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徐庄的苏宁易购生活广场,2018年换了一副新面孔。

广场入口有家苏宁小店Biu无人店,这是苏宁版的无人货架,陈列着常见的饮料、零食和日用品,也供应新鲜水果和烘培面包;地下一层,有家宽敞的红孩子门店以及苏宁影城;地下二层,则是苏宁易购电器店、苏宁体育店、网红美食区,苏宁极物店以及苏鲜生超市。

其中,苏宁小店Biu无人店、苏宁极物店和苏鲜生超市,均是两年来全新问世的零售新物种。

2018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速首次跌破10%,不少零售商收缩业务、调整门店,“逆势扩张”却成了苏宁的关键词。1月15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公布战略规划,2019年将开店目标加码至15000家,2018年,苏宁易购新开8128家智慧零售门店。在张近东看来,零售业处于场景互联网发展的起步期,强化“苏宁小店”作为战略核心产品的定位,快速实现向社区渠道渗透,强化“零售云”作为县镇市场核心产品的定位,加速抢占农村市场份额。

这家中国最大线下零售商的前途,曾不被看好,2010年上线苏宁易购,市场解读是“缺少互联网思维”,8年过去,一时风光无两的传统电商,遭遇增长的瓶颈,苏宁的增长却开始提速了:2018年1-11月,GMV达到6812亿元,增长38%,其中线上增长68%。

“高速增长就是苏宁未来发展的新常态,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张近东乐观预计,28年的苏宁持续量变,终于要迎来质变阶段了。

再造入口

在1月15日的工作部署会,张近东提出,基于“两大、两小、多专”的店面类型组合,2019年要提升开发建设速度,实现全年15000家新开门店的布局。

张近东曾将苏宁的转型方向,比作零售业态的3D打印机,根据不同的线下物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业态模式。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解释说,苏宁期望联合三类地产商:第一类进行战略合作,能实现业态定制开发的战略型开发商;第二类是购物中心的运营商;第三类则是社区物业的提供者,包括物业管理公司或者区域型地产商。

所谓“两大两小多专”,其中“两大”是指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两小”为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店,“多专”即苏宁易购云店、苏宁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等,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多业态产品族群,构建零售帝国的新场景。

15000家门店,日均开店40家?苏宁回到了线下密集开店的老路?孙为民解释,这并不是连锁发展的逻辑,而是消费升级下抢占“时间消费场景”。“购物中心向餐饮、娱乐转变,只要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是服务消费,我们要营造场景让他们去消费时间,与其说,我们开这么多店,不如说是建立线下流量入口和服务平台。”

他告诉《21CBR》记者,线下场景成本和效率的优势,“从苏宁的经营状况看,线上线下的综合成本控制在14个点左右,不少线上企业的成本超过15个点,加上高企的流量和物流成本,同样一条道走下去,业态模式可能成立,盈利模式并不成立。苏宁盈利依旧来自线下,线下的运营表现超过了线上。”

2010年开始,苏宁投入重金,打造苏宁易购、苏宁体育、PPTV三大线上平台,迄今累计聚合6亿用户。2016年开始,苏宁的线上交易占比已经超过了线下,但是,纯粹的线上运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成果。

“以前线上生意常认为有流量,就有转化,赚钱依靠数据,可是,中国的商业环境,纯靠数据赚钱的条件不具备,我们在体育、文化产业布局了大量优质内容,发现有流量也难变现,能打平就很好了,打不平,就又会回到发展用户、寻找流量的开端。”孙为民说,“大开发战略”不是简单给线下实体“改名称、挂门头”,同时也要把积攒的线上资源往线下导引,产生协同效应。

2018年,苏宁大幅增加线下网点布局密度,全年新开8128家门店。大开发高举高打,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其在战略投资上的表现得尤为明显,2017年11月,苏宁以200亿元投资恒大,2个月后,再以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我们为什么会投恒大、万达,投这些企业,毕竟做房地产方面,他们更专业,速度比我们快,成本比我们低。”孙为民解释说。

2018年双十一,苏宁易购将主题定为“上网上街上苏宁”,“七字诀”成为其业态最形象的概括,意在表明,以场景互联实现线上线下全部打通,产品同款、玩法互补。线下多业态表现尤其强劲,苏宁易购门店超过5000万人次进店购物,苏宁广场为1500万人次提供购物,苏宁小店为500万人提供邻里服务,苏宁影城、苏宁酒店也聚合了数十万人流。

技术先行

“用智慧新场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苏宁的零售战略,新在“智慧”二字,技术是关键。

“智慧零售的核心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最新技术成果,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苏宁IT总部执行总裁助理、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俊杰告诉《21CBR》记者。

2018年双十一,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32%,线上线下访问流量倍增,后台系统却没有任何延迟、卡顿或者瘫痪。张近东曾将每一次“大促”,看做是检验苏宁零售能力的一场测试,“比拼的不是销量,而是我们系统的支撑能力”。

转型初期,苏宁一度受阻于IT系统。 孙为民回忆,阿里曾希望接管开发苏宁的系统,但是见识到其复杂性后,也退却了。

苏宁追求的能力,是一个从访问浏览到库存物流的全流程零售系统,核心挑战是要实现多渠道、海量并发。2014年后,苏宁每次双十一都能安然度过,其多平台、多业态、全贯通的零售系统得以验证。

“集团智慧零售战略,有两项工作要先行,一个是技术先行,另一个就是开发先行。”2017年底,张近东开始谋划成立独立的科技板块。2018年,原有的IT体系正式升级为苏宁科技集团,成为八大产业板块之一,这开启了苏宁IT技术从后台走向前台,开放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实现构想的根本在于人,过去两年,苏宁的招聘岗位中,IT岗位的占比迅速提高,2018年的校招中,IT人才的招募人数占到了四分之一。王俊杰告诉《21CBR》记者,目前苏宁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以及美国硅谷设有五大研发基地,有近万名专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的IT研发人员。

在基础建设上,苏宁已坐拥27万台云主机的计算能力,85PB存储量的数据资源,超过3.2Tbps的互联网总带宽,日服务调用峰值超过1200亿次,年无故障时间达到99.99%。在平台层面,苏宁已涵盖了AI平台、大数据平台、云平台,其中,AI平台建设有3个基础算法平台,150多种可对外开放的AI技能,80多种AI零售场景,提供包括“千人千面”商品推荐、门店供应链的调整、智能选址等功能,比如,其AI客服产品,每日能够接待百万级会话并解答千万级咨询。

苏宁正着手建设一个中台系统。在春季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谈到,2019年,苏宁要将零售核心能力模块化、产品化、技术化和规则化,全面利用AI技术,着重打造采购、运营、服务、风控4个智能引擎,最终打造一个支撑智慧零售持续发展的大中台体系,即“智慧零售CPU”。

这些技术能力,会支持今年的开店计划,“以前的选址和测算方式,的确有困难,现在是系统在做分析,人来负责决策,效率就会高很多。”王俊杰举例道,传统开店是用人力进行周边人流和消费人群统计,而苏宁的做法是借助智能摄像头,进行人流量、消费者年龄数据、客流淡旺时间的采集,加上周边交通、竞品数量等信息,利用苏宁AI的算法平台,快速推演出可能的经营效果,再由拓店团队实地踩点进行决策。“随着门店开设,数据的完善,AI的推演准确度也会逐渐提高。”

据孙为民透露,乡镇一级市场的加盟店,90%左右可以在6-9个月盈利。“2019年开始,我们会逐渐开放产品和解决方案,先从赋能苏宁上下游的供应商开始,再到更大范围的零售行业中去。”王俊杰说。

天罗地网

“零售业的主战场,变成了场景物联网,一端连着消费者,一端连着制造。”孙为民认为,在新一轮零售迭代中,苏宁不比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起步晚,在技术与实体融合则是走在前沿的。

这种自信,在苏宁小店的快速推进上尤为明显。按照苏宁的观点,小店业态离消费者更近,可提供全面的服务,兼做物流网点、数据触点,拓展苏宁的商业场景,创造出新的流量入口。2018年,苏宁新开门店8128家,其中苏宁小店新开3971家,成为跑得最快的业态。

“传统意义上的开店,是为了卖货,讲究店面面积和销售规模,我们开店,不再拘泥于销售产品,是以发展用户为核心,为了贴近用户、服务用户,解决其痒点和痛点,店面是一个城市或者城乡服务老百姓的生活基础设施,是一个零售新的组织形态。”孙为民解释。

例如,周一到周五,用户在家与公司间两点一线,苏宁需要抢占这些流量必经之地,社区、办公区域就成了苏宁小店的选址重点。与传统便利店不同,苏宁小店推出了“线下便利店+APP”的O2O模式,打造便捷消费场景的同时,也成为苏宁零售的落地终端。

消费者既可前往苏宁小店实体店选购,也可在“苏宁小店”APP下单,选择送货上门或自提服务,苏宁小店承诺3公里内最快半小时配送上门。

便利店需要运营、管理和供应链能力的持续优化,不少知名便利店品牌,仅维持着低利润率,苏宁小店快速拓店,并不代表能够很快带来规模效应。公开数据显示,苏宁小店尚处于投入期。

就小店的财务表现,孙为民的视角并非局限在单一业态,“单体小店的辐射人群数量是有限的,效益不一定好,但是,苏宁大平台有数千万SKU,通过小店入口,可输出大量的商品和增值服务,我们一年本来会投数十亿广告引流,可以通盘考虑获客成本和用户黏性,这个业态暂时不盈利是能承受的。”该业务已从上市平台苏宁易购剥离。

苏宁小店集团商品经营中心总经理鲍俊伟表示,2019年苏宁小店的拓展速度会更快,将上线社区拼团服务,建设1100个前置仓。孙为民认为,从需求维度,在中国的小店业态,以苏宁的能力,可以管理50万家,“一年拓展1万家小店处于正常的能力范围”。

目前,苏宁小店已实现2万多社区的点位覆盖,拥有6000万用户的互动与自传播资源。接下来,苏宁小店将在全国招募10万名团长,成为社区拼团的分发节点,在小店APP以外的微信群、小程序上搭建起小店拼团的形态,以社区为流量网络,帮助小店高效获取用户,低成本实现转换,从而加快库存和服务的周转。

苏宁的逻辑在于,一旦小店业态在内的实体网络达到一定密度后,“电子商务的天网和实体店的地网”能结合起来,物流体系会有序地贴近用户,比如大量低价值的高频消费的品类会减少配送的支出,最终形成规模经济,“高频消费的品类线下不断前置,低频消费的品类线上不断集中,这样就形成真正的现代零售服务的体系,这是我们要打造的商业模式。”孙为民解释说。

整个开店战略,无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大投入何时有大产出?现在,苏宁易购的市值略高于净资产,显然,资本市场期待能更快看到财务表现。

“场景物联网正向实体零售渗透,这是一项长跑,苏宁从始至终就一直在干这个活,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孙为民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