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再好的一部电影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欢。

何况这样的一部史诗级巨著呢?

2012年上映的《赛德克巴莱》,其轰动效果著实不一般。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华语界还有导演在认真的拍摄这样的电影,很好。

至少在华语界,还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在拍摄抗日神剧

至少还有人在认真的还原史实!

我希望看这篇影评的人们再仔细的熟悉一下那一段历史,或者是看过电影之后再来听一下。

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面对著外族的入侵持有的是怎样的态度?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配得上祖先的称号。

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如果想要真正的发展起来,就应该珍视我们的每一段历史。

看过电影之后,你如果再看一下豆瓣上的恶评,你会去怎样想呢?

难道面对著外族的入侵?你还要与虎谋皮?

难道面对著亡国灭种,你还要对这些野蛮人笑脸相迎?

真的不明白,如此多的恶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

根据台湾雾月事件改编的《赛德克巴莱》描述的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反抗外来入侵者的事迹。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的很详细。虽然,这是一段悲剧,影片的最后,当所有的妇女选择自尽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做任何妥协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民族魂魄。

全片分为上下两部,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过于冗长的电影完全淡化了该有的历史人物形象。相比较之下,精简版的就要好很多。

在各行走过抗日神剧充斥著荧屏的时候,我们不妨沉下心来仔细的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认真的去看待那已经发生过的一切。勇于面对过去,才是一个民族应该具备的成熟气质。

《赛德克巴莱》们做到了

或许他们采取的方式有些野蛮

但是,是必须的

对待入侵的异族,只有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疼才能有所收敛。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看一部电影,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去适应所有的影片

你可以选择则不看,但是,不要选择再次伤害

这也是一个成熟的观影人应有的素质和心态。


电影是电影,真相是真相。我觉得对电影的恶评谈不上,主要是扒那段历史,和对那段历史的认识。

《赛德克·巴莱》那么大场面,对应的是台湾历史上的雾社事件。但事实上,根据日方的雾社事件战报显示:陆军亡22人,伤25人;警察亡6人,伤4人,跟电影看上去的出入有点大。

当然,电影说的是赛德克勇士的成长史,其间夹杂著各种复杂的族群冲突。

当时的台湾原住民,各个族群之间积怨很深。主角,勇士莫那鲁道,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手段,就是砍头,在电影里叫出草。

出草,在人类学上有个名词 ,叫MGAGA,说的是原住民从树林和草丛出突然跳出来,砍下别人的脑袋。在台湾原著民泰雅族的信仰里,是用出草的结果来判定对错了,砍不了别人,那就服呗。

当然,出草这样的事,事先是要经过慎重思考和周密计划的。一言不合就拔刀,不是血性,而是鲁莽和教化未开。也就是说,出草在后世更像是一个仪式,不是轻易采取的行动。日本占据台湾后,高压统治,原住民也不得不收敛。出草这个举动就更少了。

这个时候的莫那鲁道已经「成熟」,学会隐忍,他的计划,是联合各个部族,对日本人出草,通过这个仪式,洗刷被占的耻辱。所以说,电影不是要讲一个血腥的故事,而是想要承载一部自觉的反抗史。当然,他们是反抗日本,其实也反抗一切异族统治。

如果说出草更偏重为一种仪式,那电影里残杀日本的平民就是蒙昧的表现了。电影里有个巴万,觉得日本老师偏心,所以要杀老师。对妇女和小孩,他要赶尽杀绝。这些,都不是反抗所能承载的了。

导演高明的地方,就是认识到这种人性的恶。

电影没有刻画日本人有多残暴。有个桥段是,小岛源治因为妻子在被杀,就利用原住民间的仇恨来复仇。面对仇恨,原著人和日本人其实没有区别。

在结尾的字幕里,电影说到小岛源治煽动其他原住民杀了赛德克生还者,这在历史上叫第二次雾社事件。这个细节,说明的是,仇恨借助扭曲的人心呈现,电影的打打杀杀绝不是所谓的抗日那么简单。而这才是导演的过人之处。


日本占领台湾五十年,而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巩固统治强化台湾对大陆的拒绝能力,蒋末代时期的国民党大量屠杀亲大陆资本,保护和引入日本资本占据台湾,因此实质上台湾被日本统治不是五十年,而是将近一百多年。整个台湾的中上层在台湾本土的产业完全都由日本人或者其走狗掌握,对他们来说扒开那段历史几乎就是挖坟,蔡英文当局的官员毫无例外都是日本资本的牧羊犬,富有的三等民自然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民众或被洗脑百年,或依附日本政治力量百年,早就是皇民千千万,还抵制被说成皇民,这种脆弱的自尊心和台湾日派的高压政治成了此片叫好不叫做座的原因。


谢谢邀请。我看过这部电影。我认同电影所反映的价值观,当一个国家用战争来侵略掠夺你的家园,杀害奴役你的家人,人没有尊严的时候,反抗是正义的,平等,人权在平等的国家中才有的谈。反抗过程是不是有过分之处,界线不在你的手上。想想换著你在同样情况下,圣人任何时候都坚守,至于我相信:他的德行和他的罪恶交织在一起,很难选择惩罚一方,而不奖励另一方。——屈莱顿。所以我认可在这种条件下有瑕疵的德行。而和平年代,每个人拥有同样的人权,尊严,所有的德行都不应该掩盖有罪恶。


因为两岸的人对那段历史的看法真的不一样,这部电影是导演用自己的角度解读那段历史,在电影里,原住民是原始的,野蛮的,残忍的,不可理喻的。日本人是现代的,文明的,彬彬有礼的,那段历史在导演的解读下变成了两种文明的冲突,是现代文明和原始社会的冲突,在台湾人眼里,那段历史是日治时代,而不是日据时代,你懂我意思吗?如果有个导演告诉你侵华战争只是日本人想创造大东亚共荣圈,你怎么想?


虽说我对这部电影并不「感冒」 但我也没有恶言相加 因为我确定一点:每个人对艺术形式的审美和对价值观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所以 套用老郭那句话:天下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被所有人接受 不喜欢的话 你可以避而远之 但没必要讽刺挖苦 甚至诋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