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只会给新人们一个建议,我们最终都会成为非常相似的人,重复说著陈年往事与回忆同个故事。但请试著找个善良的人结婚,并且努力成为这样的人。而一个善良的男人就站在这里,我的一生之中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事迹,但很骄傲能成为我儿子的父亲。」

   ─ ─《真爱每一天 About Time》

一起闭上双眼回到过去,最后一次被爸爸温暖的手掌紧紧牵起,曾经的湛蓝如海依旧,曾经的阳光温暖依旧,如果真能穿越时空,唯一一个愿望就是乞求上苍,让我们有机会再次感受当初来不及珍惜的天伦之乐,其实在一辈子里,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令人景仰的丰功伟业,但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让我们的所爱的人能引以为傲了吧。

这次父亲节选片选的不完整,也选的相当主观,其他像前阵子才写过的《小偷家族》、《年少时代》,引文所用的《真爱每一天》等,还有早期的许多经典作品都非常值得回味,其实有太多电影持续在探讨父与子、父与女、父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有的牵绊血浓于水,有的自己选择了家人,亲情的百态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

 

首先第一部想回顾的为上一届比较不受瞩目的奖片之一,也就是从演员挑战自编自导的 Matt Ross《神奇大队长》

即使以本质而言是个轻松温馨、笑中带泪的亲情小品,却有意触碰到各个严肃的家庭、教育、社会和两性等议题,透过些许讽刺戏谑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让我们得以借由家人间紧密互动反思当今层出不穷的人伦悲剧,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甚至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变化。

一个离群索居的家庭,一个不幸辞世的母亲,看似高压独裁的全人教育模式,六个儿女加上一个爸爸,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流露出血浓于水的家庭认同,进而牵起了这一段笑泪交织的公路之旅,一路上发生很多令人哑然失笑的种种与社会脱节行径,导演透过一种幽默戏谑的方式呈现这种饱读诗书却又一无所知的对比,就好比王语嫣悉心研读各类武功,却在真实世界里毫无用武之地。

无论当初爸爸如何替孩子们的教育做抉择,但至少他将这一颗善良温柔的心传承给了孩子,彻底凝聚这个家的向心力,不管前方是风是雨,都尊重彼此的选择一起表达心中的爱与实践心中的理想,带著难能可贵的同理心,任性而义无反顾的重回大自然怀抱中,欢欣鼓舞、开怀忘情,唱著妈妈最爱的歌曲,直到有形的躯体化成灰烬,而无形的回忆则成为心底最美的风景。

Viggo Mortensen 这趟旅程中的眼神流转,超越言语,这是父亲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为温暖动人的身教,以深沉的演技带著他们明白何谓「爱」的真实面貌。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其实,真正的幸福家庭,是透过彼此不断的教育、磨合、沟通、退让,父母需要学会如何成为父母,儿女也需要懂得思考体谅与成长,很多时候,父母不见得是完美无缺的,却往往是世界上最不愿意伤害我们的人。

 

「当你为人父母时,有一件事情变得非常清楚,就是你必须确保你的孩子感到安全。」

When you become a parent, one thing becomes really clear. And that's that you want to make sure your children feel safe.

   ─ ─《星际效应 Interstellar》

诺兰每一部电影都可说是个人心中的神作,不只是那恢宏的运镜调度与复杂的烧脑剧本,还有两种极度感染人心的特质必定会显现在他的故事之中,一是黑暗时刻的人性良善,二是乱世之中的人文精神。犹如一种无形的秩序,并非每位导演都能在其中自然流露出对生命的珍惜、对伦理的展现、对尊严的维护,还有对人类价值最基本的尊重,却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一览无遗。

《全面启动》任务成于秩序,虽然偶尔失控、无法预料的插曲频频发生,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本分信赖组员的判断,而非怒目指责彼此缺失。《黑暗骑士》更能看见伦理精神,长官发号司令,警员即使暗自嘀咕也依然表面上有所分寸,高登局长与蝙蝠侠的合作无间也建立于全然的信任。《星际效应》在父女、父子种种言语互动呈现出彼此尊重敬爱的情感,心碎时、发怒时、绝望时,丝毫不会动摇这种无形的秩序,并同时在李奥纳多、马修麦康纳和盖瑞欧德曼身上看见家庭应有的核心价值。

诺兰于角色的情感戏上诠释的堪称完美,特别喜欢他在《星际效应》对于人与人之间塑造出来的连结,尤其 Murphy 与爸爸之间的依赖与信任,就算曾经怀疑、曾经动摇,但永恒不变的依然是那份超越于血缘之上那份深沈的亲情之爱,令人总是情不自禁跟著爸爸泪崩的时候一起溃堤。

因为爱始终都是我们唯一可跨越时间与空间而感知的事物。

Love is the one thing we'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在生活里,不是每件事情你都可以不去面对,然后『外判』给他人。」

   ─ ─《一念无明》

相信你也看过这样的故事,爸爸受不了妻子的歇斯底里,抛下家庭一走了之,大儿子成绩优异,早早远离家乡在美国成家立业。只剩善良而无法双手一摊的阿东,他是那个留在妈妈身边不离不弃的小儿子,连工作都辞去悉心照料卧病在床、情绪不稳,饱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母亲,不只是任劳任怨,所承受的指责怒骂更是足以把人逼到绝境,然而,却在一次意外之中,眼睁睁看著妈妈在自己面前命丧黄泉,因此成了躁郁症患者之一,纵使法院最终无罪定谳,却也被贴上弑亲的骇人标签,爸爸把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他接回家照顾,但朋友畏惧他、自己提防他、社会拒绝他、未婚妻痛恨他,我们都竭尽所能的试著爱人,总是以爱之名彼此伤害。

太喜欢《一念无明》余文乐和曾志伟所展现的冲突与情感,演得丝丝入扣、牵动人心,中间一些桥段的张力安排的深刻入里,两人内敛而精湛的诠释,时而压抑时而奔放,时而相依为命时而咫尺天涯,能够拥有在一瞬间逼出观众两行热泪的情绪爆发。在家徒四壁的一个小房间内,涵盖的不只是父子关系的转变,更是社会底层的悲歌。

曾志伟并没有过于滥情的将爱挂在嘴上,虽然口袋没有多余的钱,只是背地里询问护士该买什么给阿东吃,虽然年轻时书读甚少,只是偷偷买了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读物恶补知识,虽然曾经铸下大错,只是为了阿东下定决心底抗自己的软弱,生命中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第二次的机会,然而当他再度轻敲大门时,即使与全世界抗衡都要飞蛾扑火的珍惜缘份。

身为一个父亲,看著遍体麟伤的儿子,如同导演并未明说的细节,爸爸也错过了无法倒流的年华,却是人到夕阳迟暮之时,金色阳光洒落心海上闪闪发光的悔不当初和温暖坦然。

看著父亲在医院的长廊上蹒跚而行的背影,已经捉襟见肘的生活再度让车祸雪上加霜,尽管之前数度相看无语,两人这一幕积压许久的情绪宣泄,不仅释放了空气中弥漫的不安,也哭出了多年以来的委屈。即使在地平线的另一端,逃避永远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化开误会,但身处地狱和天堂的交界之处,为时已晚的亡羊补牢不会徒劳无功,那一丝丝的在乎和关爱,看的到的人自然会感受到并学著珍惜。

 

「我希望你能为我而战,这是我从来不敢奢求的。」

I want you to fight for me. That's all I ever wanted.

  ─ ─《钢铁擂台 Real Steel》

无可否认,《钢铁擂台》不出一部俗套老梗又刻意洒狗血的电影,但就是如此被 Shawn Levy 逼到泪流满面而且念念不忘。

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幕,人声鼎沸群情激昂的赛场顿时陷入寂静无声,这是一个渴望父爱的视角,Max 的神情中流动的满是骄傲,盯著爸爸一拳又一拳强而有力的落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劈开了空气,劈开了懦弱,也劈开了父子之间的冰冷隔阂,仿佛全世界都见证一位过去铸下大错、惯性逃避责任的平凡爸爸为了儿子学习面对困境、冒险奋力一搏的身影。年龄增长,却不一定会进步,人会改变,但不见得会成长,这场「战斗 Fight」无论为机器人的擂台还是真实人生的战场,最重要的始终不是胜败输赢,而是在面对真正的爱时,我们是否不愿放弃,敢于追求,勇于承担?

父子之情赋予冰冷的机械一种珍贵的人性温度,人生犹如云霄飞车,曾经大起也难免大落,一时的顺遂不是永远的顺遂,往往下一秒就坠落谷底,这个从破铜烂铁中拉出的机器人,犹如孩提时代躺在床上、沙发上、书桌上最宝贝的玩具,会跟我们谈心说话,仿佛像胡迪一样具有生命,而 Atom 也真的按照主人的意思随之跳舞和战斗,更无可取代的是,他永不倒下的毅力修补了父子之间的裂缝,也寻回了那血浓于水的情感连结与羁绊。

 

是啊,若是你同意,天下父亲多数都平凡得可以,也许你就会舍不得再追根究底了啊。

其实不敢说《大法官》是一部非常值得推崇的优秀作品,但却是一部每个人都应该亲自一看的故事。父子总是极为相像又相斥的两个个体,往往话不投机半句多,讲没两句话就开始提高音调,特别是电影中两人在车上不欢而散,怒气冲冲地往相反方向大步离开,好熟悉又好心痛的一幕,这种不得其门而入的爱与关怀,渗透了东西方社会里无数的家庭,而背对背又无法真正撒手远去,最终依然得学会妥协与放下。   多数争吵之所以发生,常常因为彼此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有理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谁不懂呢?因为有更多时候,争到最后争的都不是对错,而是面子,我们都需要台阶,年长者只会更需要,请记得《奇迹男孩》中老师所写下的,当有人要你在正确与仁慈之间做抉择时,请选择仁慈,别让下半辈子都留在悔恨里。

 

李宗盛的新歌是〈新写的旧歌〉,也是一首过去来不及写给父亲的歌,深沈的情感唱出人生的欲说还休,平凡的歌词流泻的尽是毕生的告解自白和如释重负,轻如心头倏忽即逝的油然感触,却也重如一生挥之不去的无限后悔与感激,年轻时我们是急欲展翅淑女鸟,一心只想追求碧海青天,在孤寂、责任、心酸与痛苦含泪一并吞下之后,才奢望倦鸟归巢能偶尔回到父母羽翼的保护之下,甚至试著努力回报一点给那对日渐衰老的背影,节录几段歌词这么写著:

「若是你同意,天下父亲多数都平凡得可以,也许你就会舍不得再追根究底。
 我记得自己,当庸碌无为的日子悄然如约而至,
 我只顾卑微地喘息,甚至没有陪他失去呼吸。

 一首新写的旧歌,它早该写了,
 写一个人子,和逝去的父亲讲和,
 我早已想不起吹嘘过的风景,
 而总是记著他混浊的眼睛,
 用我不敢直视的认真表情,那么艰难地挣扎著前行。  

 一首新写的旧歌,不怕你晓得,
 那个以前的小李,曾经有多傻呢?
 先是担心自己没出息,然后费尽心机想有惊喜,
 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
 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一首新写的旧歌,怎么把人心搅得,
 让沧桑的男人拿酒当水喝,
 往事像一场自己演的电影,说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
 两个看来容易却难以入戏的角色,能有多少共鸣?  

 一首新写的旧歌,怎么就这么巧了,
 知道谁藏好的心,还有个缺角呢?
 我当这首歌是给他的献礼,
 但愿他正在某处微笑看自己。

 有一天当我乘风去见你,
 再聊聊这歌里,来不及说的千言万语,
 下一次,我们都不缺席。」

 

「年轻的时候想追求自由,但其实得到自由时,又觉得远离父母了,很没安全感。其实抗争是一回事,因为想要自由,但父亲的威权给你压力,也给你安全感,那是我根本的立足点,我并不希望它浮动。」

    ─ ─ 李安

总有人说,没看过「父亲三部曲」,就不足以谈论李安,从 1991 年的《推手》、1993 年的《囍宴》到 1994 年的《饮食男女》,这三部曲通俗却情真,以家庭、传承与孝顺的传统角度,导演所说的故事看见了台湾早期社会家庭形态的转变与逐渐瓦解的轨迹,不仅于父亲与儿女的互动中呈现西方与东方的观念差异,更照映新旧时代交替下的文化冲击,李安因为亲身经历这段过渡时期,拥抱理解这些传统价值观,更能透过温柔理解的宽厚角度以小人物的故事反射大时代的样貌。

《推手》讨论的是中国传统的父子相处模式,一个深受中华文化洗礼的太极拳师傅,年迈的他被儿子接到美国一起生活,与洋媳妇和孙子住在同个屋簷下,却因为文化、语言、饮食与孝道思想等产生许多磨擦,于惜字如金的严父形象和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维之下,在在被挑战父亲身为一家之主的旧秩序与旧观念,但面对爱、伦理与亲子关系,总有一人夹在中间,也终有一方需要退让,我们又该如何在尽孝与责任之间取得一个圆满?   《囍宴》谈早期保守风气下的同志爱情,谈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礼教压抑,谈华人在美国立足的生存不易,谈延续香火的由重转轻,谈婚姻观念的由厚转薄,也谈女性角色为家庭奉献转变成追求人生目标,传统的父母渴望抱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愿也慢慢落得子大不由母的感慨,维系一个完整家庭仰赖的是退让妥协和睁一只眼闭一著眼,而至于传承这件事,已经由不得父执辈了。

《饮食男女》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依然围绕在孝道与家庭,但差异是已经不见儿子的存在,已经慢慢转移到父女关系和角色互换之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看起来最开放的二女儿反倒是内心最传统的,在家庭面临分崩离析时一肩扛了起来。反映出家族不再大于个人,孝道不再为一切准则,凝聚家庭也没有明显模式依循,传承更从有形化成了无形的气味与情怀,李安看著自己的双亲老去和孩子成长,决定赋予传统父亲形象一个崭新而温暖的祝福,纵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有时候一个家之所以解体正是为了重新找到新的结构。

「对于我来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是过去封建父系社会的一个文化代表,随同国民党来到台湾后,逐渐失去他的统御能力及原汁原味。从父执辈身上,我看到中原文化的传承在台湾、在我身上所产生的变化。一方面我以自我实现与之抗逆,另一方面我又因未能传承而深觉愧疚。这种矛盾的心情不仅是我对父亲的感受,也是我对国民党/中原文化在台湾产生质变的感受。

隔了一个海洋,文化传承发酵变质。

  所以《推手》中的儿子,对传承不知所措。
《喜宴》的儿子是同性恋,冲淡传承意味。
《饮食男女》里根本没儿子,都是女儿,传承已经走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