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政府之所以促成台灣兩大面板業者的整合,其主要原因在於面板業是台灣重要的出口產業之一,同時也具有相當大的國際競爭力。政府認為,如果因為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及其他非市場因素,而造成此產業凋零,會對台灣的整體經濟造成影響。然為使讀者能從面板業的整體情勢進行思考,在本章先跳出單一新聞內容,首先概述面板業的狀況,並敘述該產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再接入第二章的市場分析,以求完整的理解。

一、台灣面板業的概況

面板是當代電子產品所不可或缺的零組件,例如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螢幕,皆是面板業的涵蓋範圍。面板根據功能與大小的不同而有許多種類,約可分為大尺寸與中小尺寸,前者供給電腦或電視使用,後者則供給手機或小型器材使用。目前全世界約有16家面板廠商,而台灣則有5家廠商,分別是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元太(今年併購韓廠Hydis成功)。[1]其中又以奇美與友達兩家公司最為大宗,不論在大型或中小型面板上都有相當大的出貨量與市占率。

二、面板業在經濟上的問題

    面板生產與市場動態、科技發展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而台灣面板業在今年遭遇史上最大虧損,合計約有台幣1200億至1300億元之虧損。[2]其最大原因就是歐債危機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減少歐美電子市場的消費量,連帶影響全球面板的供應鏈。[3]另一方面,台廠在中國市場除了遭遇當地面板業者的競爭,也面臨來自韓廠的威脅,僅能維持現有市占率(約五成),難以繼續擴張。

    另一方面,台灣面板業者由於大量接受國際代工,長期缺乏品牌意識,不但較容易受市場波動,也缺乏技術創新之誘因。日韓廠商由於兼顧自有品牌,具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鍊,且國內市場較台灣來的大,因而受市場衝擊較小,也因為經營品牌而具有創新誘因,受市場不景氣之影響較小。

三、面板業在法律上的困境

    此外,他國政府援引反獨占法懲罰面板業者,也為台灣廠商之經營雪上加霜。2010年12月,歐盟裁定台灣四家面板業者,因聯合壟斷價格而判賠約台幣175億元。[4]今年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認為三星、樂金與台灣主要四家面板業者因聯合壟斷面板價格,判賠台灣廠商約台幣8億3千萬元。[5]去年尚有美國判罰之案例,其中奇美以兩億美元與美國司法部和解,這些案例顯示出面板業者除了面對經濟上的問題,也有法律上的困境。

 

貳、分析

以下將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台灣的面板業者處於何種競爭市場,並根據該市場的特性,提出該產業可能採取的競爭策略。最後加入時事的動態,探討何種策略能夠解決面板業者的問題。

一、面板業處於寡占市場

寡占市場屬於不完全競爭市場之一種,其特色為該市場中的廠商數目較少,少到可以相互牽制的程度。雖然該產品市場上存在許多功能相似的異質產品,但這些產品事實上由數家廠商所生產,由於廠商數目少,彼此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甚至以非價格的手段競爭。然而,價格仍是主要的競爭場域,其主要的行為假設,為某一寡占廠商提高價格時,同行不會跟進;但當該廠商降價時,其他廠商會隨之調降價格,以求競爭市場大餅。

前文已述,全球約有16家主要的面板廠商,2010年台灣佔了四家。若將四家加總,台灣面板業在中小型面板上,2010年的市占率約為56%,全球第一。[6]而在大型面板上,2010年南韓面板業首度跨越50%,而台灣面板業僅有約40%,即使如此仍居世界第二。[7]如果再以市場集中度作為依據,大型面板在今年第一季的市占率前五名,為樂金(25.9%)、三星(25.6%)、友達(16.5%)、奇美(15.6%)、夏普(7.9%),已占全球市占率的91.5%。[8]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認為,全球面板業已處於寡占市場,因此在分析其策略時,應考量寡占市場之特性與行為假設。

二、寡占市場中的競爭策略

經建會劉憶如主委在談及為何要使友達與奇美整合時,提出台灣的廠商常為了競爭相同的市場而削價競爭,甚至被韓國所操弄。[9]在長期的發展下,台灣廠商著重價格的割喉戰,僅進行產能的提昇,而忽略技術上的研發。一旦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供給大過於需求,產能因而過剩,就會面臨虧損壓力。根據報導,今年大廠皆面臨產能利用率過低的狀況,即使是一線大廠也必須強制員工休「無薪假」。[10]

因此從政府的角度來看,若能整合國內大廠,如友達與奇美,減少不必要的競爭,除可避免產能過剩,及其帶來的無薪假問題;亦可將擴廠資金用於研發,或許有助於面板業之競爭力提昇。另一方面,提昇技術水準亦是創造更高的進入門檻,使其他寡占廠商望塵莫及。例如日本三大面板廠,東芝、索尼與日立在政府的引導之下,將各自的中小尺寸面板廠合併為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以提昇該類型面板的觸控技術與附加價值,並將成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中小尺寸面板廠。[11]

三、合併是否能解決問題

    承上所述,在經濟上,大廠合併可解決產能過剩並提昇技術;在法律上,可避免被進口市場國因為反獨占法而判處罰金。前述歐盟與南韓認為台灣各大廠定期開會之目的就是聯合壟斷價格,並以低價銷入國外市場,以達到獨占之利益。

事實上,根據寡占市場之行為邏輯,當一家廠商調降價格時,其他廠商亦會跟進,寡占廠商在長期削價競爭下,價格已降到低點,此時因無調降價格的空間或無調昇價格的可能,所以價格可能會趨同。另一方面,寡占廠商會有勾結的誘因,藉由聯合定價來瓜分市場,亦是難以避免的結果。

倘若判決確定,無論這些寡占廠商是否有勾結之事實,皆會因為無法負荷放棄市場之虧損,而選擇認罪協商。此時整合國內廠商,似乎是一種避開法律爭端的方法。但部份廠商表示,由於公司不瞭解市場法令,台灣政府也不甚重視廠商是否公平交易,導致部份廠商低估反獨占法之嚴重性,因而以身試法。[12]因此以廠商合併來解決反獨占法的法律問題,無異於拿錯誤的方法的解決重要的問題,應將合併的重點放在如何增加廠商的獨占力,使其更具有控制市場價格的能力。

    寡占廠商若要增加獨占力,不應只在價格上競爭,亦應考慮正當的非價格競爭。合併大廠若只是提高產能,僅僅在製程上創新,則仍是走削價競爭的老路,最終無法與持續技術創新的大廠競爭。因此合併的目的應考量是否能創造進入障礙與規模經濟,前者可表現在產品差異化上,例如提供較高技術水準的面板,使台灣面板之市占率提昇;後者則藉由整合大廠,淘汰兩者重複的固定成本(如裁併生產線以使產能利用率提高),避免供過於求的發生。

 

參、結論

最後,不論何種市場型態,皆需要考量供需是否平衡。目前面板業面臨的是歐美主要消費市場需求減少,因而凸顯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問題。合併友達與奇美這兩大寡占廠商,雖可能達到規模經濟,增加市場獨占力,減少因為相互削價競爭而造成的損失。但亦須注意合併之目的是否使廠商更具有可競爭性。若僅僅是逃避法律上的困難與短期經濟上的不景氣,未能進行產品差異化之創新,或未能提昇廠商的對於國際市場的法律素質,則仍未解決固有之產能過剩或勾結等問題。因此,如何打造有競爭性的廠商,使其正確應對當前國際市場的供需狀態,比短期逃避問題更為重要。



[1] 參閱DISPLAYSEARCH之panel track,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cgtwfeq

[2] 參閱記者鄒秀明,「面板史上最大虧損」,聯合新聞網,2011年10月26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4xamp99

[3] 參閱記者張俊彥,「面板拚擴產的時代過去了 新技術才是勝出關鍵」,鉅亨網,2011年11月22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8yyydfp

[4] 參閱記者陳梅英、林毅璋,「我4面板廠 遭歐盟重罰175億元」,自由電子報,2010年12月9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29rlarb

[5] 參閱記者林禾寧,「奇美友達面板廠 遭韓國公平會罰款」,新頭殼電子報,2011年10月31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c4jttxj

[6] 參閱科技產業資訊室編撰,「日本三大面板廠整合成立Japan Display,拚中小尺寸面板市場」,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資訊服務處,2011年9月1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c85ujlh

[7] 參閱記者許曉嘉,「面板2011年供需平衡,大尺寸市佔更集中」,MoneyDJ 財經知識庫,2010年12月22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75s6qw8

[8] 參閱記者許曉嘉,「研調:全球大尺寸面板Q2出貨量估增18%」,MoneyDJ 財經知識庫,2011年5月16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bueqgql

[9] 參閱記者徐碧華,「作媒?劉憶如:面板雙虎很配」,經濟日報,2011年11月10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dxtbsuy

[10] 參閱記者蕭君暉,「產能利用率降 面板大廠強制休假」,經濟日報,2011年6月21日。詳參網址:http://tinyurl.com/chaupe4

[11] 參閱科技產業資訊室編撰,「日本三大面板廠整合成立Japan Display,拚中小尺寸面板市場」,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資訊服務處,2011年9月1日。網址詳參:http://tinyurl.com/c85ujlh

[12] 參閱江逸之,「反托拉斯陰影 籠罩IT業」,天下雜誌,454期,2010年6月。詳參網址:http://tinyurl.com/8a3pjw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