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一條北京大爺大媽涌入奧森公園和東郊野公園挖野菜的微博上了熱搜,還爲2019年度增加了新的熱詞——北京挖野菜大軍。作爲一個文明的美食博主,雖然對野菜有着無限熱愛,尤其是這清明節前後的嫩野菜,但是如果公園有明令禁止的話,也只能對着可(mei)愛(wei)的野菜們口水直流了~

其實清明節可口的食物,可不僅僅是嫩綠無辜的小野菜哦。清明節也稱寒食節,顧名思義在這一天是要吃“寒食”的,那麼我們大中華的寒食節食物有哪些呢?

青團作爲寒食節江南地區的代表美食,在江南人心中有着不可動搖的地位,做法有點像北方的豆沙包,不同之處在於青團的皮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的,軟糯勁道的口感配合艾草的清香和豆沙的香甜,一口讓你回到兒時,坐在河邊垂柳下青石上偷吃的時光,手裏抱着的大青團軟軟糯糯,清風吹來的青草香在鼻尖飄蕩。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節的傳統小吃,與江南地區的青團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艾草和糯米粉做成皮,包上不同的餡料後蒸熟。不一會兒從鍋蓋逢中飄出來的艾草的清香,就像一隻無形的手緊緊的抓住了你的嗅覺,不等掀蓋,一顆顆綠色的油亮亮的艾粄就已經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撒子”一詞,總讓人想到地道的重慶方言“你要做撒子?”撒子在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油炸零食了,香甜嘎嘣脆的口感深受大衆的喜歡。而它起源卻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是當時寒食節禁菸時食用的“寒具”,想不到吧,現在咱們吃的零食中竟然還有這麼古老的。

大家都知道,關於寒食節的一種說法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的義士介子推的,而子推饃名字的由來就顯而易見了。子推饃是山西的清明節傳統美食,說它是饃,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下嘴破壞這珍品。不同形狀的的子推饃吃起來是有講究的,比如: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等。

山東部分地方,至今還保留着清明吃餅卷雞蛋的習俗,餅和雞蛋都是前一天做好的,烙好的餅上有均勻的斑點,卷的時候撒上細鹽,有的人家也會做芝麻鹽做調料,簡單且美味中古老的寒食節得以千百年的延續。

在山東的孩子中,還保留着清明節碰雞蛋的習俗,兩個人拿雞蛋互相碰,碰不破的人勝出,孩子們對於一年一度的碰雞蛋大賽樂此不疲。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縣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暖菇包的做法和餡料不同,所以有包餈和包子之分,包餈口感辣,而包子口感甜。每年在“春社”這天,家家戶戶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而且在這天遠近的好友都會互相往來品嚐,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棗糕現在是一種隨手可以買到的糕點,濃濃大紅棗的香甜味總能鉤住過往的食客,而它的另一重身份恐怕大家早就忘記了。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棗糕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光聽名字就猜得出來,清明飯是什麼時候的吃食,清明飯的做法也非常多,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米飯和當季的新鮮野菜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盤顏色鮮明的清明飯,光看着就讓人胃口大開,再加上清明飯中配的野菜都屬於有滋補功效的草藥,讓人忍不住多吃幾盤。

在你的家鄉,過寒食節有哪些美食和風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