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3日,两艘在霍尔木兹海峡东侧的阿曼湾海域行驶中的油轮发生爆炸。据最新报道,两艘油轮均为遭遇水下武器攻击,但尚不能确定武器种类与袭击者的身份。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国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情报显示,是伊朗袭击了两艘油轮。但他没有当场展示任何证据,也没有接受现场记者的任何提问。

针对美方这一指责,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表示,伊朗政府「坚决否认」美国的说法,并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一说法。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社交网站上表示,这一事件相当「可疑」,他呼吁有关各方就此事开展地区对话,避免紧张局势升级。

油轮遇袭、美国指责伊朗、伊朗否认……这个剧情太眼熟了,因为仅仅一个月前,5月12日、13日,同在霍尔木兹海峡周边海域,也有2艘外国油轮遇袭、美国指责伊朗、伊朗否认……

我们在往期的文章《恐袭阴云笼罩伊朗,幕后黑手似曾相识》中曾经说过,袭击可能是以色列、美国新保守主义、沙特和阿联酋等势力策划发动的,目的就在于「借刀杀人」,假美国之手除掉中东地区最强也是最后的老对手——伊朗。

不过美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横行无忌的超级霸权国家了,想要武力颠覆伊朗政权「有心无力」,仅靠一己之力打不起也打不倒伊朗。过去十几年的战争大幅消耗了美国的国力,美国已经站在经济衰退的边缘,不是不想「正面拿下伊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所以尽管看似气势汹汹,但美国并没有立刻动手的打算。一个月前的油轮遇袭事件后,美国如果想要动手,是可以借题发挥的,但是并没有。而且仅从军事角度讲,要对伊朗这种级别的对手动武,2个航母战斗群+2个两栖打击群是「保底」配置,而美军目前在中东地区并无增加部署的动向,航母部署也好,军演也罢,只是展示肌肉而已。

而且此前美国务卿蓬佩奥曾表示愿意与伊朗对话,虽然被伊朗指责在施压状态下的谈判毫无诚意,但也可以看出美国并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武力手段推翻伊朗政权。

现在美伊两国正处在拉锯僵持阶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赴伊「调停」,虽未取得实质进展,但这个行为本身就表明政治解决的大门仍然敞开著。

伊朗方面也确实需要早日解除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制裁。目前伊朗石油出口已被压至每日100万桶以下,不足最高峰的1/4,较美国恢复制裁前也下降了一半以上,国内通胀严重,经济增长和民生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欧盟方面对伊朗的支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少欧盟企业都退出了伊朗市场。

伊朗的当务之急是解除制裁。因此在5月的袭击事件之后表现得非常克制,闭口不提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希望征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美国打不起,伊朗也需要解除制裁,所以尽管现在双方的态度仍然强硬,但未来很有可能会开启新一轮谈判。

但以色列、沙特、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不愿看到双方恢复谈判,更不愿美国解除对伊制裁,所以又策划了油轮袭击案,这是非常有可能的,目的就是要要拉美国下水。不过这几股势力故技重施,美国这次很可能也不会上钩。

因为美国未必不知道事实真相,可能只是「揣著明白装糊度」,以该事件作为未来可能的谈判中的筹码,向伊朗、俄罗斯施压。比如美、俄、以将在6月24~26日讨论伊朗在叙利亚军事存在问题,6月25~26日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将在巴林宣布「世纪协议」(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有强大影响力),美国、以色列就可以借题发挥向伊朗施压,伊朗如果不想被抓住不放,就要做出更多让步与妥协。

而伊朗应该继续保持冷静与克制,决不能进行军事报复或退出伊核协议。否则就正中袭击者的下怀,给了美国、以色列、沙特等国名正言顺围剿伊朗的借口。

好在国际社会都表现得非常克制,没有跟从美国的节奏声讨伊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烈谴责任何针对民用船只的攻击行为,呼吁尽快厘清事实和责任方。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由于缺乏事件发生时的一些信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冯德米尔以及德国外长马斯分别重申航海自由的权利必须受到保护,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以避免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

对以色列、沙特、美国新保守主义等势力来说,当权的特朗普明显偏向犹太势力集团,不惜干出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如果能排除美国军方稳健派的反对,那么将是最有可能实现「驱虎吞狼」战略的时机。因此下一步不排除他们会急于求成,策划实施更极端的事件,进一步栽赃伊朗,驱使美国对伊动武。

不过美国必须考虑清楚自己还有没有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实力,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