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87第三次十字軍東徵」這個劇本的時間點上,雖然英王仍然是亨利,不過之後實際參加第三次東徵的卻是他的兒子理查。所以在這裡我們把理查也當作半個主角,從亨利二世去世的這個時間點繼續看看獅心王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中的故事,以及他從聖地返回後的結局。

CK2中的「獅心」理查,他繼承到的領地比起他父親亨利二世上位時只多不少。而他的五維,除了軍事比較高之外,其他都很普通

一、斂財聚富為東徵,獅狐反目迎啟程

亨利二世去世後,理查來到豐特弗洛修道院悼念父親。在父親的墓前,他沒有流露出任何感情。也許十幾年的爭鬥早已磨光了父子間的感情,也許理查本來就是個無情的人,就像他在對付反叛自己的貴族時那樣。理查早已登上歷史舞臺,不過他的光芒大多數時候被強盛期的父王和愛出風頭的哥哥掩蓋了。如今亨利二世在父子間的爭鬥中去世,理查的故事也將在這有些悽涼的氛圍中繼續向前。

亨利死後,再也沒什麼能阻止理查心心念唸的十字軍東徵之旅了。不過在那之前,理查首先得先返回英格蘭,出席自己的加冕儀式。2個月後,理查在威斯敏斯特,由坎特伯雷大主教鮑德溫主持,正式成為了理查一世。見證這場盛典的,除了支持理查的大貴族和教會的主教們,還有為理查感到無比驕傲的太后埃莉諾。在加冕典禮上,理查莊重的立下了三個誓言。第一個是要以和平、榮譽、尊重對待上帝和他的教會,第二個是為領地的人主持正義,第三個是廢除嚴刑苛法。不過對於理查來說,似乎只有第一項是最重要的,完成加冕典禮後,他馬上投身於東徵的準備中。亨利二世還在位的時期,通過薩拉丁什一稅積攢了大量金錢,這正好作為理查的啟動資金。理查的大軍想要東徵,要花錢的地方可不少。算上坎特伯雷大主教鮑德溫在威爾士拉來的3千人,理查總共召集了將近1萬人的隊伍,都需要武器裝備以及食物補給。而把這些人運到目的地,還需要一大支船隊,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除此之外,船上還裝滿了金銀財寶、各種奢侈品、以及符合理查國王身份排場的各種生活用具。這樣一來,國庫裏的錢就遠遠不夠用了。為了填補財政上的黑洞,理查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稅收。然而再怎麼從平民和窮人手裡撈錢,終究也沒有幾兩銀子。於是理查開始出售自己的莊園和城堡,同時更加變本加厲地賣官鬻爵。他為了湊錢,甚至同意蘇格蘭國王「獅子」威廉通過付錢,來解除在《法萊斯條約》中成為附庸時的效忠誓言。儘管理查幾乎把自己所有一切能賣的都賣掉了,不過好在倒還沒有動搖到英格蘭統治的根本。

離開英格蘭前,理查任命達勒姆主教休 德 普約塞特、埃塞克斯伯爵威廉 德 曼德維爾、以及首席大法官威廉 德 朗香作為代理人留守英格蘭。然而還有一個讓理查頭疼的人,那就是他自己的弟弟約翰。理查心裡明白,這個身材矮小、有點不起眼的弟弟,其實和他們幾個兄弟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二五仔。原本理查想讓約翰跟自己一起前往東徵,方便自己隨時監視他。而在約翰拒絕前往東徵後,理查又想把他和另一個私生子兄弟傑弗裏(平定1173-1174大叛亂中嶄露頭角的那位)一起放逐。但是在太后埃莉諾的勸說下他改變了主意,只把傑弗裏逐出英格蘭。而約翰仍然是王位的威脅,為了確保在自己離開時,弟弟不會趁機篡權,理查把各地的關鍵性城堡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裡。同時他又按繼承王位時承諾的那樣,授予約翰莫爾坦伯爵的頭銜,還把英格蘭西部的一些莊園歸入弟弟的名下。由於最早和約翰定親的薩伏伊伯爵之女阿萊斯,沒等到約翰成年就死了,亨利二世曾經又讓他和格洛切斯特的伊莎貝拉訂婚。伊莎貝拉是亨利一世私生子、首任格洛切斯特伯爵羅伯特的孫女,算起來也是約翰的表妹。由於伊莎貝拉的父親和哥哥都死得早,這個英格蘭西部最重要的伯爵領在繼承上就有了爭議。為了讓約翰和伊莎貝拉能得到繼承權,亨利二世還在親家死後廢掉了伊莎貝拉兩個姐姐的繼承權。只等伊莎貝拉成年兩人正式成婚後,約翰便能以妻子的名義管理格洛切斯特。理查繼位英王后,也並沒有阻止約翰通過聯姻在英格蘭西部獲得權利,而是維持了亨利二世的這個安排,希望這些領地及格洛切斯特三代人積累下的財富,足以填滿約翰的心。

經過3個月的準備後,理查終於準備好出發。他讓他的大軍走海路,繞過伊比利亞半島,前往馬賽。他自己則沒有隨軍同行,而是動身返回大陸,先去韋澤萊見了法王腓力二世。現如今兩個年輕人都是國王了,每人身後都跟著一大票侍從,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因為共同反對亨利二世而結成親密同盟。雖然表面上兩人仍然維持著不錯的關係,但是內心裡考慮的已經是各自的利益了。無論如何,這兩位都將要離開西歐,前往參加東徵的年輕國王,還是需要坐在一起,談一談兩人離開之後的安排。理查和腓力在會面上交換誓言,宣稱兩人互不侵犯,平分戰爭所得的利益,並共同保護兩人參加十字軍的下屬的財產。兩人達成協議後在里昂分別,理查要去馬賽,和自己從海路進軍的人匯合。而腓力則帶著自己的人去熱那亞找船,兩人約定在西西里再次碰面。

如圖例所示,大虛線為第三次東徵中,理查和腓力的主要進軍路線。本篇的故事也將重點圍繞這次東徵展開

對於在法蘭西的領地,理查同樣安排了一批代理人,來管理自己的莊園和收入。諾曼底的總管,是從亨利二世起就一直任職的威廉 菲茨拉爾夫;安茹原總管、圖爾的史蒂芬因為財務問題被下獄,他的職位由佩恩德 羅切福特代替。普瓦圖的總管由教會的教長彼得 伯廷擔任,加斯科涅則由赫利 德 拉 策勒管轄。

做好這些安排後,理查來到馬賽,卻發現他的大軍在里斯本耽誤了太長時間,超過約定的時間一週仍然沒有趕到。急性子的理查沒了耐性,索性自己僱船沿著義大利的海岸,一路走一路旅遊啟程去了西西里。理查啟航半個月後,他的人才趕到馬賽,得知國王已經啟航後,急急忙忙直航趕去西西里,終於比理查早了將近10天到達墨西拿。此時西西里的國王是羅傑二世的私生子孫子、萊切的坦克雷德,他在前國王威廉二世死後,由權臣推舉篡奪了王位,隨後又囚禁了前王后瓊。理查來到墨西拿後,得知自己妹妹被囚禁,立刻要求坦克雷德釋放瓊,歸還王后的嫁妝和繼承的遺產,並兌現前國王威廉二世承諾給予十字軍的經濟援助。迫於理查的壓力,坦克雷德同意釋放瓊。但是由於西西里在和德皇海因裏希六世的戰事中耗空了國庫,涉及到錢的問題時坦克雷德只能支吾拖延。於是理查便包圍了巴格納拉的一座城堡和一座修道院,想要自行取得自己認為應得的金錢。同時由於英法兩隻大軍在墨西拿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墨西拿的市民紛紛要求外國軍隊離開,這又進一步激怒了理查。理查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兒,他立刻下令手下的軍隊圍攻墨西拿,法王腓力也被動地捲入了這場糾紛。結果原本應該是嚴禁攻打同宗的十字軍,只用了不到1周的時間,就攻克並洗劫了墨西拿。而在戰後,理查將所有戰利品據為己有,又在墨西拿的廢墟上建立自己的營地。這就讓法王腓力十分尷尬,本來這場對同宗的戰事跟自己關係並不大,打就打了但是好處都讓你理查佔了是幾個意思?早先說好平分所得利益的承諾,難道理查早就拋到了腦後?不過兩人也沒到為此翻臉的地步,還是一起留在墨西拿過了冬。

當然理查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他並不打算在西西里久留。到了第二年春天,西西里國王坦克雷德也終於認慫,同理查和腓力達成了和約。坦克雷德歸還全部應屬於瓊的財產,理查和腓力則承認坦克雷德為西西里的國王。除此之外,坦克雷德還送出自己的一個女兒,和理查名義上的繼承人、他4歲的侄子、布列塔尼的亞瑟訂婚。然而在理查公開宣佈侄子亞瑟為自己名義上的繼承人後,腓力忍不住開始詢問理查,究竟如何安排和愛麗絲的婚約。在激烈的爭執中理查向腓力攤牌,由於愛麗絲和自己父親傳聞中的親密關係,甚至可能還有一個私生子,那麼按照教會的律法,自己不可能再娶愛麗絲。腓力還得知,理查新選定的未婚妻、納瓦拉公主貝倫加麗婭,由英格蘭太后、阿基坦的埃莉諾陪同,已經在前來墨西拿的路上,而且很快就會到達。於是兩人間表面上一直在維持的親密關係,這下終於也走到了盡頭。腓力感覺自己徹底被理查背叛,他總不可能再留下來,出席理查和另一個女人的婚禮。於是腓力只能帶著作為退婚賠償的鉅款,怒氣沖沖地離開了西西里直接去了阿克。他還暗中改變了立場,支持坦克雷德在西西里反對理查。

不過理查自己也沒在西西里再呆多久,幾天後埃莉諾帶著貝倫加麗婭到了墨西拿,和理查及瓊匯合。自從亨利二世同意將瓊嫁到西西里,且埃莉諾自己又被長期軟禁,母女倆已經至少14年沒有見過面了。短暫的相聚後,一家人又要分別各奔東西。埃莉諾年事已高,顯然不適合再去參加條件艱苦的遠徵,而且英格蘭還需要她回去坐鎮。雖然埃莉諾在議會中並沒有實際的職權,但只要她在國內,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個威懾,還能最大程度上管住約翰。而理查,自然還要繼續東徵的旅程。貝倫加麗婭也要跟著理查一同參加東徵,並在路上安排兩人的婚事。而瓊也不可能在留在西西里了,她接替了埃莉諾陪著貝倫加麗婭,一道踏上東徵的旅途。

二、塞普勒斯展威風,阿克城破人蠻橫

接下來理查原打算前往克里特島,但是一場風暴吹散了他的船隊。一部分在風暴中破損嚴重的船,被吹到了塞普勒斯南邊,不得不在島的南邊靠岸。此時塞普勒斯的總督,是前拜皇約翰二世的曾外孫,號稱「暴君」的伊薩克 杜卡斯-科穆寧。他見到船隻殘骸上的財寶,起了歹心並將其全部佔為己有,而船上的倖存者也都成了俘虜。不幸的是,瓊和貝倫加麗婭,也在這些倖存者中。等理查在羅德島登陸,得知自己妹妹和未婚妻被困後,他便急忙趕往塞普勒斯進行救援。

CK2中塞普勒斯的伊薩克,遊戲裏只做了其母親為科穆寧家的,據說其父為杜卡斯家的某成員。

理查在塞普勒斯南岸的萊梅索斯登陸,命令塞普勒斯總督伊薩克交還人質與財寶,卻遭到了拒絕。於是理查的軍隊直接攻破萊梅索斯,建立了自己的灘頭陣地。伊薩克迫於理查大軍的壓力,只得將瓊和貝倫加麗婭等人送還理查。他還許諾等自己返回位於島東部的大本營法瑪古斯塔後,便歸還從失事船隻上找到的財寶,同時再另派自己旗下的500名士兵加入理查的陣營。於是理查便在萊梅索斯暫時住下,等待伊薩克兌現他的諾言。在他等待的期間,很多之前在耶路撒冷的大貴族,紛紛前來投奔理查,其中就包括前耶路撒冷國王、呂西尼昂的蓋伊。呂西尼昂位於普瓦圖,所以蓋伊家曾經也是埃莉諾及理查的封臣。然而在前面提到過的、20多年前那次埃莉諾返鄉遇襲事件中,正是蓋伊和他的哥哥們襲擊了埃莉諾,還在戰鬥中殺死了索爾茲伯裏伯爵帕特里克,因此早已被理查放逐。當然這些陳年往事,此時已經不會成為兩人間的爭執點。再加上蓋伊娶了耶路撒冷公主西比拉,名義上西比拉還是理查的遠房姑姑。只可惜這個姑姑和她的兩個年輕的女兒,已經在前一年因為瘟疫死在阿克城外的軍營中。如果那兩個小女孩沒死,絕對會是理查重點爭取給亞瑟的聯姻對象。當然即使沒有西比拉,對理查來說他仍很需要蓋伊來作為自己在這次十字軍東徵中的旗幟。有了蓋伊的宣稱,即使只是從一個已經亡故的婚姻而來的宣稱,也能使得理查在耶路撒冷的行動更加名正言順,且有助於拉攏那些耶路撒冷舊部中支持蓋伊的派系。因此蓋伊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理查的座上賓,並出席了理查和貝倫加麗婭在萊梅索斯舉辦的婚禮。

納瓦拉公主貝倫加麗婭,理查的王后

理查原計劃在萊梅索斯短暫休整之後,就繼續東進前往加入攻打阿克的大部隊。然而他在萊梅索斯等了伊薩克幾天,卻只等來伊薩克返回法瑪古斯塔後反悔的消息。伊薩克不僅否認了之前的承諾,還要求理查立刻離開塞普勒斯。於是理查再次選擇性忽略了塞普勒斯本身也是個基督教地盤這一事實,命令他的大軍攻打整個塞普勒斯島。也許對於理查來說,十字軍東徵只有光復耶路撒冷這個最終目的是唯一重要的。至於東徵的過程如何、十字軍本身的紀律約束,在他的國王身份之前都不值一提。不管怎麼說,理查任命蓋伊為統帥,迅速橫掃了整個塞普勒斯。某種意義上,對塞普勒斯的征服,也算是幫助蓋伊在東方重新建立威信。由於蓋伊在哈丁之戰中被俘,作為國王他的聲望受損嚴重,而且耶路撒冷的陷落也不可避免地會被歸咎於他的失職。而此時蓋伊王位的主要競爭對手、由法王腓力支持的,蒙費拉的康拉德,則是守住提爾這座最後港口的英雄。並且康拉德同樣娶了耶路撒冷的公主,基於婚姻同樣可以有王位的宣稱。在西比拉死後,王位的正統繼承人,本來就應該是她妹妹伊莎貝拉。作為伊莎貝拉新近的第二任合法丈夫,康拉德因婚姻成為耶路撒冷的統治者實際上比蓋伊更為正當。因此在對王位的爭奪中,蓋伊本就已經處於劣勢,重新確立其形象至關重要。這不僅是蓋伊和康拉德兩人間的競爭,實際上也是兩人背後的英王理查和法王腓力的角逐。

遊戲歷史文件中,1190年西比拉活著的時候,蓋伊還是耶路撒冷國王。1191時已經變成了伊莎貝拉,蓋伊則成了提爾的伯爵。然而提爾實際上是在康拉德的控制下,康拉德甚至不讓蓋伊進城,蓋伊纔去圍攻了阿克。另外遊戲裏伊莎貝拉只有耶路撒冷國王頭銜和阿什卡隆公爵頭銜,所以開局後會收回下屬一個伯爵領落腳

理查對塞普勒斯的戰事,並沒有持續了很長時間,本地的權貴便紛紛倒向英王。很快伊薩克便認識到自己大勢已去,只能向理查投降。不過伊薩克倒也算有個性,向理查提出要求不要用鐵鏈囚禁自己,以符合其高貴的出身。理查答應了他這一要求,真的沒有用鐵鏈鎖住伊薩克,而是用一副銀質鐐銬鎖了這位自視甚高的總督。征服塞普勒斯後,這座島仍然是西方前往耶路撒冷的最後一座中轉站。同時,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後一度佔據了周圍大量領地的耶路撒冷王國,如今只剩下提爾一座港口孤城。除了繼續參與圍攻阿克的十字軍,許多離開聖地的人,也都會選擇前往塞普勒斯,以躲避這場不同宗教間的戰爭。

1190年近東一帶勢力分佈,基督教國家只剩部分沿海地區還在掌控中

離開塞普勒斯後,理查終於到了阿克,和十字軍的主力部隊匯合。自從蓋伊來到這裡建立營地,對阿克的圍攻已經持續了1年多的時間。雙方的戰事很激烈,卻始終沒有決定性的戰果。與法王相比,理查到達阿克的時間晚了1個半月。他在西西里啟航更晚,又在塞普勒斯耽誤了1個月的時間。雖然腓力到來後已經架起了一部分攻城器,但卻正因為痢疾稱病休息。此時十字軍在阿克的日子確實也並不好過,除了疾病始終在軍營中流傳,還有薩拉丁的大軍在威脅著他們。名義上十字軍是在包圍阿克,實際上薩拉丁的大軍還在他們外側包圍著他們,基督教的軍隊就像三明治一樣被夾在中間。而且理查本人同樣沒能躲過疾病的困擾,到達阿克後很快就出現了類似壞血病的癥狀。不過理查並不打算拖延下去,他除了準備正面攻城用的裝備,還向薩拉丁派去了信使,希望能和薩拉丁當面交流。薩拉丁拒絕了這一提議,他並不想在交戰狀態下與基督教的國王會面。不過薩拉丁聽聞理查患病的消息後,為了表示善意,還是送去了新鮮的水果,兩人間由此也建立了書信的來往。

當理查還在做攻城的準備時,腓力打算獨自搶先發起進攻。他的軍隊支起了攻城塔和破城錘,成功的在城牆上打開了缺口。然而阿克的守軍通過聲響和狼煙,向薩拉丁在城外的軍隊送出消息。每當十字軍接近破城時,薩拉丁的軍隊就從外側攻擊十字軍的後方,迫使其回軍迎擊,這就給了城內守軍修補缺口的時間。幾輪下來腓力的部隊仍然沒能攻入阿克,還損失了弗蘭德斯伯爵、阿爾薩斯的腓力。不過隨後理查的軍隊也從另一個方向投入了攻城,對阿克的城牆造成了更大的破壞,然而十字軍的部隊還是被頑強的守軍擊退。眼看阿克城將要失守,城裡的守軍向十字軍提出投降的條件,卻被理查拒絕了。而薩拉丁似乎也放棄了阿克,不再對十字軍的營地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城裡的守軍只得派人去見薩拉丁,言稱如果蘇丹再不派兵救援,那麼阿克只能向十字軍投降。不過這沒能打動薩拉丁,他如果真的已經決定放棄阿克,那麼守軍究竟是被攻克還是投降,對他來說其實也沒有多大區別,總歸都是要變成俘虜的。因此在又經歷一場交鋒後,守軍再次向十字軍提出幾乎無條件的投降,終於被康拉德所接受。

雖然十字軍終於進入了阿克,但是由於理查和其他統帥的鬥爭越演愈烈,其內部反而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首先離開的是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在德皇「紅鬍子」弗雷德里剋死後,來自德意志的騎士主要由利奧波德指揮。利奧波德是法王路易七以及康拉德的表親,自然是法王腓力的盟友,也是康拉德的支持者。而且被理查關押的塞普勒斯總督伊薩克 杜卡斯-科穆寧,同樣與利奧波德的母系有親緣關係。由於陣營間的對立關係,利奧波德與理查關係本來就不怎麼好。另一方面,作為德意志騎士的代表,利奧波德一直在十字軍內部爭取和理查、腓力平起平坐,不過理查顯然不認為一個公爵可以和自己有相同的權利。十字軍進入阿克後,利奧波德的旗幟被康拉德立在英法兩王的旁邊。理查則認為這過於傲慢,一個德皇的封臣安能與自己並列。於是理查的手下,直接把利奧波德的旗幟從城牆上扔了下去。受到如此羞辱,利奧波德感到十分憤怒,乾脆直接返回了奧地利老家。

奧地利公爵、巴本堡家的利奧波德,其母出自科穆寧家。另外不知道為什麼遊戲中利奧波德沒有十字軍的特質,而腓力就有

理查的另一個對手、法王腓力同樣沒有再久留,之前的疾病已經耗掉了他的大部分熱情,而且法蘭西還有許多事等著他處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圍攻阿克過程中去世的弗蘭德斯伯爵腓力。弗蘭德斯伯爵腓力是北法地區最重要的領主之一,而且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他沒有子嗣,因此當他死後弗蘭德斯的繼承就成了大問題,很可能影響整個北法的穩定,這也是令法王著急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腓力也對理查感到憤怒。且不說和愛麗絲之間破裂的聯姻,腓力認為理查始終沒有兌現兩人間平分所得利益的承諾,不論是在西西里還是在塞普勒斯。再加上兩人選擇擁立了不同的陣營,也讓兩位國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很難再繼續合作下去。然而法王在攻克耶路撒冷前就離開,在狂熱的人眼中看來無異於是十字軍的逃兵,應該遭到絕罰。理查對腓力的決定同樣不滿,他將法王的行為稱之為恥辱和怕死。當然另外可能的原因是,理查自己之所以能比較放心的前來參加東徵,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法王腓力也來了,英法都無國王在家的情況下很難有什麼大的動作。如今腓力返回法蘭西,如果再和約翰結盟,理查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不論如何,腓力還是堅稱攻克阿克後自己已經完成了參加十字軍東徵的承諾,留下勃艮第公爵統帥部分海外軍團及其所需的軍餉,自己則準備經熱那亞返回法蘭西。

不過在腓力離開前,理查還須就一個關鍵的爭議點和他達成一致,就是究竟誰纔是現在耶路撒冷的合法國王。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理查支持的是蓋伊,腓力則是支持伊莎貝拉和康拉德。客觀的說,在西比拉死後,王位的確應該由妹妹伊莎貝拉繼承,康拉德則以其丈夫的身份進行統治。但是這場婚姻本來就是耶路撒冷失陷後,在一部分人操作下,讓伊莎貝拉離婚後才結成的,同樣有一定爭議。因此兩派各自擁立自己所認同的國王,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因此最後兩派只能互相妥協,畢竟收復耶路撒冷的戰事還得繼續,沒有聖城的話誰做國王還不是一句空話。於是雙方達成協議,名義上蓋伊繼續擔任耶路撒冷的國王,而當蓋伊死後,則由伊莎貝拉和康拉德,或者是兩人的後人繼承耶路撒冷國王的名號。

三、阿爾蘇夫喜得勝,後院起火禍亂生

暫時解決王位的爭端後,理查便開始準備繼續向耶路撒冷進發,而腓力則離開了十字軍的隊伍。儘管很多人在攻克阿克後離開,就像第一次東徵攻克安條克時一樣,但是理查的征途仍將繼續。理查現在徹底成了這隻十字軍的領袖,而且他並非沒有自己的盟友,支持蓋伊的一派成為了南下的主力。比如說託龍男爵漢弗萊四世,他也正是公主伊莎貝拉的前夫。當年這兩人在卡拉克堡舉辦婚禮後,蓋伊也在出席賓客的名單上,還正趕上薩拉丁來攻打卡拉克。不過這次在圍攻阿克的期間,兩人由於派系爭端剛剛離婚。前面也提到了在西比拉死後,按說應由伊莎貝拉繼承王位,那麼就會由漢弗萊作為國王施行統治。這顯然不是一些權貴希望看到的,他們想推舉康拉德為國王,便需要操縱伊莎貝拉的婚姻來達到目的。於是他們找了各種藉口,包括伊莎貝拉當初是被強迫的、漢弗萊口吃還不像個男人等等,由教皇特使、比薩大主教烏巴爾多 蘭弗蘭基宣佈兩人的婚姻作廢。儘管坎特伯雷大主教鮑德溫試圖阻止康拉德和伊莎貝拉結婚,宣稱兩人若結婚則為通姦,但是隨著他的病逝再也沒有誰能阻止這一切,理查這時候還在西西里過冬呢。在被離婚後,漢弗萊繼續作為蓋伊的支持者,和他一起去了塞普勒斯向理查效忠。而且由於漢弗萊懂得阿拉伯語,經常充當理查的翻譯。理查來到阿克後,和薩拉丁之間進行溝通時,漢弗萊還是理查這一方的中間人。有了蓋伊和漢弗萊等人加入自己的陣營,理查在耶路撒冷的戰事也就更為從容。至於康拉德在失去了腓力和利奧波德兩座靠山後,始終擔心理查和蓋伊借勢收走他的所有權利,甚至害怕兩人陰謀暗殺自己,便帶著伊莎貝拉返回了提爾,想要牢牢抓住這座自己從薩拉丁大軍威脅下保住的城市。

遊戲裏漢弗萊被放到了薩伏伊的宮廷裏,他和伊莎貝拉的婚姻也沒有體現

當理查還在阿克休整時,薩拉丁通過中間人和理查取得聯繫,商討交換在阿克投降的俘虜的事。理查同意釋放俘虜,條件是薩拉丁歸還真十字架、釋放被俘的基督徒、以及額外的一大筆贖金。顯然這不是一筆公平的交易,不過薩拉丁也並非真心想要贖人。他在等待更多援軍到來,想要重新奪回阿克。理查見對面有拖延的意思,便要求首先釋放部分重要的基督教俘虜以示誠意,卻被薩拉丁拒絕了。於是理查要求對面一個月內交付贖金,否則便不再就此談判。然而理查從來就不是個有耐心的人,沒等到最後期限,他就因為對方遲遲沒有送出贖金感到憤怒。理查將所有的俘虜押到艾亞迪的小山丘上,這裡離薩拉丁的軍營不遠,正好能被對面看到。當著薩拉丁和他全軍的面,理查處決了將近3000名俘虜。薩拉丁的大軍也被激怒了,向小山丘上發起了進攻,卻被十字軍佔住優勢地形打了下去。隨後理查返回了阿克,而薩拉丁為了報復,同樣殺掉了自己手上全部的基督教俘虜。

在這次殺俘事件之後,雙方間的對立情緒又一次被激化,理查也在準備下一步的進軍計劃。而對南下進軍路線的選擇,理查並沒有冒險選擇走陸路,而是準備繼續乘船沿海岸南下,想要攻打耶路撒冷旁的港口城市雅法。薩拉丁當然不可能讓理查如此容易的南下,不停派人騷擾十字軍靠岸時的營地,將十字軍牢牢壓在海岸附近,難以從內陸就地獲取補給資源。在補給困難的情況下,理查只能讓軍隊在早上天氣還不熱的時候進軍,並且頻繁的休息,避免水的過度消耗。而為了應對薩拉丁的跑轟戰術,理查命重騎組成密集縱隊靠在內陸一側,重步兵保護側翼,又將十字弓放在前排遠程輸出。而至關重要的輜重補給則在靠海一側受到保護,內側還有軍隊進行輪換休息,以此保證己方能有持續的戰鬥力。

儘管進軍速度很慢,理查的部隊還是在一步步逼近雅法。雖然薩拉丁軍隊的跑轟戰術一如既往的有威脅,但是理查的部隊也艱難的應對了下來。而且十字弓的威力確實不容置疑,一箭就能放倒撒拉遜人的一人一馬。而相比之下撒拉遜人的弓箭穿透力就差了一些,在沒有射中要害的情況下,甚至掛了10箭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傷害。即便如此直到十字軍翻越卡梅爾山時,他們才獲得了一點喘息的時間。薩拉丁的軍隊並不適合在山地作戰,於是撒拉遜人穿過田原,搶先趕到凱撒利亞尋找合適的襲擊機會。很快薩拉丁等到了一個機會,他把軍隊埋伏在阿爾蘇夫靠近海岸且延伸很長的一段森林中,只等十字軍經過時便發起襲擊。

不過理查也很有經驗,他的軍隊小心翼翼地經過了森林的前半部分,紮營時又藉助羅切泰萊河口泥濘的沼澤防備薩拉丁騎兵的襲擊。然而在理查的營地和阿爾蘇夫古城之間,十字軍行進的必經路線上還有一段寬闊的平原地帶,這裡也是薩拉丁預定發起攻擊的戰場。第二天黎明過後,理查的軍隊再次開始進軍,而撒拉遜人的斥候已經將其動態完全呈送給薩拉丁。但是薩拉丁並沒有急著發動襲擊,命令軍隊繼續在森林中潛伏。因為在之前的攻勢中,他的跑轟戰術並沒有在十字軍的縱隊陣型中佔到什麼便宜。所以他放過了理查的中軍,集中自己的主力部隊猛攻十字軍的後隊,想要在對方嚴密的陣型中撕開一個裂口,再將基督徒各個擊破。薩拉丁手下的弓騎和輕裝步兵沖在最前面,用弓箭和擲矛攻擊十字軍,而十字軍的部隊則以十字弓回擊。前面也提到了,相比之下十字弓威力更強,並且十字軍也並不去追擊退卻的弓騎部隊,只是專註於保持自己的防禦陣線。隨後薩拉丁派出了自己的精銳部隊,馬穆魯克和來自庫爾德的老家底部隊,以及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貴族們的軍團。十字軍方面的後衛部隊,是由加尼爾 德 納布魯斯率領的醫院騎士團,他們在面對薩拉丁大軍的衝鋒時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由於遭到了側、後方兩翼夾擊,步兵們不得不保持盾牆的陣勢,一步一步後退向中軍靠攏。薩拉丁和他的兄弟則冒著十字弓的射擊,親自上陣督戰衝鋒,想要和十字軍展開近戰肉搏以儘快消滅對方。

CK2中的醫院騎士團大團長加尼爾 德 納布魯斯

然而理查領導的十字軍部隊並沒有被薩拉丁的戰術衝垮,在對方反覆衝鋒下艱難地維持住了陣線。同時他還將手下的騎士集中在一起,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發起反擊。到了正午時分,作為先鋒的聖殿騎士團終於到達阿爾蘇夫並控制了這座古城。而後衛醫院騎士團的十字弓部隊則損失慘重,在撒拉遜人的衝擊下瀕臨崩潰。醫院騎士團大團長加尼爾 德 納布魯斯不斷向理查請求,由騎士發起衝鋒進行反擊。理查拒絕了這一請求,他還在等待撒拉遜騎兵損失掉更多戰馬,並且陷入膠著的近戰中難以脫身。加尼爾 德 納布魯斯則無法繼續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人,頂在前排作為誘敵深入的香餌,於是他和另一名騎士鮑德溫 德 卡倫無視了理查等待信號的命令,一面高呼聖喬治的名字,一面穿過步兵陣線發起了衝鋒。見到大團長帶頭髮起了反擊,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們馬上都加入了衝鋒的隊伍,隨後法蘭西的騎士們也一併沖了上去。

這下理查的戰術部署一下就被打亂了,不過他馬上根據戰場上的形勢做出了調整。理查心裡很明白,一旦發起了反擊衝鋒,那麼成敗就在此一舉。如果反擊的騎士被擊敗,那麼不止全軍的士氣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且十字軍就再也沒有機會擊敗薩拉丁的大軍了。或許此時還不是理查計劃中最好的時機,但是趁著加尼爾帶頭衝鋒士氣正高昂之時發起反擊,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次反攻確實打了薩拉丁的部隊一個措手不及,撒拉遜人的右翼已經和十字軍混戰在一起,甚至一些弓騎兵都選擇下馬放箭來提高命中。於是他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正面喫了一整發集團衝鋒,立刻損失慘重。很快撒拉遜人的右翼部隊就被擊潰,中軍和左翼也隨之敗退。理查擔心長距離追擊會陷入危險,叫住了自己的部隊,而一些孤軍深入的十字軍,則被薩拉丁的部隊反殺。當薩拉丁的侄子塔基阿爾丁重整部隊繼續攻擊十字軍時,理查帶領騎士們再次發起衝鋒,擊潰了撒拉遜人的第二波攻勢。他仍然不允許自己的部隊追擊,隨後事實也證明這個決定還是比較明智的。撒拉遜人仍然有戰意,又發動了新的攻勢。然而此時大勢已定,理查的騎士們以兩撥集團衝鋒化解了撒拉遜人的攻勢。隨著撒拉遜人四散進入森林,理查收住自己的部隊,進入阿爾蘇夫紮營休息。

儘管理查擊潰了薩拉丁的部隊,但是並沒有給對方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戰後薩拉丁返回耶路撒冷恢復元氣,同時也是因為他們的齋月時間到了。理查則率領得勝之師,3天後就趕到了雅法,很快攻克了這一港口重地。此時理查離開西歐已經有一年多,當他終於在東方初步打出一點曙光後,大後方的英格蘭卻是陰雲密佈。英格蘭的政法官、埃塞克斯伯爵威廉 德 曼德維爾已經去世,首席大法官威廉 德 朗香大權獨攬,不願和理查指定的另一個政法官休 德 普約塞特合作,但他自己卻又不得人心。威廉 朗香野心不小,但本事不大,根本鎮不住留守英格蘭的貴族,也缺少足夠的應變能力。而理查的弟弟約翰,則趁機把自己包裝成了代理的攝政王,甚至是下一任國王的可能人選,並和朗香不斷摩擦。

朗香除了首席大法官,還是埃利主教。不過在遊戲裏,埃利主教是個隨機人,朗香則被放到了愛爾蘭一個小領主的宮廷裏。它的屬性也就只對得起自己主教的身份,財政管理才只有可憐的2點

約翰在英格蘭展開的奪權行動,正是理查一直擔心的。而被他放逐的另一個兄弟、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約克大主教傑弗裏,在得到教會的支持後,此時也返回了英格蘭,並在多佛登陸。和亨利二世那個油嘴滑舌、也叫傑弗裏的合法兒子不同,這位約克大主教是個實幹派,在亨利二世的宮廷中得到了充分鍛煉。前面也提到過,在亨利二世三個兒子大反叛期間,傑弗裏就在北方應對蘇格蘭國王威廉的進攻。亨利二世晚年的時候,傑弗裏又是英格蘭的首席大法官。當亨利二世去世的時候,這個私生子傑弗裏是唯一陪在父親身邊的兒子。如果不是他的出身沒有繼承權,亨利二世一定會考慮將他立為自己的繼承人。當然王后埃莉諾可不會喜歡這個亨利二世的私生子,尤其在她被理查釋放後,不時刁難這個可能威脅自己愛子地位的人。至於理查即位後,對這個沒有繼承權的兄弟也是有幾分忌憚的,提名他為約克大主教。儘管在西歐歷來有提名本族兄弟,尤其是私生子,成為主教的習慣,但這無疑還是理查給傑弗裏的一個信號,告訴他專心做個僧侶不要想繼承世俗上權力。在理查準備東徵之時,又以傑弗裏繳納的金錢數目不足為由將他放逐,並要求他三年內不得返回英格蘭。因此朗香聽說傑弗裏在多佛登陸後,便派人前去逮捕傑弗裏。而約翰提前給傑弗裏送出了消息,傑弗裏便躲進了多佛的聖馬丁修道院。朗香的手下還不罷休,將聖馬丁修道院團團包圍。4天之後他們失去了耐心,直接闖入修道院,將聖壇旁的約克大主教綁了出來。如果這一切是在暗中進行的,那麼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可是朗香的這些手下顯然不可能有這種意識,他們還拖著傑弗裏經過多佛的街道。也許他們覺得這樣纔是彰示權利的最佳方式,然而考慮到託馬斯 貝克特被殺事件的影響還沒有過去,這個行為其實是極不明智的。約翰的支持者們就此大做文章,很快輿論和整個英格蘭的教會都走到了朗香的對立面。這下朗香徹底失去了對英格蘭的掌控,倫敦的市民公然迎接約翰入城掌控局勢。而朗香則被議會剝奪一切權利後扔進了倫敦塔,直到他交出人質,並許諾承認約翰為理查的繼承人後,才被約翰釋放。

理查的私生子兄弟傑弗裏,遊戲裏沒有了約克大主教的頭銜,呆在英格蘭的宮廷裏,五維數據也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

此時在雅法的理查,還不知道英格蘭已經變天,他正在加強對沿岸地區的控制權。薩拉丁知道在阿爾蘇夫之戰失敗後,自己已經無力阻止理查,只能放棄了巴勒斯坦南部的大量領地。儘管理查和薩拉丁打得熱火朝天,但兩人間的書信聯繫始終沒有徹底斷開,雙方都在尋求談判的機會。不管是為了轉移薩拉丁的注意力,還是拖延撒拉遜人的進軍時間,理查甚至在書信中提出雙方進行聯姻,由薩拉丁的兄弟阿爾 阿迪爾迎娶自己的妹妹瓊。至於條件是薩拉丁的兄弟改信天主教,而聖城一帶則作為兩人結婚的嫁妝。這個條件當然是雙方都不可能接受的,即使薩拉丁的兄弟同意為此改信,瓊也絕不接受與一名異教徒的婚姻。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