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一条北京大爷大妈涌入奥森公园和东郊野公园挖野菜的微博上了热搜,还为2019年度增加了新的热词——北京挖野菜大军。作为一个文明的美食博主,虽然对野菜有着无限热爱,尤其是这清明节前后的嫩野菜,但是如果公园有明令禁止的话,也只能对着可(mei)爱(wei)的野菜们口水直流了~

其实清明节可口的食物,可不仅仅是嫩绿无辜的小野菜哦。清明节也称寒食节,顾名思义在这一天是要吃“寒食”的,那么我们大中华的寒食节食物有哪些呢?

青团作为寒食节江南地区的代表美食,在江南人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做法有点像北方的豆沙包,不同之处在于青团的皮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的,软糯劲道的口感配合艾草的清香和豆沙的香甜,一口让你回到儿时,坐在河边垂柳下青石上偷吃的时光,手里抱着的大青团软软糯糯,清风吹来的青草香在鼻尖飘荡。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节的传统小吃,与江南地区的青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艾草和糯米粉做成皮,包上不同的馅料后蒸熟。不一会儿从锅盖逢中飘出来的艾草的清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的抓住了你的嗅觉,不等掀盖,一颗颗绿色的油亮亮的艾粄就已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撒子”一词,总让人想到地道的重庆方言“你要做撒子?”撒子在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油炸零食了,香甜嘎嘣脆的口感深受大众的喜欢。而它起源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寒食节禁烟时食用的“寒具”,想不到吧,现在咱们吃的零食中竟然还有这么古老的。

大家都知道,关于寒食节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义士介子推的,而子推馍名字的由来就显而易见了。子推馍是山西的清明节传统美食,说它是馍,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造型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下嘴破坏这珍品。不同形状的的子推馍吃起来是有讲究的,比如: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等。

山东部分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清明吃饼卷鸡蛋的习俗,饼和鸡蛋都是前一天做好的,烙好的饼上有均匀的斑点,卷的时候撒上细盐,有的人家也会做芝麻盐做调料,简单且美味中古老的寒食节得以千百年的延续。

在山东的孩子中,还保留着清明节碰鸡蛋的习俗,两个人拿鸡蛋互相碰,碰不破的人胜出,孩子们对于一年一度的碰鸡蛋大赛乐此不疲。

暖菇包是福建泰宁县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暖菇包的做法和馅料不同,所以有包糍和包子之分,包糍口感辣,而包子口感甜。每年在“春社”这天,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而且在这天远近的好友都会互相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枣糕现在是一种随手可以买到的糕点,浓浓大红枣的香甜味总能钩住过往的食客,而它的另一重身份恐怕大家早就忘记了。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枣糕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光听名字就猜得出来,清明饭是什么时候的吃食,清明饭的做法也非常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米饭和当季的新鲜野菜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盘颜色鲜明的清明饭,光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再加上清明饭中配的野菜都属于有滋补功效的草药,让人忍不住多吃几盘。

在你的家乡,过寒食节有哪些美食和风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