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糖尿病是常見的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的常見症狀就是血糖升高,繼而引發多種身體不良反應。並且,人體長期存在高血糖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高血壓等都和血糖持續升高有關。爲了控制好血糖,防止血糖升高損害機體健康,需要做到健康的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那麼,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做才能讓餐後血糖穩定呢?

  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做才能讓餐後血糖穩定呢?

  1、合理服用降糖藥物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合理服用降糖藥物也是治療的重點。因爲糖尿病屬於代謝障礙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種。如果沒有積極配合治療,在血糖持續性升高的情況下,往往會導致併發症的出現。

  因此,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堅持服用降糖藥物穩定血糖,切不可擅自停用藥物。部分人的血糖不穩定,一服用藥物血糖就降低,導致許多人誤以爲血糖下降了就擅自停藥,這對糖尿病的治療不利。只有做到合理用藥,餐後血糖纔會穩定正常。

  2、少喫含糖量高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都含有較多的糖類物質,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進食,容易導致血糖短時間內升高。例如常見的甘蔗,奶茶,蜂蜜,飲料等,這些食物含有的糖類物質較多,進食後血糖會快速升高。只有做到健康飲食,少攝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餐後血糖才能穩定。

  3、積極鍛鍊身體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適當的運動對血糖的控制有利。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的循環能力以及代謝能力都會提高,可以有效消耗身體裏面的能量,幫助減少糖類物質的積存,從而降低血糖。如此一來,患者的餐後血糖就不會異常升高了。

  4、養成少喫多餐的習慣

  患上糖尿病之後,需要調整飲食結構,患者宜少喫多餐。少喫多餐不僅可以減輕腸胃道消化負擔,還能避免一次性攝入的糖類物質過多而導致血糖升高。在少喫多餐的情況下,不僅可以養胃,還可以保證餐後血糖不會快速升高。

  5、合理搭配食物

  生活中,部分主食含有的澱粉較多,容易導致患者進食之後血糖升高明顯,因此需要合理搭配飲食。在進食主食過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粗糧,粗糧的澱粉含量較低,可以替代部分大米中的澱粉,從而防止餐後血糖升高。平時還可以多喫含糖量低的穀類食物,穀類食物的含糖量較低,進食後血糖一般不會超過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