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网路笑话:

「不吃早餐=慢性自杀

   常吃烧烤=慢性自杀

整天抱怨=慢性自杀

缺乏运动=慢性自杀

手机不离身=慢性自杀

长期待室内=慢性自杀

熬夜晚睡=慢性自杀                      

突然发现,我这一整天啥都没干,都忙著自杀了。」

大家疯狂转贴,豪迈的笑看自己慢性自杀的人生,好像青春无限一般。

 

我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自己,发现我过得挺健康的。前阵子在女人进阶粉丝页上发起了早睡早起的挑战,约莫三十天内,我都在晚上10点左右陪小乖入睡,早上5点多起床,运动、写文章或是跟自己对话。也发起过「多喝水,戒糖饮」的挑战,鼓励版友跟我一起一个月内替自己补充水分,别再天天与手摇饮料为伍。也尽量不吃加工食品,放入口中的尽量是我也敢喂食小孩的,通常就是最接近原型的食物。最近,我也在挑战「一百日运动不断电」,每天找时间运动,不管是跑步、重量训练还是CrossFit,锻炼自己的体能,也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简单来说,我非常「爱自己」。

 

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

「一个爱自己的妈妈!?怎么可以?难道妳不够爱小孩吗?」

我很爱自己,不代表我「只」爱自己。

我很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有体力去照顾好小孩,才有健康的身体可以陪小孩一起走下去。

我很爱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很容易暴走,迁怒老公小孩,才能营造家里一个温馨快乐的氛围。

我很爱自己,不愿意牺牲任何梦想,努力尝试各种可能性,因为大胆突破现况的母亲,就能教育出勇敢负责的小孩。这是身教,更胜于言教。

我的身份很多,母亲、妻子、女儿、行销长、部落客、讲师,其中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其实是「自己」。我每天会找时间跟自己独处,听听自己的声音,了解当下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能量,随时调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职业妇女白天埋首于工作中,晚上一踏进家门就会被小孩缠住,煮晚餐、喂食、调解小孩吵架、帮小孩洗澡、陪小孩玩玩具、念床前故事、跟老公讨论行程安排与家务,哪里有时间跟自己独处?

呵,这就是妈妈不停精进自己的其中一个原因,当妳学会高效资源管理、专案管理,妳就可以将时间妥善利用与切割,有效率的完成手边的上百件待办事项。

undefined

妈妈再忙,也要有Me Time

为了拥有与自己独处的时间,我尝试过各种找到Me Time的方法,试图在烦乱的家务与小孩的尖叫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处空间。

小孩还小的时候,像陀螺般疯狂旋转的妈妈几乎不可能有空闲时间,而且小孩随时有突发状况,妈妈一晚可能就要起身十几次,连完整的睡觉时间都不可得。不要说没了自己,连同事们在讨论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韩剧、歌手,我都一头雾水。

那时候,我曾经拼凑非常多碎片时间,完成自己的娱乐时间。例如,在喂奶与挤奶的时间,每次15~20分钟阅读小说,3个月后我终于完食了三本厚厚的<龙纹身的少女>系列小说。例如,利用每天洗澡完吹头发的那10分钟看美剧,一个礼拜后我就可以拼凑著看完一集<The good wife>

现在小孩大了点,Showing上了小学,小乖也满3岁,有了几年照料小孩的经验,少了点焦虑与惊慌失措,我近来比较不会有燃烧殆尽的疲惫感。我开始学著给自己更有质感的Me Time. 我晚上10点陪小乖入睡,早上5点多起来晨跑、写文章,在最精神饱满的时间,跟自己对话、替自己充电。我发现这比起晚上趁小孩睡著后,在忙碌了一整天后,精疲力竭、意志力薄弱,只有力气滑手机、看影集的Me Time,更有质感也更有价值。

 

「干嘛要这么累?」朋友曾经这样问。

「这样才不会疲惫。」我这样回答。

 

妈妈每天都在燃烧、在给予,电量不停地释出,不坚持给自己一丁点充电的时间,那么没电还硬撑著要照顾全家的妈妈,对老公、小孩、家庭是有毒性的

我不希望小孩对我的印象是「疲惫的、不快乐的、烦躁的、匆忙的、生气的」。我希望我能给小孩的印象是「开心的、幽默的、努力的、勇敢的」

开心的妈妈,才有开心的小孩,才有开心的家庭。

 

小孩最好的榜样,就是妈妈

电影中的钢铁人,在真实世界中真有其人。这个角色的发想原型就是伊隆·马斯克(Elon MuskTesla),电动汽车的CEO,同时也是SpaceX私人太空发射公司与PayPal网上付费机制的创办人。他曾经表示他绝大部分的成功,都要归功于他那位曾经是作家、营养师,从15岁开始到现在68岁都还从事模特儿事业的超模老妈梅伊·马斯克(Maye Musk)。

梅伊说:「孩子知道我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人。我的孩子都循规蹈矩,非常努力,一开始就非常独立。」

undefined

我也非常认真地过生活,非常努力的学习成长,我希望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为,这样我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之前有看到好友修修在美国度蜜月时,心有所感的观察:「每次在街头看到一些活力天真的小女孩,就会觉得她好萌好可爱啊~但一转头看到她妈妈,就会很忧心她长大后也会成为体重过百、走路都有困难的美国大婶

我们都习惯这样认定,认为父母的作为与小孩的行为举止是正相关的。我们会认为小孩不尊重人、不守规矩,很大的可能是家教不够俨仅。我们想知道小孩未来的样貌,就会不自觉的去观察他们的父母

父母对小孩影响这么大,尤其是跟小孩较为密切相处的妈妈。若是妈妈在照顾小孩家庭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那么小孩的楷模,是否就是「没了自己的妈妈」呢?

那,又是谁呢?

   嘿,因为爱小孩,请妳更爱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