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63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本篇主講俄國對波蘭的入侵和哈佳奇條約)

俄國-波蘭戰爭(Russo-Polish War 1654–1667)

1654年戰事《佩列雅斯拉夫條約》的簽訂意味著扎波羅熱哥薩克羣體被納入到俄國的勢力範圍之內,在接下來長達十三年的波俄戰爭時期,赫梅利尼茨基將作為俄軍的盟友協同進攻聯邦。1654年中旬,沙皇俄國在做好準備後撕毀《波利揚諾夫》和平條約,向波蘭立陶宛聯邦宣戰,第四次波俄戰爭爆發。6月1日,波蘭邊境守備空虛的貝拉亞城堡投降,月底,24,000俄軍在名將亞歷山大·萊斯列的指揮圍攻斯摩棱斯克(Siege of Smolensk 1654)。

眾所周知,在曠日持久的哥薩克起義戰爭中,聯邦將她為數不多的軍隊悉數調往東南部參戰,其他要塞的守軍逐漸減少。而東部最大堡壘斯摩棱斯克的守軍只有區區2000人,少數正規軍與民兵努力防禦俄軍的進攻,寄希望駐紮在奧爾沙的立陶宛蓋特曼雅努什·拉茲維爾(JanuszRadziwi??)率兵支援。

雅努什聞訊率軍支援,在半路遇到俄軍正準備渡過什克洛夫河,於是他下令出擊,什克洛夫之戰(Battle of Shklow 1654.8.12)打響。這場戰役的記載非常矛盾,包括參戰人數,傷亡人數等數字各方記載差距很大,波方記載此戰波軍3,500人對戰20,000俄軍,俄方記載8,000波軍對戰17,000俄軍。更誇張的是雙方傷亡數量,波方記載己方損失700人,殲滅俄軍7,000人。俄方記載己方損失不到300,殲滅700波軍。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戰鬥爆發的時候正巧趕上一次日全食,雅努什下令主動出擊,雙方激戰一場,俄軍被迫撤退,波軍攝於對方主力還在,也撤退了。

然而接下來的謝坡列夫切之戰(Battle of Shepeleviche 1654.8.24)雅努什就喫了敗仗。俄軍依靠數量優勢兩翼迂迴,雅努什被迫率軍後撤,雖然被俄軍擊敗,但他儘力保全了主力,只損失了1,000人。然而俄軍取得了絕對的戰略勝利,斯摩棱斯克的守軍徹底沒希望了。10月3日,斯摩棱斯克守軍在嚴重缺乏彈藥和人手的情況下被迫向俄軍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城中市民是心向俄國的,他們向波蘭守軍施壓,這也是後者失敗的原因之一。
  • (7月22日,俄軍攻克瑪斯特斯拉夫( Mstislav)城,城中反抗的貴族和市民被殲滅。隨後俄國貴族圖別茨基下令劫掠屠城,15,000平民遇害,包括女人和兒童。)1654年下半年,俄軍橫掃了守備空虛的立陶宛,南方軍隊配合赫梅利尼茨基攻下了從布良斯克到烏克蘭的地區,中路拿下了斯摩棱斯克極其周邊的十幾座城堡,北路佔領內維爾、波洛茨克和維捷布斯克。這些地區的守軍極其薄弱,俄軍輕鬆攻下大片疆土,在戰爭初期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和勝利。

1655年戰事

春天,波軍開始反攻。波蘭貴族斯坦尼斯瓦夫·波託茨基(Stanis?aw Potocki 他曾在1620年與茹凱夫斯基、康尼茨波洛茨基還有茹凱夫斯基參加賽科拉戰役。)率領20,000波軍外加20,000韃靼盟軍向被圍困的烏曼城進發,赫梅利尼茨基率領的俄國-哥薩克聯軍近60,000人解圍迎戰,奧克蛤蟆托夫戰役(Battle of Okhmativ 1655.1.19)打響。

斯坦尼斯瓦夫指揮得當,波軍利用拿手的機動性擊敗對手,然而韃靼人被收買,退出了戰鬥。波軍失去韃靼騎兵的支援,無法進行有力的追擊,赫梅利尼茨基雖然有所損失,但主力還在。這場戰鬥依然沒有特別確切的傷亡數據,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俄軍的傷亡絕對大於波軍,而斯坦尼斯瓦夫也挫敗了敵人對烏曼城的圍攻。之後,斯坦尼斯瓦夫率軍前往利沃夫休整,斯特凡·恰爾捏茨基率軍進攻烏克蘭。

立陶宛大公宮殿的廢墟,讓我很難不想到圓明園的命運。

今天重建後的樣子

  • (在建成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立陶宛大公爵行宮是立陶宛統治者的最大行政地。宮殿被無數次擴建,在俄國入侵前,她是一座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收納珍寶不計其數,是立陶宛文明的結晶。1655年,俄國人在掠奪破壞後,一把火將她燒成了廢墟,此後被遺棄了150年。波立聯邦滅亡後,俄國官員下令將城堡殘留的建築完全拆除,磚塊和木頭被出售,立陶宛大公爵行宮徹底不復存在。蘇聯解體後,立陶宛政府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古城的遺骸得到了保護。後來,維爾諾市政府出資重建立陶宛公爵宮,2018年,在慶祝立陶宛獨立百年紀念典禮上宣佈竣工並對外開放。)

然而戰術勝利掩蓋不了戰略失敗,1655年8月,四萬俄軍進攻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雅努什僅有約6,000人用於防禦,國王楊二世命令他保存力量,撤到馬林堡。在撤離前,人們把城中最珍貴的文物,如聖·卡齊米日的石棺和一些典籍手抄本匆忙運出城外。雅努什試圖組織防禦,給撤退爭取時間,但對方佔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波軍在損失2,000人後撤退。

俄軍佔領城市後發生了許多暴行,整個猶太區被哥薩克人燒毀,更多猶太人被屠殺。其他居民也受到屠殺,幾千人遇難,維爾紐斯的一部分被大火完全燒毀。所有宮殿和富有的居民區被洗劫破壞一空,屹立幾百年的立陶宛大公宮殿也未能倖免,俄軍士兵搶走了所有貴重物品和銀質餐具,甚至一些精美的大理石雕都被搶走。祭壇被砸碎,墳墓被褻瀆和掠奪,維爾紐斯大教堂被搶奪一空,維塔圖斯大公(Vytautas 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隆的親兄弟)的屍骸也不知所蹤。繁盛的維爾紐斯城就此衰落,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光彩。

1655年7月,瑞典國王查理十世·古斯塔夫(Charles X Gustav of Sweden)對聯邦宣戰。

維爾納停戰條約(Truce of Vilna)和波譎雲詭的1657年局勢

巔峯時代瑞典王國的入侵,成了壓斷聯邦脊樑的最後一根稻草。嚴重數量劣勢的聯邦軍隊被迫從三個戰線面對三個前所未有的強大對手,瑞典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入波美拉尼亞,兵鋒直指華沙城。在這個條件下,俄國沙皇認為如果波蘭被徹底擊敗,那麼瑞典就肯定會做大,這不符合俄國的利益。於是從1655年秋天開始,俄軍停止攻勢,並與波蘭人開始談判,出乎俄國人意料的是,波蘭人非常強硬的拒絕了他們的領土要求。但無論如何,雙方都同意暫時休戰,以對付更強大的瑞典人。隨後,俄國-瑞典戰爭(Russo-Swedish War 1656–1658)爆發,俄國和瑞典互有勝負。

再說回哥薩克一邊,1654年,烏克蘭的局勢出現了變化,楊二世國王的外交努力收到成效,新即位的克里米亞汗忌憚哥薩克-莫斯科聯盟,就成了波蘭人的盟友,斯坦尼斯瓦夫·波託茨基率領波蘭-韃靼聯軍對扎波羅熱哥薩克控制區發起大規模進攻。波託茨基和恰爾捏茨基憎恨哥薩克盟友俄國人在立陶宛犯下的暴行,下令對布拉茨拉夫地區進行殘酷的燒殺擄掠,第聶伯河右岸剛剛有所發展的近百座大小城鎮和農村變成一片廢墟。次年,奧克哈馬托夫戰役爆發,赫梅利尼茨基雖然戰敗,但波蘭人也撤走了。

此時,赫梅利尼茨基終於體會到,與俄國人結盟對烏克蘭的利益沒有多大幫助,自己只是沙皇擴張策略的工具而已。他轉而尋求向強大的瑞典人幫助,但查理十世與他在烏克蘭地區的歸屬問題發生了分歧,此時波蘭戰事進行順利,查理十世甚至在考慮未來瓜分波蘭後他能分到多少利益。到1656年,波俄簽署維爾諾條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赫梅利尼茨基對俄國與波蘭的私下停戰非常不滿,他寫信給沙皇指責他打破了佩列雅斯拉夫協定,並威脅他自己可能要與瑞典人結盟。1657年初,瑞典受到波蘭反攻和俄國進攻的雙重壓力,與哥薩克和特蘭西瓦尼亞達成了一個不包括俄國的反波聯盟。查理十世畫大餅,他表示跟著我幹,未來瓜分波蘭的時候把斯摩棱斯克和古羅斯的大片土地都給你。

「自1656年5月俄國與瑞典王國斷絕外交關係,俄瑞兩國交戰以來,赫梅利尼茨基便陷入一種微妙的左右為難的境地:他的宗主國和他的同盟國在交戰,瑞典要求他脫離俄國,允諾給予烏克蘭庇護和土地,俄國則指責他違背了向沙皇效忠的誓言,烏俄關係雪上加霜。」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1657年1月,特蘭西瓦尼亞公爵喬治二世·拉科奇(George II Rákóczi)率軍3萬進入聯邦境內,與扎波羅熱哥薩克2萬人匯合,趁波蘭主力在北方防禦瑞典時,在南方發起大規模入侵。波蘭古都克拉科夫淪陷,一路攻城略地,最後與瑞典主力會師於華沙城下,一起攻下了華沙。同時,奧地利派遣軍隊支援聯邦,丹麥也對瑞典宣戰,韃靼汗也派遣軍隊協助。7月,拉科奇向波蘭人投降。

赫梅利尼茨基的處境開始變得糟糕,波蘭人的反攻讓他之前的勝利化為泡影,他本人在1656年就已臥病在牀。更糟糕的是,扎波羅熱哥薩克的一些部隊發生了騷亂,許多人拒絕作戰,就連赫梅利尼茨基本部軍馬也發生了騷動。1657年7月27日,赫梅利尼茨基去世,他在去世前把象徵最高權力的圓杖給了他的兒子尤里·赫梅利尼茨基。1658年,波瑞戰爭結束,9月24日,俄軍向毫無防備的波軍守備部隊發起襲擊,波俄戰爭重新打響。

赫梅利尼茨基死後三個月,伊萬·維戈夫斯基(Ivan Vyhovsky)當選新的蓋特曼。(哥薩克團體不承認蓋特曼世襲,而且尤里年紀尚小,偉哥夫斯基是代理攝政。)此君早年是基輔地區的烏克蘭貴族,通曉多國語言,文采出眾,長時間擔任扎波羅熱哥薩克書記官,也是赫梅利尼茨基最信任的顧問之一。維戈夫斯基在外交上主張聯合波蘭達成最終目的,因此,當時的哥薩克團體內形成了以他為首的親波派和以巴拉巴什和普什卡為首的親俄派,內戰很快爆發。1658年中旬,維戈夫斯基打敗了親俄派,在扎波羅熱哥薩克內部鞏固了權力。

需要指出的是,維戈夫斯基不是一個「烏奸」,他和赫梅利尼茨基一樣有著相同的目標,即解放被壓迫的信仰東正教同胞。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主動與波蘭政府接觸談判,並於1658年9月16日簽署了哈佳奇條約。

哈佳奇條約(Treaty of Hadiach)

站在後來人的視角看,假如哈佳奇條約能被貫徹到底,並長久施行下去,這將是哥薩克大起義一個對雙方來說相對最完美的結果,條文如下:
  1. 創建魯塞尼亞公國,地位與立陶宛大公國對等,下轄切爾尼戈夫省,基輔省和布拉茨拉夫省。魯塞尼亞公國完全由哥薩克人治理,後者提出四名經波蘭國王同意的候選人,選舉成為大公統治這裡;
  2. 建立同等且全套的魯塞尼亞政府、法庭、財政部門和學院。提升基輔的東正教學院地位,而且保留一切哥薩克階層的傳統權利;
  3. 在國內建立兩所大學,開辦用拉丁語或希臘語教學的學院,中學和小學,還有必需的書籍印刷所;
  4. 魯塞尼亞公國與華沙政府保持聯繫,波蘭-立陶宛-魯塞尼亞三國奉行一個國家議會(瑟姆)和一個外交政策;
  5. 基輔大主教和其他教區主教進入瑟姆議會,東正教和天主教徹底平等,在魯塞尼亞公國廢止佈列斯特聯盟約束;
  6. 哥薩克蓋特曼每年都有權向國王申請讓1000名哥薩克獲得世襲貴族地位,每個團隊有100名哥薩克也有權成為貴族;
  7. 建立一支30,000在冊哥薩克組成的軍隊,軍官選舉產生。再額外增加10,000名僱傭兵,費用由公共稅款提供。其他聯邦軍隊在未經哥薩克蓋特曼同意的情況下不準進入魯塞尼亞公國,除非發生戰爭,所有哥薩克軍隊受蓋特曼指揮。
  8. 赫梅利尼茨基起義後被哥薩克貴族沒收的施拉赫塔的土地將要歸還給聯邦;
  9. 大赦之前的所有罪行;

三國聯邦

毫無疑問,《哈佳奇條約》讓烏克蘭人和哥薩克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廣泛的政治、軍事、經濟、宗教和文化教育上的自治前景。從這一點來說,維戈夫斯基完成了赫梅利尼茨基的遺願,這已經是那個時代侷限下,他能為自己的同胞爭取的最大權益。而且《哈佳奇條約》還是一個雙贏局面,哥薩克方面自不必說,波蘭的哥薩克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且與沙俄之間建立了一道強力的緩衝地帶,哥薩克人高達4萬兵力的軍事力量也將顯著增強聯邦的軍事實力。波蘭和哥薩克化敵為友,特別是波蘭國王本人獲得了一個對他絕對忠誠的武裝團體,東南部大貴族勢力被削弱,為之後改革引發的內戰得到了強大支援。一切似乎都在向最光明,最美好的前景靠近,然而......

然而《火與劍》這出偉大的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砸碎在你眼前。

俄國沙皇視《哈佳奇條約》為維戈夫斯基背叛他的結果,60,000俄軍在阿列克謝·特魯布茨科伊親王(Aleksey Trubetskoy)的統帥下即刻開赴烏克蘭「鎮壓叛亂」,大軍包圍科諾託普城,俄烏戰爭爆發。

1659年4月21日,科諾託普戰役(Battle of Konotop)打響,捏任團和切爾尼科夫團的4,000位哥薩克守軍在科諾託普小城拚死抵抗。小城被俄軍炮火狂轟濫炸,外牆被炸出缺口,俄軍魚貫而入,但哥薩克守軍硬是靠肉搏把俄軍打敗並趕了出去。29日晚上,哥薩克人出城偷襲,殺死400俄軍,讓3,000人受傷。哥薩克守軍頑強堅守了三個多月,為維戈夫斯基集結兵力組織反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659年6月41日,維戈夫斯基率領韃靼援軍、波蘭援軍、僱傭兵和本部精銳兵馬趕到戰場,與前來截擊的西蒙·波扎爾斯基親王激戰,後者很快被擊敗,他本人和許多俄軍貴族被俘,波扎爾斯基見到汗後向他的臉上吐了口水,然後被斬首。特魯布茨科伊知道波扎爾斯基戰敗後,馬上下令解圍撤退,他前腳剛走,後腳城內守軍就沖了出來襲擊他的衛隊,俄軍再次戰敗,大量輜重、軍旗和一些大炮被哥薩克俘虜,近5,000俄軍戰死。

俄國重騎兵

科諾託普戰役的慘敗讓沙皇宣佈俄國進行最高程度的戰備,準備防禦哥薩克可能的反擊和入侵,然而維戈夫斯基的輝煌勝利沒能改善烏克蘭的糟糕局面,他必須回頭繼續鎮壓叛亂。實際上,維戈夫斯基面對的局勢可以用危如累卵形容,沙俄駐基輔城的軍隊仍然不停地向周邊出擊,許多烏克蘭城市仍然支持莫斯科,波爾塔瓦地區又發生了暴動。維戈夫斯基雖然非常有才幹,但雙拳難敵四手,他的敵人也包括伊萬·博洪、伊萬·希爾科、雅基姆索姆科這樣的強人。

儘管此時波蘭瑟姆已經同意並簽署了《哈佳奇條約》,雙方代表也進行了宣誓,但烏克蘭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一些左岸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團隊長暗中支持莫斯科政府,他們爭先恐後地成為俄國人的帶路黨,給大敗後的俄軍恢復元氣。9月,更大規模的叛亂爆發,三位哥薩克團隊長與特魯布茨科伊親王裡應外合對維戈夫斯基展開進攻維戈夫斯基無奈,只能訴諸哥薩克拉達議會裁決。

9月,拉達會議召開,但會議根本沒有秩序可言,親俄派大鬧會場,直接指責維戈夫斯基為了小貴族的利益出賣了哥薩克的自由,他們甚至當場殺死了曾去過華沙談判的代表。會議在一片混亂中收場,維戈夫斯基死裡逃生。9月21日的新會議成了親俄派的獨角戲,他們推舉尤里·赫梅利尼茨基為蓋特曼,維戈夫斯基認為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對手,長時間內戰只會削弱哥薩克的力量,於是他選擇了服從,交出權力後逃到了波蘭。

  • (多說一句帕夫洛·泰特里亞,此人奸詐圓滑,為獲得權力不惜一切。帕夫洛謀害了反對他的伊萬·博洪,強迫尤里·赫梅利尼茨基退位。他在1663-1665年當選為第一任右岸哥薩克蓋特曼,他公開宣揚(跪舔)支持波蘭的政策,但本質上是利用波蘭鞏固自己的統治。他與維戈夫斯基的最大區別是,後者的真正立場是烏克蘭,親波策略是讓烏克蘭強大獨立的途徑。而他則是無恥的諂媚波蘭政府,為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惜以同胞的生命為代價。後來同樣因為反對他的叛亂,帕夫洛也逃到了波蘭,他後來從東正教轉成了天主教,依靠無恥的諂媚換來了高官厚祿。再後來,波蘭方面指控他為叛國者,他又逃到了奧斯曼帝國,在那裡謀劃進攻波蘭的戰役,後來被毒死。)

「就這樣,維戈夫斯基的蓋特曼政權便悲慘地結束了,隨之魯塞尼亞大公國也便告吹。烏克蘭人的表現說明,他們還無法理解也不會珍視高出整個民族水平一籌的頭腦設想出的成果」。儘管後世史學家對《哈佳奇條約》有不同的評價,但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從條件上看,這是烏克蘭人在爭取自治與建國的努力中取得的最大限度的獨立與權益,無疑遠遠優於《佩列雅斯拉夫協定》。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維戈夫斯基下臺後,沙俄特魯別茨柯依親王完全控制了左岸烏克蘭,他即刻命令18歲的尤里·赫梅利尼茨基來到佩列亞斯拉夫城,後者不得不順從。然後,烏克蘭歷史上最詭譎險惡的事情發生了,特魯別茨柯依讓尤里確認了所謂的1654年《佩列雅斯拉夫協定》文本,1659年10月17日,尤里以扎波羅熱哥薩克蓋特曼的身份簽署了新的《佩列雅斯拉夫條款》。

烏克蘭此後歷史的悲劇就在於,1659年這個偽造文件竟然成為所謂「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條款」的唯一正式文本,後來所有的蓋特曼都在這個文件上簽字,它後來發表在《俄羅斯帝國法律全編》之中。至於新的條款內容,主要是在老版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制烏克蘭的自治權,蓋特曼權力被大幅削弱,形同虛設,俄國還要強制在烏克蘭多地駐軍。

本篇小結:

本篇的重頭戲無意是《哈佳奇條約》。單看條文內容,雖然烏克蘭(魯塞尼亞公國)依然從屬於波蘭,但這不是宗主與藩屬的關係,而是平等聯統的待遇!如上文所說,《哈佳奇條約》是那個時代侷限性下,烏克蘭為自己爭取到的最大自治權利。不僅如此,條約中對宗教平權,特別是對下一代教育的條文更是非常先進的理念。《哈佳奇條約》中,烏克蘭被提升到立陶宛與波蘭聯統前的地位了。

然而,《哈佳奇條約》的失敗也是因為它過於先進的理念不被當時普羅大眾所接受,這仍然是一個充滿貴族氣息的交易,文中沒有任何改善烏克蘭普通農民待遇的條款,這就直接導致了普通農民對它的反對。而偉大的毛主席教導我們,羣眾路線纔是最重要的,這些生活在400年前的東歐貴族是不可能知曉這句話的含義的(開玩笑)。

維戈夫斯基倒臺的直接原因並非俄國人的入侵,而是哥薩克內部,特別是廣大農民階級對他的反對。農民階級在那個時代具有難以忽略的時代侷限性,他們單純的認為趕走了波蘭地主和維戈夫斯基日子就好過了,但卻沒有為之後做打算。後來事實證明,當親俄派伊萬·布留霍偉茨基當選蓋特曼後,他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對沙皇極盡諂媚之能事。在1665年主動簽署了在《佩列雅斯拉夫條款》上更進一步限制烏克蘭自治的協議,其中提到由俄國官員直接向烏克蘭各地農民徵稅,農民階層的處境沒有絲毫改善。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與伊萬·維戈夫斯基為爭取烏克蘭人民權利,提高獨立自治的努力與成功,無數人犧牲換來的偉大勝利就這麼煙消雲散。
  1. 《波蘭史》;
  2. 《波蘭通史》;
  3. 《波蘭簡史》;
  4. 《東歐史》;
  5. 《烏克蘭史》;
  6.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7. Konrad Bobiatyński, Od Smoleńska do Wilna. Wojna Rzeczypospolitej z Moskw? 1654–1655, s. 36.
  8. Konrad Bobiatyński, Od Smoleńska do Wilna. Wojna Rzeczypospolitej z Moskw? 1654–1655, s. 51–55.
  9. Konrad Bobiatyński, Od Smoleńska do Wilna. Wojna Rzeczypospolitej z Moskw? 1654–1655, s. 148.
  10. Leszek Podhorodecki, Rapier i koncerz, s. 371.
  11. W. Majewski, Ostatnia kampania Czarnieckiego w 1664 r. Okres wiosenny. Cz??? I, [w:] Studia i materia?y do historii wojskowo?ci, T. XV cz. II, Warszawa 1969
  12. W. Majewski, Ostatnia kampania Czarnieckiego w 1664 r. Okres wiosenny. Cz??? II. Dzia?ania, [w:] Studia i materia?y do historii wojskowo?ci, T. XVI cz. I, Warszawa 1970

前期鏈接: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

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鬥勇——正說波蘭史(六)張益達:波莫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上半部分)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下半部分)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張益達:涅瓦河,楚德湖,強敵折戟;莫斯科 漸崛起 驅逐韃虜, ——正說波蘭史(九)伊凡 I 修築俄國基石 頓河王吹響反攻號角 —— 正說波蘭史(十)張益達:伊凡三世的統一之路,諾夫哥羅德的毀滅和前三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一)張益達:瑟姆議會,施拉赤塔和第四、五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二)張益達:普魯士公國雛鷹展翅,博娜王后政治改革——正說波蘭史(十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誕生,盧布林條約和利沃尼亞戰爭——正說波蘭史(十四)張益達:一年國王、《亨利條約》和華沙聯盟——正說波蘭史(十五)張益達:波蘭胡薩羽翼騎兵——正說波蘭史(十六)斯特凡·巴託雷與利沃尼亞戰爭反擊戰——正說波蘭史(十七)

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即位和波瑞關係的破裂——正說波蘭史(十八)

第一次波蘭-瑞典戰爭與基爾霍姆戰役——正說波蘭史(十九)

波蘭對俄國的幹預戰爭與偽迪米特里一世——正說波蘭史(二十)

張益達:偽迪米特里與沙皇瓦西里四世的上位——正說波蘭史(二十一)

張益達:波蘭軍隊佔領莫斯科與「波蘭沙皇」——正說波蘭史(二十二)

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黃金年代逝去與危機的來臨——正說波蘭史(二十三)

第四次波蘭-瑞典戰爭,利沃尼亞領土的丟失和黃金時代的結束——正說波蘭史(二十四)

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失敗改革——正說波蘭史(二十五)

張益達:火與劍——正說波蘭史(二十六)

火與劍(下)——正說波蘭史(二十七)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番外篇: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張益達: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

二戰波蘭史闢謠和其他:

張益達:淺析當前中國網路環境下特殊的「 波蘭現象 」

張益達:對部分波蘭近代史爭議點的集中闢謠和針對性科普——正說波蘭史番外篇

張益達:關於當代波蘭與「臺獨」的聯繫

張益達:針對「三分鐘看懂波蘭歷史」漫畫中歷史錯誤的補充、指出和批駁。

張益達:對蘇聯和某些「過度偏愛蘇聯人羣」的看法

張益達:波蘭在二戰時的政治策略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遭受德國、蘇聯兩個對立方的入侵?

張益達: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入侵波蘭?

張益達:俄國和波蘭的世仇是具體是什麼,可以詳細說明嗎?

張益達: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

張益達: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

對波蘭-東歐史感興趣的人,歡迎加羣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羣號:731688622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