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早已被遺忘了
世界盃早已被遺忘了

  2018世界盃才剛剛過去不到半個月,但好像已經過去了半年。一個月前,我們每天為世界盃而狂熱,街頭巷尾都在討論足球,現在,看熱鬧的人羣早已退去轉而關注其他熱點。就算是球迷,也不再回味世界盃,而是開始展望新賽季了。

  我們總是覺得,世界大賽越來越不精彩,越來越沒有值得回憶的經典瞬間了。我們的大腦中存儲著很多1998年、2000年、2002年、2006年的夏日記憶,但談起更近的幾屆大賽卻說沒什麼能記住的。或許,真的是世界盃不如從前好看了,也或許,是你大腦的記憶習慣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了。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好像不如從前了?通過網絡,你接觸的知識和事實越來越多,但當你想在腦中梳理一件事,你對它卻只能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你知道法國、德國、西班牙是世界盃冠軍,但他們的奪冠歷程你卻很難一清二楚地回想起來;皇馬5年4奪歐冠盃,4次歐冠盃決賽的過程你還記得起來嗎;美斯C.朗拿度的稅務事件沸沸揚揚,而來龍去脈你知道嗎?

所有人都知道C.朗拿度被控逃稅,但很少有人知道具體情況
所有人都知道C.朗拿度被控逃稅,但很少有人知道具體情況

  不只是事情,有時你甚至會想不起來一位球員的名字。這樣的情況讓人抓狂,不過幸運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答案都在你的指尖。

  加州大學辛達告魯斯分校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曾經聯合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進行了一個實驗:將試驗人羣分為兩組,第一階段,讓兩組人進行學習與答題,一組允許使用搜索引擎,另一組只允許使用記憶;第二階段,題目的難度降的更低,兩組人在答題時都允許使用搜索引擎。結果顯示,在第二階段,即使面對簡單的問題,第一組人也會頻繁使用搜索引擎,而第二組對搜索引擎的依賴小的多。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大腦的思考和工作方式,互聯網依賴症不僅體現在人們忍不住用手機來填充碎片化的時間,還體現在記憶的依賴上。

  「互聯網的記憶只有7秒」——運用互聯網的人記憶「衰退」了,互聯網本身也無時無刻不在光速更新。

  交互記憶的概念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完美地利用了自身強大的社交能力,將需要記住的信息分散給其他人代勞。而網絡相當於人類的記憶銀行,我們還沒來得及仔細思考,搜索的結果已赫然紙上,有這麼好用的工具,何必再費力用腦子去記憶?當我們死活想不起一名球員叫什麼名字,你只需要搜索一下球隊名單就知道了。

  利用外界工具來節省腦力,這被稱作「認知卸載」。這種反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也會在某種程度上讓記憶在我們的腦中變得不那麼生動。比如,有了導航,司機記路的本領就下降了;有了相機,人對場景細節的記憶就模糊了。

  十幾、二十幾年前,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比賽只能通過大腦去記憶,印象會深刻一些。現在,你把比賽精彩瞬間的截圖存在了手機裏,各種比賽視頻、gif隨手可以搜到,就是這些,卸載了你對比賽的認知。這也許是為什麼,世界盃越來越容易被人忘記了。

  還有一方面,就是信息更新的速度超越了我們處理信息的速度。當你還沒來得及記住一粒精彩入球,一刷微博,另一場比賽又開始打架了。這邊架還沒打完,那邊又被尼馬插水刷屏了。你能記住的,只是最近發生的。

  幾天一換的網絡流行語,昨天還是「真香」,今天就是「skr」;flappy bird、跳一跳、養娃……火的快,涼的更快。

疫苗的關注度逐漸變低
疫苗的關注度逐漸變低

  社會熱點更是每時每秒都在刷新,幾天前,全國人民都在聲討假疫苗,轉眼就開始熱議娛樂圈。當性侵的話題又被搬上檯面,誰還會想起前一陣甘肅高三少女被老師猥褻跳樓的事?

  我們被信息的洪水裹挾,別說是比賽,就連自己的事都經常記不得。記憶和認知只能靠重覆敲打,正如每天中午一則推送。

  (簡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