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杀人事件.jpg
在看摇滚乐杀人事件的过程中,本觉得此片很普通,甚至怀疑是否又是部「乐团+摇滚包装行销,但细究内涵不堪一击」的那种伪热血电影”…
看完后,去厕所抖个尿,心头一振,干~真是部好看的国片,近年间,我秒闪叫得出好看的国片大概就是大佛普拉斯、血观音...还有此片。回家路上,后劲阵阵袭来,情绪飘荡许久,才肯沉淀

此片有两条时间轴,一为现代女主角+乐团,二为现代女主角的父亲+乐团,以插叙+呼应的方式一步步解开杀人疑点,慢慢框出故事架构,看到中段以为是部柯南悬疑片,梗破出来,还颇失望,心想「啥~?就因为这样ㄛ?动机因果也太简单?」。
直到最后一幕女角痛下杀手,急转荒诞的结局才让我意识到,这不是部悬疑片,是货真价实的
「摇滚片」

货真价实不是形容词,是毫无偏差的事实描述。大概从海角七号复兴国片后,那一堆号称「乐团+摇滚」电影,个人觉得,多数都表面大于内涵,甚至哗众取宠。

它「真」在哪?它真在不是每个乐团都是五月天,会读书、形象好、家庭美满、擅写歌、发片成名一路通顺不是每个Rocker都像U2如此伟大,用音乐改变音乐、担任扭转时代巨轮的要角不是每个怀抱爱梦想与勇气的乐团人,都能突破人生困境,把生命故事搓揉成励志成功学,写成小说、拍成电影、促你发愤图强


真实的世界,是多数失败者建构的,是悲剧多余喜剧、是眼泪多余笑容。一群鲁蛇同温自慰,为了生存、抛弃自我,为了利益、互相伤害,为了成功,形同陌路烟酒、干女人、金钱、毒品、最后才是吉他...某种角度,或许更接近实际


星泰娱乐提供02独裁者乐团由宋柏纬、杨大正、李奇明阿强、林颐原、舞阳组成.jpg
(年轻人等不及认识真正的"摇滚",就急于用摇滚探索世界,不管有没有寻找到"答案",真诚勇敢的走下去本身就是一件TM超摇滚的事情了)


有不少人批评此片过于污名、丑化、标签化乐团人。这边我想要解释一下,
此片时代背景设定为90年代,那是台湾独立乐团芽爆,音乐艺术创意、多元思想喷发的大时代(加上当时经济、政局、环境变迁),你可以想像类似美国的80年代。最美好、最荒唐、最矛盾、最唯我独尊、所有的目标皆在极度渴求探索的线轴。
在一切中心思想、哲理、文化内涵都尚未尘埃落定时,这些(不好的)”行为的诞生是合理的,那无关乎正不正确,因为在那时期,就是个「大爆发」。


20180817155701-9aa7e21e9a5f4586f2eab4c51757fcd7-desktop.jpg
(不理解与对立,反而加剧污名化与对音乐人的"鸿沟")


好比很多年轻的Rocker只想干女人,只想占有与控制,爱情与激情完全搞不清楚,行为当然是错的,但年轻人不会想这么多,
这些感官延伸的探索,也是寻找「爱」与建构「爱情」面貌本质的一部分与过程。
往往在干过不少女人后,回头去探索两性关系,才突然连结所有的经历,自我反刍消化,体会爱的真谛。(烟酒、毒品、各种脱轨行为多数皆是如此)

我玩音乐的时间刚好踩线,有幸体会到那时代的尾端,跟「老通伯」买过不少乐器(电影彩蛋之一),找团员还是去乐器行布告栏撕电话、练团室吸音棉烟味超恶、不念书边缘人在社办自嗨、还有地下社会可以"呕吐"…
讲真的,电影里的「坏标签」当然不是每个乐团都这样,但确实有乐团是这样,而更夸张、更荒谬、更18禁的也不是没有。


6c4e6e79e70cad36febc63ebb2b59322.jpg
(看起来虽然很"派",但多数90年代乐团人的内心是单纯的,追求的东西也很纯粹,他们需要的只是更多"理解")


反而正因为如此标签化,我更推荐现在年轻音乐人去看此片。因为台湾90年代是乐团圈、摇滚圈的转折线,大事件,那时候没有「独立乐团」这名词,还是略带负面辞意的「地下乐团」。现在乐团环境已经好太多,整个风气也正面不少,社会观感也慢慢在改善,网路上虽很多西洋摇滚史,但台湾摇滚史?乐团史?又有多少人知道?

此片虽然不是历史片、纪录片,但当中描述的各种情节,玩团会发生的各种ㄎㄧㄤ事,历历在目,仿佛把我拉回那疯狂的90年代,我敢说那些事情对某些乐团而言,就像纪录片一样,忠实呈现(~)


1527068546293.jpg
(女人~在青少年玩团人生命中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爱丽丝是很重要的引线,林辰唏的气质相当吻合此角,又正XD)


而包藏在这些污名标签里的故事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真实无比,尤其面对梦想与现实的交叉点,情感与利益的错综情绪,数度让我忆起年少时对人生的茫然纠结与愤恨厌世...明明是一部电影,却比纪录片更扎实的拳拳直击我心。

而最后的结局,虽然是跨时空描述疏离父女的共鸣,但不禁让我揣测剧本的心思
是摇滚乐杀人?还是人杀了摇滚乐?
剧中有两段话,「在我看来,他们的麻烦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以为我们在飞,其实我们在往下坠」,结构都是「看起来是XX,其实是XX」,小至玩团、人生、大至摇滚乐文化、杀人犯罪都是不断的矛盾、反思。


星泰娱乐提供06【摇滚乐杀人事件】邀请金马配角王启赞饰演警察.jpg
(我本以为会稍微触碰些"政治议题",有一咪咪点到,希望未来能有一部摇滚乐团与台湾政治的电影~)


此片两大亮点,除了使用正港的台湾乐团作品当音乐外,还找了真正的摇滚咖当演员,本以为音乐人生硬的演技会让此片出戏,没想到意外的贴切有趣
尤其「灭火器」主唱杨大正的演技,更是让我惊艳,那诚挚的眼神、单纯的台式嘴脸、完全合乎该角色的定位、功能,我甚至认为魔神仔这角撑起了整部戏的情绪张力,纠点、哭点也是跟著他走。


1527068546060.jpg
(杨大正表现不输专业演员)


最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好好去认识那些电影末已过世的音乐巨人,他们的作品、人生故事、对台湾音乐圈来说是如此的热血、如此的诚挚、如此的摇滚,如此的不该被杀死”(遗忘)

此文敬致影响我一生的翁嘉铭老师~好想念您...




[本日Metal语录]:

交Rocker女友没什么,把交往的女友变Rocker才是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