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质疑,《贫民富翁》是一部好片,甚至可以称为经典之作。虽然该片的制作班底大部分是英国人,然而其印度风味十足,著实令人惊讶。如今该片在IMDB榜上已经跃居第34名,成为IMDB上No.1的印度电影(至少我认为它是印度电影)。

影片的剧情无须赘述,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的叙事手法。该片共有三条线索,即A.杰玛在警局被拷问 B. 杰玛参加电视节目答题 C. 杰玛18岁之前的生活。导演匠心独运的把顺叙、倒叙、插叙熔于一炉。影片伊始,是杰玛被严刑拷打,巧妙的

镜头设计

把第二条线索通过胖警察的问题引了出来。就在观众一头雾水的时候,影片又提出一个更让人迷糊的选择题,而这道选择题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并最终完

成了影片

的首尾大呼应。 剧情继续发展,为了使三条线索同时发展,导演聪明地用放录象的方式使线索A与线索B浑然天成的融合,并由线索B里的问题引出了杰玛了回忆——线索C。这样,我们就看到三条线索同时进行,并且剧情自由地游走于三条线索之间,全然没有任何生硬的过渡,线索B里的十余个问题仿佛润滑剂般渗入线索C中,用十余个问题串联出杰玛18岁之前悲苦的人生。这种手法聪颖而绝妙,让人不得不佩服。

我相信看过该片的人们对影片的前几个问题引起的回忆肯定是记忆犹新的。影片一开始用全景展现了印度孟买贫民窟里人们真实的生活。这恐怕是宝莱坞多年来一直该拍却一直未拍的题材,这才是印度下层人民最残酷最真实的人生。我们会为小杰玛为了得到偶像的签名跳进粪坑而忍俊不禁;会为印度警察对宗教暴乱视而不见而愤慨不已;会为所谓的「圣人」残害孩子以获得金钱而无比愤怒;会为盲眼孩子的善良豁达而失声痛苦……太多太多感动萦绕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而每道问题都深深烙印在杰玛的心上,直击我们的灵魂。 影片从小处著手,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呈现了杰玛跌宕起伏的小半生,以小见大,给人以沧桑的时代感。而从杰玛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坚忍、善良与纯真。他的坚持是一以贯之的,从小时侯为偶像跳粪坑到一次次地寻找心爱的拉提卡,再到面对主持人的冷嘲热讽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两千万的大奖,杰玛从没有放弃过。他的执著深深地打动著我们。于是我们含著泪看著杰玛一天天长大,火急火燎地希望杰玛赶紧与拉提卡有情人终成眷属。 曾经看过一篇达人写的影评说「动机与代价是电影征服观众的不三法则」,这实在是条放之四海皆准的黄金定律。杰玛的代价是18岁之前悲苦的流浪生活,动机则是对幸福对爱情美好的期许。这部

小成本

文艺片没有火暴如《黑暗骑士》的大场面;没有如《返老还童》般深邃的人生思考;没有像浩如烟海的中国功夫片里凌厉飘逸的动作,它就像是一部成人童话,简单而直接地感动了我们所有人。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前75%堪称经典,后25%太落俗套,我却以为不然。不是所有的经典必须以悲剧收场。不错,悲剧是更容易震撼心灵,引人深思,然而喜剧的大团圆结局才是茫茫众生所期待的。众所周知《西厢记》最终实现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满结局,却没听说哪个人批判其结局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而影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并且此剧数百年来在中国戏剧史上乃至中国社会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道喜剧收尾就非经典了?电影是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现实生活的。当我们看到杰玛与拉提卡历经磨难,我们所有人心里都迫切地希望他们最终能长相厮守,「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是人性最

美好的愿望

,是对幸福的希冀,是充满爱与芬芳的绝美的梦,而电影就应该圆了我们的梦,这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于是影片结尾,在那个宿命的火车站里,杰玛终于等到了他的拉提卡。火车在两人之间如时光般穿梭,拉提卡时隐时现,飘渺的像是美丽的梦。杰玛穿过月台,镜头晃过从前的一幕幕,隐喻著杰玛用了18年的时光不懈地追逐著幸福,追逐著他的宿命——拉提卡。当所有的哀苦都已过去,当杰玛抱住拉提卡,轻吻她

脸上的伤疤

时,我们已经被感动的一塌糊涂——还有什么结尾更适合这样一部成人童话呢?

这是一部给人以美好希望的电影,我们就应该怀揣著一颗世俗的心来欣赏。如果在不久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贫民窟的

百万富

翁》夺得最佳影片奖,我想,所有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高呼:It is written!


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看过这本小说。电影根据小说来改编,无疑小说是电影的根。小说以十个问题层层深入,反映了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小说阅读性极高。与《白虎》可以一起看。印度人敢于把自己的黑暗赤裸裸的描写出来,敢于让全世界的人去看,这无疑是让人尊敬的。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我自己读过的印度小说,可读性都非常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白虎》《恒河的儿女》。如果大家有好的小说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