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从事小家电配件组装,就是个大点的家庭作坊,信用报告显示有一笔100多万元的经营贷款,现在又申请一笔50万元的贷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信贷人员分析以后认为不符合准入要求,因为此前那100万元的贷款无法解释资金用途,钱不知花到哪儿了。客户说,那是他哥哥以他的名义申请的贷款。哥哥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借用兄弟的名义申请贷款,不用兄弟还款,到期都是哥哥还。现在兄弟申请贷款,信用报告上已有一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不能申请,这是起初没有想到的结局。

作为银行,不可能认可客户的解释,哪怕事实上真的是哥哥贷的款、用的款,银行仍然会记录在兄弟的名下。类似的情况是信用卡出借,如,一家人不分彼此,父母的卡借给孩子用,兄弟的卡借给哥哥用,以及朋友之间顶名贷款,共同使用,或实际用款人归还贷款本息,这种情况调查起来也不是不能证实,但是,信贷业务中的债权债务是个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强调的是证据,能够被法官采信的证据只能是官方的、能拿到桌面上的,比如银行流水,信用报告,发票,合同号等等,如果仅凭一面之词就相信,那就不叫信贷审查,充其量是个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不动脑的傻机器。

此前我们也接触过,客户是朋友之间过于信任,把自己的信用卡借给朋友使用,本来说好的朋友用朋友还,不料最后产生大量逾期,被银行诉讼,朋友之间反目成仇,留下深刻的教训。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提醒各位信贷参与主体,不论是使用信用卡还是贷款申请,诚信申贷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要实实在在地当作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名誉去珍惜,当你把信用卡借给亲人、朋友使用时,就等于把你的财产托付给了他,不,比托付财产更重要的是,形成不良之后不是能用金钱能够弥补的,同时还要被发卡行和贷款人记入不诚信行为,严重的自己招来身败名裂,这些后果,还是要想想清楚的好。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