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病日 | 陈江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世界肾脏病日 | 陈江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陈江华

撰写 | 陈江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

● ● ●

进入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处于不断增长中。据估计,中国约有10.8%的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全球约有8.5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每年造成至少240万人的死亡。肾脏疾病已在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慢性肾脏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俗称尿毒症),也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的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人人享有肾脏健康”(Kidney 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关注了肾脏健康的差距和不公平现象。倡导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呼吁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们对肾病早期筛查及规范临床诊疗的意识。普及肾脏疾病的知晓率,降低肾病的发病率,延缓肾衰竭进展,提高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最终减少肾脏健康的差距和不公平现象,是我们每个肾脏病医生应尽的职责。

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理念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多样,免疫性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等仍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国际指南和中国专家共识都对这些肾脏疾病的诊治提出了详细的循证医学依据。作为面向中国患者的肾脏病医生,需规范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征和准则,最大限度的减少副作用,建立更为个体化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开发出适合国人的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法。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向欧美国家不断靠拢。近年来, PPARγ和SGLT-2等新型降糖药,被证明在肾病患者中可有效减轻肾病程度、延缓肾衰进展,但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去验证。

除了病因治疗,延缓肾衰进展的措施也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脂和饮食治疗等。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肾脏替代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肾脏替代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

肾脏移植是能够完全代替肾脏功能的理想方法。我国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已经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但供体短缺仍是限制肾移植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仅存在小部分尿毒症患者能够有机会接受移植。目前肾脏移植供体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即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 和亲属活体器官捐赠。目前,依然需要进一步宣传器官捐献知识,倡导观念转变,扩大供体来源。

肾脏病的防治与人工智能管理

早期对疾病进行科普、筛查、预防和干预,减少肾脏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比治疗更为重要和深远的任务。我国的肾脏疾病医疗资源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基层医生和全科医生对肾脏疾病的认识有限,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在治疗技术上也存在差异。

随着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融合逐渐深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患者海量数据信息的内在规律并辅助疾病诊断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和诊断率,提高临床一线的诊断效率和诊疗质量。同时通过数字化移动信息平台建立慢性肾脏病管理培训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肾脏疾病专科知识培训体系,有助于协助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限制,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同时,利用现有的电子病历系统、健康监测软件、移动信息服务体系收集多源化、数字化的医疗信息和日常健康数据,通过互联网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及时交流和处理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建立基于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肾脏疾病实时监控、健康评估、疾病高危预警决策支持和疾病宣教等应用服务,有助于消除时间和地点对肾脏疾病诊治和随访的限制,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同质化的肾脏疾病的全程管理,这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和预警肾脏疾病的有效手段。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措施不仅包括对疾病的规范治疗和个体化管理,还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及时发现高危和早期肾脏疾病患者,对已确诊的患者进行长期的追踪管理与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能贯穿早期肾脏疾病预警、前期肾病治疗、透析、移植为一体的医疗模式已成为今后肾脏病防治发展的趋势。

世界肾脏病日 | 陈江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作者简介

陈江华,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最高学术荣誉),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求是特聘教授,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国家肾脏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免疫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世界肾脏病日 | 陈江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