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掘金(ID:gold1849)| DJ

  又到清明。

  其實除了中國,對祖先、逝去親人的追憶是全球各地保有的“剛需”,只是“隆重”的時間有所差別。

  大部分祭奠活動都與宗教或者文化有關,在這方面,美國是個例外。素來同屬一個文化圈的東亞幾國:韓國、朝鮮、日本,在緬懷祖先的習俗上非常相近。而以天主基督教爲主的歐洲,也有懷念亡靈的特殊節日。

  2017年在全球豪掃8億美元票房的皮克斯動畫片《尋夢環遊記》,講述的就是墨西哥的清明節。

  (看這部電影時,你有沒有爲一些片段流眼淚?)

  中國文化中,死者爲大。清明時節一家族的人聚在一起,來到祖先的牌位/墳前,掃一掃堆積了一年的塵土、拔雜草,用新墨勾勒墳上已經不清晰的字,再叩頭行禮,向祖先們報備一年來家中,以及自己生活的變化。

  當然,中國不同地區清明節的過法也不同:踏青、賞花,一些地方興喫糉子,另一些地方則喫艾草糰子。清明節又正好是植樹節,植樹也是節日出行的選擇。

  那麼,外國人怎麼過他們的“清明節”?

  1日本盂蘭盆節,韓國清明節

  在日本,最接近清明節的是“盂蘭盆節”,也叫中元節,爲每年的8月15日。這是日本人一年中重大的節日。雖然並不是國家法定假期,但公司企業在這個時節會約定俗成地給員工放一週左右的長假,讓日本人回家與家人團聚、祭祖。

  盂蘭盆節來自佛教,是爲了救濟在地獄掙扎的惡鬼。其實瞭解傳統習俗的讀者看到這會感到熟悉,因爲這個節日通常也在中國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原本中國祭祖存在春秋兩祭,春天就是清明節,秋天也就差不多日本的盂蘭盆節時段。但是民國過後,秋天的祭祀已不復存在。日本卻“又一次”傳承了秋季祭祖的這一傳統。

  如今,只有日本的神社寺院還保留了春秋兩祭。大多數日本人沒有了春祭的傳統。在日本民間,4月初剛好是櫻花盛開的時候,許多學校、還有各公司的財政年度,4月初正好是交替時段,是日本一年之中最繁忙時期——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與中國相反,日本沒有春季祭祖的習俗。

  除了祭祖,我們看日本動漫經常看到的夏日煙火大會,也是在這一時間舉辦。

  爲什麼選擇在夏季放煙火?有種說法是,當時的日本人多數認爲惡鬼們多數集中在河川邊上,爲了避免餓鬼侵害死去的親人,放煙火就可以驅散他們,讓死去的親人獲得平安。

  日本歷史上最悠久的煙火大會要屬隅田川煙火大會,每年8月舉行,延續至今已經有200多年。

  如果你正好這個時間段去東京、大阪這些大城市,可能會發現大街上人煙罕至,不用覺得慌張,因爲大部分東漂阪漂的日本人都回老家跟家人團聚了。

  韓國跟中國一樣,在4月5日過清明節。雖然沒有假期,但也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前,各地的大小花店裏都擺有素色的鮮花,供人們在清明節祭祀時使用。與中國一樣,這一天也有許多韓國人會去植樹。

  韓國人喜歡用鮮花祭祖,在掃墓時放上鮮花以示對故人的懷念。因爲擔心引發山火,所以祭祖時不會燒紙錢。

  按照韓國的風俗,清明節爲自己的祖先或逝去的親人重新整修墳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謂整修墳墓,大多是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雜草,並在墓前嚴格按順序擺上各種祭祀的貢品:

  棗慄柿梨(從左往右擺)、紅東白西(紅色的食品放東邊,白色的食品放西邊)、生東熟西(生的在東邊,熟的在西邊)、左脯右醢(脯放左邊,醢放右邊)、魚東肉西(魚擺東邊,肉擺西邊)、頭東尾西(魚頭朝東,魚尾朝西)、左幹右溼(乾的在左邊,有湯的在右邊)、碟東盞西(用盤裝的在東邊,用碗裝的在西邊)、左羹右飯(羹放左邊,飯放右邊)。

  2美國“清明節”是國殤日,歐洲9世紀就開始“祭祖”

  美國祭奠往生的親人常常是在親人的忌日,所以嚴格意義上,並沒有統一的日子。但是,美國卻有一個全國統一緬懷過世人的日子——“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這大概是全世界最愛國的一個“清明節”了。

  1971年,美國聯邦政府將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定爲國家節日,今年是在5月27日。在這一天,大部分學校都會放一天假。

  這一天,政府部門將會升半旗,一些小鎮將會組織遊行隊伍,人們會穿上南北戰爭時期的軍人服裝。美國總統或副總統會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主持紀念活動並發表演說。有些家庭也利用這天,祭奠去逝的親人的日子。

  美國在祭奠親人時,不會像東方文化這般掃墓、上香,放各種各樣的喫的在墳前,更多的人會送上一束花,以表哀思。

  對美國人而言,陣亡將士紀念日也代表夏季正式開始。不少海灘、遊樂場、小島的夏日渡輪等等,都會由該星期的週末開始營運。由於連續3日假期,令不少美國民衆到郊外燒烤野餐、到海邊玩樂或者參觀博物館等等,導致交通擠塞頗嚴重。

  這也導致一項問卷調查的結果讓人頗爲唏噓。蓋洛普調查公司日前發佈的問卷結果顯示,只有28%的美國人知道陣亡將士紀念日的真正含義,這表明強行愛國真不怎麼管用。但因此,美國國會下屬的白宮紀念委員會將這一天下午三點定爲國家追憶時刻(National Moment of Remembrance),號召人民停止一切活動一分鐘,向爲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的人們致意。

  在歐洲,專門悼念亡魂的節日是由天主教在9世紀從愛爾蘭傳導歐洲大陸,而且經過漫長地演變,如今有兩個節日——“萬聖節”和“萬靈節”。

  一開始,萬聖節是爲紀念基督教的聖人,也就是殉難者而設的。而萬靈節也叫“追思節”或“追思已亡節”。按其教義,在世信徒的代禱行爲可以幫助那些在煉獄中滌罪的信徒亡靈,使之儘早滌盡罪惡、升入天堂,見到上帝。後來,這兩個節日就慢慢變成民間祭奠去世親人的節日。

  在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萬聖節在11月1日,萬靈節則在11月2日。這一天,德國有的州會放假,有的州則不會。在萬聖節下午,人們用綠色植物與花來裝點墓地(比如菊花),點上“長明燈”。

  在祈禱時,人們會把“聖水”撒在墓上,不單是爲逝者祝福,也是爲了減輕他們在炎熱的地獄中的痛苦。同時,人們還會把食物放在墓前(比如麪包,葡萄酒,豆),點燃蠟燭。但不允許在自殺死亡者墓上點蠟燭,因爲那將使他們的子女後代也成爲自殺者。

  不過這個節日也有一些迷信的禁忌,這段時間去歐洲的朋友可要好好看看:

  空的炒菜鍋不能放在爐子上,否則某個靈魂可能會不當心坐在上面;

  爐叉不能倒轉着放,否則可能會刺傷可憐的靈魂;

  刀不能顛倒着亂放在桌上,否則靈魂可能會誤坐在上面;

  通宵點着的燈不能燒油,而要燒動物脂肪或者黃油,這樣可以使靈魂得以冷卻他們的灼傷;

  萬聖節到萬靈節之間那個夜裏最好不要出門,因爲那外面到處是鬼魂和魔鬼;

  白天則不能播種和打獵。

  3墨西哥的“清明節”被列入非遺

  一個迪士尼的動畫片,讓許多中國人知道了墨西哥這一傳統節日:原來墨西哥除了有雞肉卷,還有很多和中國相似的傳統。

  這就是墨西哥的“亡靈節”。

  巧合的是,這個節日與歐洲的萬靈節是同一天,11月2日。“亡靈節”起源於古老的墨西哥土著印地安文化,16世紀西班牙人來到新大陸後,西方天主教“萬聖節”與印第安人祭祀亡靈的古老傳統相結合,從而逐漸形成了今日的“亡靈節”。

  人們會在自家設置“靈位”——也就是去世親人的照片。墨西哥人往往家中人丁興旺,靈位也就非常擁擠。

  而在墳前,親人們會點上蠟燭,擺放有糖骷髏、萬壽菊和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並攜帶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

  在《尋夢環遊記》中,亡靈們生活在叫做“亡靈之地”的地方,而每當一年中的亡靈節,他們就可以通過確認現世中的照片“安檢”,走過鋪滿萬壽菊花瓣的生死橋,到現實世界與親人“團聚”。但是,如果現實世界中沒有人擺放這個亡靈的照片,他就沒法通過安檢回去看親人。

  這也意味着,如果現實世界中,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離開了人世,他也將接受“終極死亡”,也就是在“亡靈之地”都沒有他的棲身之地了。

  電影中,一個叫豬皮的彈琴老人,獨自一人生活在破舊的船上。當男主趕到時,他就正經歷着被最後一個記得自己的在世人遺忘的痛苦……

  當他聽完男主的爸爸爲他彈奏的最後一首歌時,他滿意地砸吧砸吧嘴,說了一聲“謝謝”,就消失了。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墨西哥亡靈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亡靈節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對生與死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在他們看來,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亡魂會去往另一個幸福的世界,享受新生命的開始。

  不過,就像動畫中反覆表達的主旨那樣,遺忘是現世和往生世界中最可怕的事情。如果沒有人再緬懷自己,或者像現在現代社會的節奏,人們沒有時間專門找出來去緬懷先人,那麼或許,在你看不到的角落,一個靈魂就可能隕落。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學的死亡;第二次是社會宣佈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

  清明節到了,爲了你在乎的去世了的親人,亦或者爲了使你能你存在在這世上生活的先祖們,去他們的墓前跪拜,或者遙遙地燒一炷香,告訴他們你最近的近況。說不定,他們正在碑前聽你述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