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高級講師、歷史學家肖恩·朗博士列出了他認爲的歷史上最爲仁慈的八位皇帝,其中包括被送上斷頭臺的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等。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或許仁慈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歷史上的皇帝數不勝數,大多證明了一個仁慈的皇帝,也許更適合作爲一個普通人,而非帝王。對於肖恩·朗博士給出的這份名單,仁慈或許只是片面,畢竟就算是暴君,也有優雅的一面。而同時期的中國帝王,又是不是一位仁慈的君主呢?

  圖源自百度百科)

  1.維斯帕先治國齊家名留青史,東漢劉莊崇尚儒家開啓盛世

  維斯帕先(羅馬皇帝,公元69年到79年在位)在羅馬政治混亂中成功上位,在政期間迅速結束國內混亂場面,恢復政治經濟秩序,特別是在與他的前任皇帝尼祿的對比中,顯得格外仁慈。對於政敵,他鐵面無情,但在他的個人生活上,婚姻美滿,妻妾和諧,爲人親和,極具幽默,因此很得人心,甚至有歷史記載,這位皇帝的臨終遺言是“我要成仙了”。但在他逝後,大兒子提圖斯繼位,之後皇位又被他的小兒子多米提安繼承。多米提安殘暴不得人心,對比之下,大概維斯帕先在“仁慈”這一特點上,又增加了說服力。

  而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東漢第二位皇帝明漢帝劉莊的統治之下。劉莊繼承了其父光武帝劉秀和各項制度,崇尚儒學,通曉儒家經典,學識還在其父劉秀之上,在劉莊的帶領下,全國文風蔚然,社會相對穩定,開啓了“明章之治”,是一個盛世即將到來的景象。相比維斯帕先,劉莊也可算得上仁慈。

  (埃塞爾斯坦)

  2.埃塞爾斯坦能文能武贏得賢名,後唐李主野心太盛慘丟江山

  埃塞爾斯坦(英格蘭國王,公元925年到939年在位)被認爲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英國國王,在位期間擊退維京人的入侵,打敗蘇格蘭人和挪威人,並使蘇格蘭和威爾士投降,基本統一大不列顛。與他卓越的軍事功績相比,似乎他在文化方面也深得人心,在位期間,英國王室一直是學術中心,國內也建立起有效的司法制度。此外,埃塞爾斯坦還是一個基督教信徒,給教會做捐贈,使得很多基督教徒自動宣揚他的美名,或許正因爲如此,才使得他有仁慈之名。

  此時的中國,則正處於政權割據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朝代更迭,中原之外政權割據,其中後唐是這一時期疆域最廣的朝代,此時後唐正處於皇帝李存勖的統治之下。野心勃勃的李存勖開疆擴土,滅蜀和後梁,但寵信宦官,內政混亂,並沒有統一中國。

  (亨利六世,圖源:Getty Image)

  3.亨利六世軟弱仁慈失去性命,五任朱姓皇帝治世清明國家漸盛

  作爲亨利五世的兒子,亨利六世(英國國王,1422-61年,1470 - 71年在位)的王位來得太過順利,在他不到一歲的時候就繼承了英國王位,同時也成爲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可問題在於,亨利六世不喜歡做皇帝,大概太容易得到的東西,總是讓人索然無味。亨利六世慷慨勤儉、性格軟弱、對人和藹,作爲普通人來說,這些都是美德,但在爭戰不斷的歐洲,內部並不平靜的英國,這些都讓他無力作爲一個統治者,而他強勢的妻子,也並沒能幫助到他,反而讓他更加受罪。在之後的內戰中,亨利六世被俘虜,不是作爲國王,而是被當做囚犯在倫敦遊行,最後在倫敦塔被殺害。毫無疑問,他並沒有對不起這些殺害他的人,反而對他們很好。也正因爲如此,軟弱的亨利六世註定無法在一個亂世中做一名合格的帝王。

  此時的中國正是明朝永樂年間,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之下,國力鼎盛,百姓安樂,鄭和開始他的海洋征途。明成祖去世後,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不到一年,明宣宗朱瞻基繼位,與其父共同開創了仁宣之治。之後明英宗與明憲宗相繼繼位,這一時期中國在明朝朱氏家族統治之下,雖然皇帝更迭,期間明英宗曾被瓦剌俘虜,發生政變,但在朱見深的統治下,社會風氣轉變,賢才輩出,減稅輕刑,國家經濟逐漸復甦。

  查理斯一世, Imagno/Getty Images)

  4.查爾斯一世雙重人格難承大統,明熹宗沉迷木工忽略政事

  查爾斯一世(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1625 - 1649年在位)具有強烈的雙重人格,性格上善於妥協。作爲國王,他拒絕在議會上真誠談判,但當他受到威脅時,又極易妥協。查爾斯一世在位期間,宗教紛爭混亂,一方面助長新教勢力,一方面又與羅馬教聯繫緊密。不止如此,他本人一方面和煦有禮,一方面又朝令夕改。斯特拉福德伯爵曾經作爲查爾斯一世的盟友,但在國會的壓力之後,查爾斯一世還是對他簽署了死刑令,這種性格,使查爾斯一世很難獲得民衆信任。最後,查爾斯一世被斬首,克倫威爾曾說出一句君主必備的話:“殘酷是必備的”,確實,對於一位君主來說,軟弱與仁慈,都有可能使他們自身走向滅亡。

  1625年的中國,正處於明朝後期,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這位皇帝自幼受冷落,性格陰晴不定又暴躁,繼位後提拔魏忠賢等宦官把持朝政,自己則沉迷木工,放任政事置之不理。這又是一位不適合做統治者,更適合做個普通人的君主,當然,朱由校的木藝極好,做一個木工想必更好。但當時的明朝,外敵又後金女真虎視眈眈,內政又有宦官當道,朱由校沒法作爲一個木匠,只能在他自己創造的木藝世界中結束短暫的一生。

  而後,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登場。朱由檢勵精圖治,也有雄心壯志,但他生不逢時,本身也能力不足,一面宵衣旰食,一面剛愎自用,最終也無法拯救滿目瘡痍的明王朝,只能以身殉國。

  喬治三世)

  5.喬治三世對內溫和受民愛戴,乾隆皇帝統治穩定百姓安樂

  喬治三世(英國國王,1760-1820年 在位)和查爾斯一世一樣,後世對他大多是負面評價,很多人看到他出現在榜單之內,可能會覺得不切實際,畢竟因爲他對美國的殖民統治,美國人的暴君名單上,必有他的一席之位。但他在位期間,英國贏得對法國戰爭的勝利,政治良好。作爲個人而言,喬治三世爲人彬彬有禮,婚姻幸福,沒有情婦,和妻子有15個孩子,對孩子體貼,晚年雖然疾病纏身,但他在位時間極長,在民衆中極具聲望。

  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朝乾隆皇帝統治之下,也是一位在位時間極長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基本無大過,中國也處於相對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朝代,這一時期,康乾盛世達到頂峯。

  路易十六,Getty Images)

  6.路易十六仁慈無主見,乾隆晚年統治欲旺盛

  根據歷史記載表明,路易十六(法國國王,1774-1792在位)是個性格軟弱無主見,希望各方都滿意,甚至世界和平的人。比如說,支持財政大臣的改革建議,削弱貴族斂財能力;在貴族們反抗後,又同意貴族們罷免大臣的要求。不止如此,路易十六對自己的妻子也言聽計從,似乎誰的意見他都聽取。作爲一個君主,如果路易十六試圖以這種方式統治國家,肯定是難以如願的。在個人生活上,他是一位好父親,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但這些所有“仁慈”的特性,讓他註定和那些滅亡的仁慈君主一樣,把自己斷送在斷頭臺下。

  而1774年的中國,仍在清朝乾隆皇帝的統治之下,這一年,乾隆皇帝已經六十三歲,他在這一年定下聚衆結盟罪例,不允許異姓歃血結盟,更不允許多人聚衆結義。即使史書並無記載,但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與當時的有人借白蓮教名義多次起義有關。

  腓特烈三世/Alamy Stock Photo)

  7.腓特烈三世熱愛自由崇尚和平,光緒皇帝有心圖強無力迴天

  德國皇帝腓特烈三世(1888年在位)是歷史上最該提早繼位的皇帝之一。這位皇帝在英國受到良好教育,受英國政治制度影響極大,是第一位受過大學教育的普魯士王子,他崇尚自由,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反對俾斯麥的鐵血政治。與他的父親相比,腓特烈三世要和藹可親得多,他本想在他統治德國時,把德國變成一個自由的國家,並致力於維護歐洲和平。但這些並沒有在德國實現,腓特烈剛繼位不久,就因喉癌去世,他沒來得及把德國改變成他希望的樣子。在他去世後,俾斯麥和他的兒子,最終把德國帶上了侵略軍國主義的道路,而這也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

  這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朝末期光緒年間,腓特烈三世繼位這一年,康有爲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光緒皇帝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變強。但外有因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而日期強大的西方國家和日本,內有積弊已久不願改革的守舊派,中國正處於鉅變前夕,光緒皇帝有心圖強,但無力迴天。

  尼古拉二世 Getty Images

  8.尼古拉二世試圖打破專治失敗,傀儡光緒勇於改革希望落空

  尼古拉二世(俄羅斯沙皇,1894-1917在位)會上這個榜單,大概是因爲他確實說不上殘暴,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熱愛家庭。尼古拉二世有毫不掩飾的野心,甚至想象過自己吞併中國和日本,成爲這兩個國家的皇帝。但當時的俄國,正處於資本主義改革,階級矛盾激化的變革之中,他一方面是一個通情達理、仁慈的帝王,也是獨裁者的繼承人。他試圖打破沙皇殘酷專制主義的傳統,但最終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統治,又在之後的十月革命中被殺。

  而1894年的中國,是清朝光緒二十年,光緒皇帝有心改革,但實權掌握在保守派代表慈禧太后手中。這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並在之後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開啓最屈辱的歷史。

  1908年,愛新覺羅·溥儀繼位,年號宣統,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溥儀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唯一一個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的皇帝。雖然經歷波折,最後退位,但是這位末代皇帝一直在中國大陸安享晚年,直至去世。對比之下俄羅斯沙皇一家就沒那麼幸運了。二月革命後,沙皇一家被軟禁。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政權不再善待尼古拉二世,他們對沙皇一家實施逮捕,輾轉囚禁,直至處決。

  本文選題:金帝戈企鵝

  本文編輯:悼玉

  原文來源:history

  在歷史中咀嚼文化的味道,歡迎關注“世界史海鉤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