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就是血糖升高,继而引发多种身体不良反应。并且,人体长期存在高血糖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高血压等都和血糖持续升高有关。为了控制好血糖,防止血糖升高损害机体健康,需要做到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那么,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才能让餐后血糖稳定呢?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才能让餐后血糖稳定呢?

  1、合理服用降糖药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服用降糖药物也是治疗的重点。因为糖尿病属于代谢障碍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如果没有积极配合治疗,在血糖持续性升高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稳定血糖,切不可擅自停用药物。部分人的血糖不稳定,一服用药物血糖就降低,导致许多人误以为血糖下降了就擅自停药,这对糖尿病的治疗不利。只有做到合理用药,餐后血糖才会稳定正常。

  2、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都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进食,容易导致血糖短时间内升高。例如常见的甘蔗,奶茶,蜂蜜,饮料等,这些食物含有的糖类物质较多,进食后血糖会快速升高。只有做到健康饮食,少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餐后血糖才能稳定。

  3、积极锻炼身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对血糖的控制有利。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循环能力以及代谢能力都会提高,可以有效消耗身体里面的能量,帮助减少糖类物质的积存,从而降低血糖。如此一来,患者的餐后血糖就不会异常升高了。

  4、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

  患上糖尿病之后,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患者宜少吃多餐。少吃多餐不仅可以减轻肠胃道消化负担,还能避免一次性摄入的糖类物质过多而导致血糖升高。在少吃多餐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养胃,还可以保证餐后血糖不会快速升高。

  5、合理搭配食物

  生活中,部分主食含有的淀粉较多,容易导致患者进食之后血糖升高明显,因此需要合理搭配饮食。在进食主食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粗粮,粗粮的淀粉含量较低,可以替代部分大米中的淀粉,从而防止餐后血糖升高。平时还可以多吃含糖量低的谷类食物,谷类食物的含糖量较低,进食后血糖一般不会超过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