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这个人生中最痛苦的夏天,于音实在不想,更不敢就此认输:整个夏天里,自己逮著时间就练跳伞,每天跳伞十次以上,把自己最爱的事变成了机械运动。一边训练,一边还要维持跳伞学校的运营,教学生跳伞,这使得她每天只能获取三小时的睡眠,痛苦不堪,但固定的工作毕竟能保证基本的收入,为自己的挑战提供资金。拿著教学所得,加上这些年的积蓄,于音抱著「明年吃土」的决心,把口袋里的每一分钱都砸在这次挑战里……如今,距离正式挑战只剩三天,自己还没穿上翼装呢,就要这么灰溜溜地撤退吗?

窗外,神圣的喜马拉雅山区依旧庄重肃穆,沉默无言,俯视著前来朝圣的运动玩家们。雪山上登山者尸体常年冰封,散落路旁,珠峰区百人墓碑群兀然林立,沉寂萧索,喜马拉雅女神用最直观的画面,彰示一个重要的警告:这里是以性命为筹码的赌场,再娴熟的高手,也不见得能全身而退。

在此之前,没有女性在喜马拉雅完成过高空翼装飞行,也没有任何中国人完成这一挑战,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这巨大的挑战,严重的病情,在于音的心里激起了一场雪崩,各式各样的情绪在雪崩中炸裂:焦虑,担忧,无助,哀伤……但不论你怎样寻找,也无法在这里发现「恐惧」二字,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早早立下遗嘱的女人。

今年初,定下翼装挑战喜马拉雅的目标后,于音干过两件「大」事。

  • 第一,吃!想吃啥吃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理由很简单,「反正我都要去喜马拉雅了,是死是活都不一定」,以后还指不定吃不吃得上呢。于是,一顿胡吃海塞之下,原本娇小可爱的于音,居然也开始略略发福。

    ▲于音早期照片

  • 第二,公布自己规划已久的遗嘱:Maker"s Mark 46(波本威士忌)贼带劲,香味重,后劲足,是自己最爱之一,必须要拿到葬礼上给老铁们喝个够。不仅要喝,还要往多了喝,喝多了也不许哭,谁都别哭,没啥可哭的。遗体也别留著了,该捐的都捐了吧。剩下那点划拉划拉,就都烧成灰,用盒装著。这盒骨灰可千万别在家里放著,一定要交给她的跳伞学生,让自己在他们的帮助下,最后再坐一次飞机,最后再跳一次伞。当学生用自己教授的知识,熟练地离机,自由落体时,他们得在空中打开盒盖,让骨灰随风散落,漫天飞舞。这个飞了一辈子的女人,到死也得跟天空在一块儿。

貌似「欢腾」的葬礼规划背后,是对死亡的淡然,是于音的开挂人生带来的正常结果。

人生的前三十年,她几乎完成了自己所有的梦想:

拿新概念作文奖,创办自己的杂志;写歌挣下「巨款」,凭此自费出国留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世界五百强,帮助老东家收购了竞争对手;事业巅峰之际,又辞职创办跳伞学校,专注于翼装、跳伞,单单2017这一年就打破了中国人跳伞高度纪录、中国人翼装飞行高度纪录……短短三十年里,该体验的都体验过了,她不再畏惧与世界的告别。于是,喜马拉雅、珠峰、南北极成了于音的动力,她要从极限运动的圣地找寻生活的乐趣。

但这,只是她的挑战理由之一。于音对喜马拉雅的执著里,夹带著一个很大的「私货」。

这张照片,是于音跟前任男友的合照,准备结婚时用。俩人是初中就是同学,同窗六年,高中毕业后开始谈起了恋爱。那个时候的于音正痴迷于摇滚乐,男友也是摇滚爱好者。

于是,两人穿上承载著摇滚精神的海魂衫,系上红领巾,在相爱6年之际拍下了这张结婚照,希望第二年可以成婚。但天不遂人愿,或许是因为分隔大洋两岸的距离感,或许是因为25岁的简单冲动,于音和男友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同窗6年,相爱6年,分手6年,18年的时光在于音30岁的人生中占据大半,她想过挽回,试过另寻新欢,但跌跌撞撞恍恍惚惚走到现在,依然没有拔出心尖上扎的这颗针。但她由衷地渴望开始新的生活,希望找到一种仪式让它过去,或者说给自己一个比较强硬的手段希望这件事过去。

想来想去,于音最终做了一个决定:等到翼装飞行挑战成功,就背上这张照片,花上五天的时间,一步一步走到珠峰大本营,把爱情的遗骸埋葬在喜马拉雅,埋在最配「永恒」二字的地方。

在众多的挑战理由中,最让于音下定决心飞跃喜马拉雅的,是早年间她独自承担的悲凉。

在全世界拥有跳伞证的几万人中,中国只有不到200人,而其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于音刚接触跳伞的时候,还是十年前,那时玩跳伞的中国人简直屈指可数,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女生。

一个中国女生在美国学跳伞?质疑声此起彼伏,没有人看好她。

十年前,她在跳伞基地从来都是形单影只,没有人与她并肩作战,那种一跃而下却无人共同庆贺的孤单感是于音最不喜欢的感受,没有人愿意和她玩,没有人愿意教她,她随时都有被劝退的可能。

她的身材比较小,而在跳伞基地租借的伞包大多是适合中等偏大的身材的,每次跳伞的时候,伞包的背带和腿带就像四条绳子绑住了于音的大腿和胳膊的,在开伞瞬间的惯性作用下,将她整个人向上吊了起来,每次跳伞结束,于音的整条胳膊和腿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然而这些伤痛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她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改变这个「中国妞」在外国人心中的印象。

她从跳伞A证考到D证,再到后来被国际级跳伞协会钦点为中国区安全官、考官、主教练和世界级裁判,全球像她一样级别的考官只有几百人,但是华人只有她一个。她找来全球顶尖的专家,组成翼装飞跃喜马拉雅的技术团队,与顶级运动员共筑喜马拉雅之梦。她用十年的努力向全世界证明于音可以,中国女跳伞运动员一样行。

如今她的跳伞培训学校,只教中国学生,她不想让更多的中国人重蹈她的覆辙,不希望中国跳伞学生被外国人瞧不起。

要追寻生活乐趣,要与昔日恋情告别,要提高中国人在翼装界的地位,这三个任务拧在一起,像一根坚韧的绳索,提起于音战胜一切的信心。团队为她找来医生进行诊治,领队给她送来早餐在房间里吃;负责纪录片拍摄的陈导还肩负起照顾于音的责任,帮她倒水送药。

在这样悉心的照料下,于音卧床了24个小时,再次爬起来时,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尼泊尔时间2017年11月3日9点20分,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打破了山区的宁静,当飞机缓缓起飞,于音抬头望向窗外,刚开始是直升机带来的尘雾,然后渐渐的看到了不同层次的绿色,有树、有山、还有更高的山,;再渐渐的,她看到了白色的有深灰色钩边的雪山,一座又一座;再然后她看到了山尖,看到了珠峰!当于音顺著窗户望向珠峰顶的时候,珠峰上浮著一层淡淡的旗云,似乎是一位女神在等待她的到来。

飞机到达23000英尺的高空,于音打开舱门,俯瞰脚下的这片土地,它是如此庄严神圣,却又满怀神秘:山体的涡流对于飞行的干扰到底有多大,复杂的地面环境会不会给落地带来麻烦,变幻莫测的极地气候又会造就什么样的困难……于音扫视著世界的屋脊,内心没有一丝惶恐。跃起,离机,张开丰满的羽翼,拥抱自己心中的女神。

短暂地飞行53秒,离地3800英尺处,于音从容地开伞,落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