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你灵光乍现

作者:洪兰    2012.10.01   《亲子天下》第29期《赢回专注力》

相关关键字:阅读  创造力  知识  通识教育

一个国中生写信向我道谢,他母亲在学校的亲子座谈中,听到我说创造力与阅读有关,今年暑假叫他看了十五本书,让他赚了一五○○元。他说,他在看书时也很努力去想,如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创意,但没有成功,他问该怎么做才对?

相信很多为了创意而去阅读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很不幸的是,知识需先内化,与原来的背景知识网挂上钩后,才能发挥作用;不是今天看了一本书,明天创造力就出来。

阅读能影响创造力,主要是因为在阅读时,每一个字都会激发跟它有关的连结字,而那个字又会激发跟它有关的连结字;就像骨牌反应一样,一个活化另一个,直到两个不相干的回路碰在一起,活化第三条回路时,就突然灵光一闪,说:「啊哈(aha!),我看到了!」新的点子就出来了。所以阅读的好处是透过触发作用,增加神经连接的密度,使它有机会去碰触到本来碰不到的神经元。

一七五八年夏天,英国的史东牧师(Edward Stone)因为室内太热,便拿了一本书到河边的白柳树下阅读。他随手剥了一小块树皮放在嘴里嚼(这不是很好的习惯,小朋友不要学,因为不卫生;台湾早期很多人也有这习惯,随手拔根草放嘴里嚼),发现树皮很苦,苦得像金鸡纳霜(即奎宁)一样。他突然想到,秘鲁高原的印第安人就是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来治疟疾和抽筋。他想:是否苦的东西都能治病呢(中国人也说「良药苦口」)?白柳树喜欢长在阴湿的地方,说不定可以治风湿痛。

他就把树皮剥下磨成粉,给有风湿痛的教友吃,发现居然有效(现在知道树皮所提炼出来的水杨酸有止痛、退烧和消炎的作用)。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很有科学精神,有系统的给五十个病人,每四小时服一次药。他从小量开始再慢慢增加剂量,等确定有效了,才写信给英国皇家学会,阿斯匹林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

你可能会想:一个乡下的牧师怎么懂得临床实验?这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他念牛津大学时,修了很多哲学和神学的课,科学的思辨来自哲学,哲学的逻辑训练使他的思考比一般人更周延。

如果创意来自灵机一动,那么怎样才能灵机一动呢?这就回归到阅读的神经机制了。宽广的背景知识使大脑神经网路很绵密,很容易被看起来不相干的事触发。

史东牧师从苦味中联想到金鸡纳霜,他知道金鸡纳霜是从树皮中提炼出来的;他又知道存活在某些生态中的植物常会有对抗这种特殊环境的能力。而植物可以入药(中国南方瘴疠之气重的地方都会长辣椒,因为辣椒素可以除瘴气)。所以史东牧师如果不知道金鸡纳霜是苦的,他可能马上把嘴里的树皮吐掉,阿斯匹林就不可能被提炼出来。

所以阅读跟创造力有关系,它帮助我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阅读也培养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效法古人,锲而不舍的去实践我们的想法。

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5&nid=24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