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看了电影猫妖传,感觉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但是后来查了一下评分各大电影网站评分在6.9~7.6不等……又看了一些评论,竟然有人说「是部烂片,但画面还不错」[手动问号脸]

别的不谈,单从这个画面也要给个7.3吧。这时候又有人说剧情不切实际。这电影拍的的确很浪漫,但从小说改编电影来看,也是挑不出毛病的啊。剧情也很流畅全程无尿点。再说演员,表演也非常到位,还有李白的画龙点睛,真的都很棒啊。

评分至少应该也在7.5~8.5之间吧 为什么会这么低,尤其豆瓣只给了6.9 ?


王蕙玲老师和陈凯歌老师闹著玩呐。我想他们一定不在乎。把自己玩的部分做精彩了,实在让人佩服。这是无上密。既然是密,自然就不方便公开言说,阻碍会很大。不是不能说,反正相应评论我已经评论过了。我们看到评分,要把电影本身叙事因子所在视域和网站评委的视域作一个重合。还要考虑到这些评委自己的价值判断。

比如最近的《阿丽塔:战斗天使》。

烂番茄上的评分是这样的:

IMDB:

豆瓣:

猫眼:

你可以看到在大众领域得到了一个平均分以上的成绩。下映了可能会慢慢回调,但大众并不觉得这些很糟糕。在豆瓣得到了一个相对低的大众评分,但烂番茄的专业评分是所有评分里最差的。当然只要是《铳梦》的漫画铁粉。六十分都算是温和的、

虽然罗德里格斯也在里面加入了墨西哥神话原型。但他没有成功整合到叙事里。虽然使用了最新的渲染技术和表情识别系统。但这些对电影大众审美表现领域没有提升很多档次。加上卡梅隆的技术班底和罗德里格斯的美学有冲突。没有做好。《猫妖传》做得就比较好,王蕙玲老师的剧本大大提升了陈凯歌老师的文本审美,陈凯歌老师的美术技巧又使得这个电影在当时也算是国产电影里美术效果最好的,配得上这个王蕙玲这个剧本。他们叙事结构和使用的内容对的上。在国产电影里是头一个。如果以后以这方面做中国电影史,你不带这部电影你就没有公正性。

当然后来很多国产电影做得都不错。特别提一下毕赣的《地球最后一个夜晚》和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但中国没有烂番茄,西方可能不好好PR,隔了一层文化很多精妙之处很难传达过去。毕竟即使是专业的电影评论人,在很多文化其实是缺乏经验和训练的,更别说大众了。他们对一些专业上的追求,好的不一定都买单。觉得好都是电影其他他们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因子。

你可以看到大众需要的是经典的因子,评论人需要的是精致的制作和一点文本上的创意。但电影导演如果想在电影史里偷跑成为里程碑,思考的就是我创造怎么样一种全然新鲜的叙事维度。以前中国电影的叙事维度很窄。当年陈凯歌和张艺谋导演它提供的艺术和商业大片标准,艺术就是美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但我们依旧能看到两位重要导演在尝试新鲜内容上的尝试。这很让人佩服。

网站评分的价值在于给观众一个观影体验和讨论的氛围。他们认为好,是你服务好了。他们觉得不好呢?也是真心诚意的观点。我想已经走到追求历史地位的导演,应该有雅量原谅我们大众评论的简陋。他们在很前面的地方等待我们。唯一的焦虑可能是没有人前去挑战,因而生活不够精彩。他们应该不会计较大众给他们多一颗星少一颗星的事。

《猫妖传》的意义,是给行业里专业那部分写的榜样。甚至不是《流浪地球》那种对大众的示范意义。属于比较「尖」的活。但观众可能期待看到一个正经的历史故事,凄婉优美。但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严肃的艺术。正经的部分有些诙谐调皮了。豆瓣评分低合情合理。我想只要有专业的电影史和批评史训练。对这种问题都看得挺明白的。老导演里聪明的也都明白,有的随时代,有的随自己。

我觉得就算有些作弊的,只要去用心做了。拍给什么人的,什么人心里早晚肯定懂。肯定感激。

我觉得分数和电影都没有问题。

多一点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多一点不同价值的电影,都是好事。


我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照搬!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是非常想去看的,但是看见豆瓣上的评论以后,我却步了,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是我一个单身狗实在不想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最近才二刷了这部电影,对于陈凯歌,如果说霸王别姬把这个人抬到了云端。无极则把这个人摔在了地上,而妖猫传则把陈凯歌吊在了空中,上不来下不去。

陈凯歌这部电影无疑又犯了跟无极一样的错误,那就是说教口吻严重,开著上帝视角讲故事难免会让人有点不爽,差别就是好猫传的故事文化底蕴深厚,以至于妖猫传再被人黑也不至于被说成是一只猫引发的血案!

这部电影的优点虽然不胜枚举,却都是细枝末节缺点却是致命的,演员,服装,造型,音乐,背景,文化,等都是国内电影的佼佼者,黄轩的白居易很有意境,白居易本人不同于李白,没有李白的傲气,也不同于杜甫的穷酸,他只是一个诗人 ,一个想赋予诗情感的诗人。所以他有质疑。他质疑长恨歌里那段凄美的爱情,如今这社会质疑自己作品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的人没有几个吧,写的越伤春悲秋越有人看,情节越荡气回肠越有人流泪伤心,作者自己可能只是写写罢了。观众瞎起什么热闹

所以妖猫传以白居易想找出真相的引子来延续故事的发展,是及格的。故事的过程很精彩,无论是妓院打斗,还是金吾卫家附身。等等,当张雨绮扮演的春琴在屋檐上用她那特殊的声线,吟唱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这才是真正的猫妖。这也是本剧最精彩的画面之一。

还有一个最美画面在花萼相辉宴上,李白似醉非醉的在高力士背上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时候。辛柏青饰演的李白好像就是真的李白了。

本剧也许就这两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吧。

故事过程挺好,结局挺烂,张榕容扮演的杨玉环长相我先不与评论。但是气韵我是真心没有Get到。为什么一定要追究杨玉环的死因呢。说杨玉环不是自缢身亡,而是死于皇帝的谎言中,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女人太美本身也的确是一种罪过,何况安史之乱杨玉环也的确有责任。至于该不该死,该怎么死交给历史去批判,由不得我们这些局外之人评头论足。陈凯歌站在上帝视角说杨玉环是大唐荣耀的象征,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说狄仁杰,说李白,说武则天都可以呀,偏偏说杨贵妃?说玄宗皇帝没有真爱杨玉环,虚伪,渣男。一个皇帝不应该先爱天下再爱美人吗,在陈凯歌眼里就成了渣男了。

还有什么白龙的爱是不是过于突兀了。还过于偏执,幼稚的像18岁的孩子。看一个孩子变成一只猫。执拗的对一个别人的女人爱的义无反顾,并且报复社会。不觉得很脑残吗。

看本剧会有一种神奇的感受,你看到了一个包装精致华丽无比的盒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一层层揭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是一坨翔。

反正我看完了就是这个感觉。


从评分来讲,这片子上不了8正常,但是低过7.2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除了视觉体验,其他的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表演嘛,黄轩同期两部片子,显然妖猫传没有芳华发力足。其余的一些国际范演员,从角色契合度来讲算非常高了,染谷将太和阿部宽的戏份安排得比例也适当。杨贵妃选角上,陈凯歌是下了功夫琢磨的,除了有些异域风的五官,气质是真的能镇住,唯一不足,皇帝和贵妃的眼神互动里,没啥爱情。(那两个鹤童先往后稍稍,表演没底子)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讲,上述的软条件足够保证它不翻车了。这里不去谈为什么评分低,因素各种各样,过年时候这个问题都集中在《流浪地球》身上了。这里不鼓吹,也不无脑黑,我在问题下涉及到《妖猫传》的回答,也会被认为是给大导洗地了。我们单纯聊聊对这部影片质量的看法即可,评分本来就是个参考,和别人不一样不代表你是错的,只是喜好不同,恰巧在这部片子上,和你喜好相同的人比较少罢了。

我给这部片子的评分标准是能把一个改编的故事讲得相对完整,就已经是及格线了,加分项无外两点,盛唐的还原,还有李白那场戏(没错,题主你不是一个人)。差不多就够7.5了。

妖猫传不太被大家认可,无外乎一种跟风,和自命清高的思维定式——跪著,别起来——一如中国男足。陈凯歌由于前些年的「铺垫」,成功地把自己的口碑放到了张艺谋拍三枪时的水平。以至于观众观影时会抱有一种批评家的心态,即内心认定你是个烂导演或者烂片,怎么样都能找到你的不足然后疯狂打击——没错,这很毒舌。看电影是为了发现能够让自己愉悦的东西,并以此消遣,可是很多人看得太累,把吐槽当成了看电影的减压伴侣。

回归到影片制作上,纵观国内一线,能在大院线站住脚的导演们,同样一个题目,谁能做成什么样,能做得比《妖猫传》好到哪儿去呢?虽然有点矬子里面拔大个的意思,但基于国产电影工业的现状来看,我们要强调的是宽容。

我原本以为李白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赵又廷那种风格,可惜太憨少了诗仙的俊逸。辛柏青的出场,那个狂劲儿,再一下子深情起来眼神的穿透力。中国文学史上最牛逼闪闪的一位人物(非要的话就加之一吧),制作团队对他的理解、把握、直至最后的呈现,这才是干货。

如果说诟病的话,陈凯歌讲故事的节奏,向来就不好,强如《霸王别姬》也没见他节奏掌握得多好,但那片子不吃这个,按照轴,原著和本子把一场场戏拍好就行了。《妖猫传》前面铺垫有点碎,真到了追溯起真相的时候才稍微紧了一点。

大概就是这些了。不请自来。


自我表达和商业气息都挺浓厚,于是想看文艺片的觉得它太商业,而想看商业片的觉得它太文艺,两边不靠。

也许只有研究过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生才会觉得这片真是每一个细节都熨贴无比,每一个主题都似曾相识。


日本小说本土化的不适。


只是一个看法,把男主改成深山里面的一个和尚,那个日本外交官改成另外一个人说不定会好很多。另外可以找一组写推理剧的编辑,帮著捋一下表层故事的推理逻辑。


麻烦不要又甩锅给中国观众和中国影评,妖猫传在外国(MTC,烂番茄等等)更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