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投资慢步

春节休了一个长长的年假,有阵子没有写文章了,感觉对不起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对公号的关注,所以今天赶紧写一篇。

由于我发的每一篇原创文章,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手动码出来的,还得加上事前文章的构思以及相应的实验、回测分析以及编码工作,所以文章的产出效率并不会太高。还望朋友们谅解哈。上一篇,1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3000点?且听我如何狡辩(一),我们只写了一半,今天把剩下的一半写完。

接上篇

在上一篇中,我们主要从 可得性偏见、全收益指数、点位估值 几个角度阐述了对于A股市场长期成长性的基本观点。

我们提到:

选择任何一个特定区间来说明指数的成长性都是有失偏颇的

当我们去考察一个指数的长期收益时,不能只看价格指数的收益情况,还需要叠加上分红的效果

同样是3000点,其背后对应的估值是天差地别的,后续的潜力也是不一样的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看这里:1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3000点?且听我如何狡辩(一)

等估值收益率

我们接著点位估值,继续深入讨论。

之前已经提到了,同样的点位背后,对应的估值可能是差异巨大的。

我们来考察一种情形。

也就是我们假设有一群非常理性的人,他们彻底贯彻价值投资,且市场的信息完全透明对称。当市场的价值(即盈利或者净资产)发生变化时,市场的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等比例的变化,使得估值永远稳定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

显然,在这样一种市场上,所有人的盈利都来自市场自身价值的增长。实际上,这个价值增长带来的收益,长期来看,正是我们常说的 ROE(净资产收益率)带来的。

真实情况下,由于人们对标的的估值始终在发生著变化,我们看到的价格也总是对应的不同的估值水平。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总可以找到那么一些时间点,使得这些时间点对应的估值数据(PE 或者 PB)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选取这样一些估值相等的时间点对应的区间,来考察指数的成长性。这比起我们随意地选取一个区间要来的合适的多。

把相同估值时间点对应的区间年化收益,称之为「等估值收益率」。比如:

上图中,就给出了两个等估值区间。以中证500指数为例,我们先找到估值相等的两个点(蓝线箭头对应位置),然后再将这两个等估值时间点作为测算区间的起始和结尾来计算等估值区间年化收益率。

上面示意图中仅仅给出了两个样本区间。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出非常多这样的样本区间。这些样本,他们的起始点和截止点对应的指数估值水平相同。如果我们将所有这样的样本区间对应的年化收益求一个均值来表征指数的成长性,相比我们随意地选取一个区间或者对所有数据做线性回归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同样,我们还是以中证500为例,我们使用 2005-01-01 ~ 2019-01-23 区间内的数据做测算,为了使得年化收益更有意义,我们要求每一个样本区间的时间不能小于1年(也就是252个交易日)。

如果我们以 PE 为估值的衡量,那么会得到下面的数据:

如果我们以 PB 为估值的衡量的话,那么会得到下面的数据:

这里有两个数据比较有意思。

一个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衡量综合年化,中证500大概是 9~10 个点的样子,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收益率。

另一个是,当我们以某一个估值买入(不管该估值绝对值的高低),那么在一年后只要我以不低于买入时的估值卖出的话,我最终取得的收益为正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如果以 PE 为衡量,我有 85% 的机会获取正收益。如果以 PB 为衡量,那我基本上所有样本都能盈利。

以上,还仅仅只是以相同估值进行买卖的情况。实际上,真实操作时,我们可以在估值的低点进行买入,同时在估值的高点进行卖出。这时候,不管是收益率还是正收益概率,我想肯定比我上面统计的要来的更高。

上证指数并非A股的全部

对很多人来说,对A股的认识,可能就是上证指数。我们天天在新闻里看到的「大盘突破2800」之类的论调,实际上说的也都是上证指数这个指数。

上证指数是一个很古老的指数,从91年我们有证券市场时它就在那儿了,因此人们也很习惯地以上证指数的涨跌以及上证指数的成长性来衡量A股整体市场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如果真的以上证指数来衡量我们的资本市场,那它确实会让你非常失望。可以简单看一下指数的趋势:

加上股息率之后,才勉强年化 4.42,这样的市场也只能呵呵了,还不如买国债呢。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上证指数并非A股的全部。它只是说明了我们A股里面的标的整体上还不是非常优秀,里面鱼龙混杂。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挑出那么一些优秀的行业、优秀的公司,他们的成长性丝毫不弱与成熟市场。实际上,我们真正投资的时候,买入的也主要是这样一些优秀的行业、优秀的公司。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看看,除了上证指数之外,我们平常投资常用的一些典型指数的成长性,长期来看到底如何,值不值得我们去投资。

我们先来看看,如果以简单的线性趋势来衡量的话,各个指数的成长性大致是个什么样: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一些常用的指数,使用我们上一节讨论的「等估值收益率」来统计的话,会得到以下结果:

等 PE
等 PB

可以看到,不管以何种方式来衡量,在我们A股市场上,还是有不少指数标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并不仅仅只有上证指数

SmartBeta

最后,我还想简单提一下,除了上面那些常见的宽基、行业、主题相关的指数,还有一类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指数标的,那就是 SmartBeta,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策略指数。

这一类指数,在成分股选取、权重的分配上都会有特定的底层逻辑和策略。可以简单认为,它是一个带特定策略的自更新的指数。

这部分,后面我会找机会详细展开来讨论一些具体的 SmartBeta 指数,在这里就不再占用篇幅了。只需要了解,还有这样的一类指数,可以让你在市场上获取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最后

以上,就是我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长期来看到底有没有收益,值不值得投资的一些思考和讨论。

纯属狡辩,不构成投资建议。

跟我一起,投资慢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