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歷史是不是必須背好多東西?」

「政治老師說我們是好班,要全背,我都整懵了,到底背多少,該不該背呢?」

「我根本背不下來,是不是成績就沒辦法提高?」 ……

關於「背誦」的問題,以我個人經驗是這樣的:我真的啥都背不下來,我只是會用有些東西,我沒背過,是真的沒有背過,有些東西用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我沒背過,是因為很早我就認清了一個事實:死記硬揹我啥都背不下來。小學初中那些古文詩詞什麼的,我好像真的不能夠完整的背誦一篇,當然要除去那幾首人人都能背的,比如牀前明月光什麼的。以前在生活中看到中年人還能流利的完整背誦《出師表》之類的,都會覺得了不起。但這不意味著小學初中的考試考不好,恰恰相反,我考得很好,因為考試從來不考默寫全篇,考的只是填句子,這樣考就相對容易很多,一篇文章考的句子往往是中心句,中心句沒幾句嘛。其實不光我背不下來,許多人也背不下來,但對考試的影響並不大。

我後來有個愛好:說相聲。高中的時候還取得過市裡曲藝比賽的一等獎,當年我獲獎的那個相聲裏有傳統相聲《菜單子》裏的貫口報菜名,180+菜名。這些菜名是毫無邏輯的,這個記下來一定很難吧?對不愛說相聲的來說,當然是這樣,但對於我這種愛相聲的來說,其實很簡單的。只需要做到四個字:過分重複。因為我的表演要用到,我又愛表演相聲,自然而然就能不斷重複。

我後來做了高考英語老師,一定要背單詞了吧?恰恰相反,我真沒認為自己背過單詞,一份高考真題試卷,我不光自己做過,還要把任何一個細節搞明白,然後給學生從頭到尾講一遍。其實何止是一遍,一份試卷要講好多遍的,我每年只給高三上課的,還有每一遍怎麼可能講的都一樣,後面一定比前面看到了更多東西的。那麼又何止是一份真題試卷呢?我的語法一開始也很差,但為了給學生講清楚,我自己中學時搞不懂的語法都搞懂了。你看,這是不是比傻傻地拿本單詞書背要容易太多,所以使用纔是捷徑。許多人英語成績很差,因為第一步就是傻傻地背單詞,由於這一步實在是太難了,一直不開始使用,不用自然就放棄了。

後來的文綜,套路基本是一樣的,我作為老師,有個天然優勢,或者說被動技能:

使用,不停的使用。

因為我要不停的講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講給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我只需要講關鍵點就可以;講給中等成績的學生,我可能除了說關鍵點之外,還要說另外一些東西;如果是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可能解釋要更加全面一些,還要有很多的鋪墊;如果講給零基礎的學生,還要說一些另外的東西。

前幾天有學生跟我說:「我以背完老李的文綜筆記,一字不差為目標。」

這句話其實大錯特錯,許多人這樣把背誦當成目標,你們覺得可行嗎?凡是這個目標,大概率是背不下來的。即使一時背下來,也是那種每天背一點的瞬時記憶,第二天又忘,使用是不可能的。還有,這麼說話好像輕輕鬆鬆就能把我的筆記背下來,讓我懷疑說話的人到底背沒背過東西。

祕訣只有一個:

使用、不停的使用,反覆用。

使用的場景是很多的。比方今天你同桌問你一道題,你給他系統性的講了一下這道題以及背後的知識點,他聽完豁然開朗。這是在使用,不是背誦,這是不是比背誦更有用?針對性的訓練做題,也是在使用知識啊。做完題總結復盤,當然也是使用。用不同的姿勢使用,效果肯定會更好,因為過分重複之後知識已經不是原來的知識,而是已深入你的腦迴路。

許多人傻傻的只是背誦,不以使用知識為目的。

許多人做題只是做題,只關心自己做題的數量,低水平重複建設,而不關心知識在做題中是如何使用的,因為他們做完題連參考答案都懶得分析,難道選個 ABCD 就想掌握這些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嗎?

許多人張口閉口「回歸課本」,他們做的其實是「簡單看課本」,從來不思考這些知識在考題中是如何反映的,是怎麼樣考出來的。如果不知道這些,真的能看懂課本嗎?無非是像看小說故事一樣簡單看看而已。

我的英語發音特別不標準,甚至屬於災難級別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沒有「說」的需求,只有讀的需求。以後我的發音極大的改善一定是因為我要使用了。

「那麼理解了是不是就不需要使用了?」

如果是生活中需要了解個東西的話,理解就足夠,但如果是高考這個級別的考試應試的話,理解是不夠的,理解以後還是需要不停的用,直至做到熟練掌握。

這也是為啥許多老師講課能把你講瞌睡的原因,或者許多文科老師動不動就說「全背」的原因,他們不理解自己講的東西,只是照本宣科,更不知道怎樣使用這些知識。而我講東西之所以清晰,是因為本來就是以使用為目的教給你的。

一句話:知識是用會的,從來不是背會的。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www.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