於對政治的關注甚至是到了無所謂的程度,但若無先生的心學和心學沐浴下的日漸強大的政治新生力量,明朝早在萬曆年間就亡國了,先生對中國乃至亞洲政治的影響力是五百年來第一人,曾國藩這方面跟先生沒法比較。

若要當官又想學做人,就學學曾國藩,曾精於權術和戰略,忠心為國不輸王陽明,但戰略戰術和權術方面遠輸先生,育人方面略輸王陽明,但其親自提攜和精心培養的政治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遠遠高於王陽明先生,唯有這點高於先生。

如果是有人想當個官又想在做人方面有所建樹,這個問題倒是有點正解,其他方面就沒什麼可討論的。


這說法有其道理。

王陽明聰而好悟,由內而外,不是一般人的資質可以學的,資質一般者,學他容易走火入魔,比如明末儒者,往往學陽明心學而入禪,好靜坐,裝一個半模半樣,實在是偏離陽明心學太多。

而曾國藩,少時愚鈍,中年後勤奮突飛猛進,人人可學而至,自然人人能夠學得象個半分,100分半90,雖然達不到他那麼大的成就,但只要勤奮了,學得個一小部分成就總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這樣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曾國藩號稱如此,但其家庭關係卻極其複雜,貪的貪,枉的枉,並沒有從曾國蕃這位兄弟身上學到太多好的品質,這實在是一個矛盾的所在。


古有事德、事功、事言之三不朽。曾國藩位極人臣,剿滅太平天國,撐起大清朝半壁江山,著作等身,唯有道德,的確虧欠。對大清官場洞若觀火,老謀深算,進退自如。所以現在職場紛紛效法,無可非議。至於王陽明,那可是大明奇人,格物致知,龍場悟道,發明良知,創造心學。三不朽件件占齊,千百年來,除孔孟外,唯一的聖人。職場人怎麼學?只能高山仰止,望其項背!就像寫詩可以學杜甫白居易,人家李白隨便一說都是神來之筆,學的了嗎?好像誰說過:唐宋八大家,後人寫文章,最好學曾鞏,是一筆一句練出來的,天才是不可模仿的。


謝邀回答: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名人,也是做為他們那個不同歷史時期,湧現出來的屬於有所擔當,有所做為的劃時代的聖賢、豪傑。王陽明對中華國學即對「理學」文化具有非常高的貢獻,是我國「理學」經典文化的著名代表之一。而曾國藩則是近代中國歷史上,身體力行,領兵打仗,具有其才學、謀略的一代豪傑,他著有《曾國藩家書》、《兵鑒》等著作。王陽明,曾國藩都是著名歷史人物,他們各有千秋,做為後來者更應向他們學習,以提高自己的處世能力和文化水平。


企業文化就是老闆文化,只有圍著老闆轉才會保飯碗。曾國藩就是心領神會中國清朝老闆(清皇)而熟知孔儒文化精要的中國代表人物,不然就只能蹲翰林院研墨寫清史了。中國儒家徒孫膜拜孔子文化是有深刻的實用意義的。當今職場怎會信奉王陽明的務事求實而崇務事求精的偉大精神操作之法。


都是狠人,牛人!


認同。看看那個的官大學那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