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一些游戏中(文明系列,帝国时代3,国家的崛起等),大报恩寺塔都是中国的标志性奇观。但是这个塔中国人并不熟悉。而中国人更加熟知的(且是中国最早一批世界遗产的)莫高窟却几乎从未作为奇观出现在西方游戏中,为什么?


关键词,快餐盒。

我记得知乎有类似的问题,所以简单回答一下。

大报恩寺塔之所以受欢迎,很简单,那是因为美国的中餐快餐盒上面,都印著这个塔。

也就是说,中国人了不了解不要紧,美国人了解就够了。

所以对于老美来说,莫高窟等奇观根本没有大报恩寺塔熟悉,因此他们才会将大报恩寺塔作为奇观加入游戏中。

换句话说……

如果盒子上印的不是大报恩寺塔而是别的什么景点的话,效果,也一样。


如果中国的奇观是长城,我觉得设计师可能会哭的。

这个塔我本来也不知道,你问了这个问题我才去查的。历史问题咱们就不多解释,这座塔在明清时期,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摘自Google Wiki)

(这是人家当时画的,是不是很眼熟)

《生活大爆炸》里就这个

个人认为,效果和人民币背景是一个意思的。


补充一下最高赞的回答。

事实上在17-19世纪,没有中餐店的时候,大报恩寺塔在西方就很有名。

大报恩寺塔建于明朝,而明朝恰恰是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的时期。

大报恩寺塔在欧洲到底有多牛?英国国王在伦敦造了一座「克隆版」


问题里说「这个塔中国人并不熟悉」,这种说法很有意思。要知道大报恩寺塔是明朝初年直到晚清时代中国大都会金陵城(在明朝先后是首都、副首都;在清朝是两江总督驻地)中的标志性建筑。历时数百年、目睹者亿万。是明清时代全世界来华游历者见到的文化标志建筑之一,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而莫高窟尽管起源于十六国、唐代,但是真正被近代人发现乃光绪26年,1900年,方才百年左右,且地处一隅,交通不便,见者寥寥。就算现在,接待游人能力也有限。有点文化标志的意味。

之所以,当代国人不熟悉,只是因为晚清的时代大报恩寺塔是被毁,当代人不再有幸目睹。


听过南大的一个讲座,教授介绍过,安徒生有一篇童话,对该塔有大量的描写,童话的影响力让这个塔在西方非常有名。

就像我们通过童话知道了哥本哈根的小人鱼铜像和,而其他国家首都的名称知晓率都可能没这么高啦:)

如不信,请回答问题:

是否听过撒尿灭火的小童故事?

是否知道比利时首都叫什么?

~~~~以下为网上找的,比我回忆乱七八糟的记叙要好,侵删。~~~~

安徒生《天国花园》

「现在第四个孩子回来了!」

这是东风,他穿一套中国人的衣服。

「哦!你从哪个地区来的?」妈妈说。「我相信你到天国花园里去过。」

「我明天才飞到那儿去,」东风说。「自从我上次去过以后,明天恰恰是100年。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官员们在街上挨打;竹条子在他们肩上打裂了,而他们却都是一品到九品的官啦。他们都说:『多谢恩主!』不过这不是他们心里的话。于是我摇著铃,唱:『丁,当,锵!』」

「你太顽皮了!」老女人说。「你明天到天国花园去走走也好;这可以教育你,对你有好处。好好地在智慧泉里喝几口水吧,还请你带一小瓶给我。」

安徒生熟知大报恩寺塔

?

怎么看都离南京很遥远的安徒生童话里,出现过南京的大报恩寺塔?在安徒生的作品《天国花园》中描写的「中国瓷塔」,便是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这座在西方人眼中和比萨斜塔齐名的中世纪世界奇观,曾是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

安徒生从来没有来过中国,100多年前的资讯又那么不发达,他是怎么知道南京的这座塔的呢?

  写有大报恩寺塔的童话是安徒生写于1838年的《天国花园》,故事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的东风,穿著中国人的衣服,刚从中国飞回来。他告诉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在故事中,瓷塔即代表著中国,是中国的标志性景观。出生于丹麦贫苦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早年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也并未到过中国,他关于中国瓷塔的印象,可以说明,瓷塔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 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

「中国瓷塔」名扬欧洲

?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1654年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正是约翰·尼霍夫。约翰·尼霍夫对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评价很高:「在南京城南边城壕外的山坡上,有一著名的寺庙——报恩寺,该寺由几座漂亮的房舍组成。这些建筑造型奇特古朴,可列为中国最著名的工程之一……该寺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若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如此稀世奇观真叫人赏心悦目……」

  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欧洲的,并不是这份报告,而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中国出使记》。在书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寺院里面和周围的建筑都令人惊叹地体现著中国式的建筑风格……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中国建筑可与它们相媲美。在寺院的中央就伫立著那座高大的琉璃塔,它的美感与装饰之繁复超越了所有中国艺术建筑……」

路易十四「山寨」过大报恩寺塔

?

  《中国出使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南京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尼霍夫的游记和书中插图,还被其他有关中国或亚洲的各类书籍不断引用或广泛改编,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们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跟莫高窟比起来大报恩寺塔的模型更好搞吧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