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59_10151425579533808_1532985355_n

我们创造物质文化的能力,远超过我们弥补在创造物质文化时所造成之损害的能力。
                                                                             ──
Allan G. Johnson,《见树又见林》,页83。

我,不只反核四,也反核能。在看了众多反核的讨论后,我更加坚信自己反核的意念。

当下反核与拥核的论战已近乎全然对立的局面,反核方提出许多资料、人危事故,指出核能的风险与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有列举数据佐证的理性诉求假设性恐惧诉求,也有强调未来、子孙福祉的感性诉求,但众多诉求中,对于当下正遭遇困境的劳动者、被略夺者的遭压迫诉求,跟广大的主流论述相比下,显得不足与缺乏。

我并非认为每次的论述或主张,都要为处在核工程中被受压迫的劳动者或人权、土地被剥夺的兰屿人发声,在运动的策略与方式上,期望获得反核认同与让民众觉醒的论述,都是具其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出在这些主张与论述是否能延续讨论将层次逐渐带出

延伸讨论并不广泛的情况下,反核者与拥核者在争论时,进入几近于全然对立的论战之中,对于追求真正民主中必然存在的多元声音,讨论是必要的存在,但当下的核能议题讨论,在反核视为政治正确的情况下,沦为反核者攻击拥核者、拥核者抨击反核者的局面。

在争论中,我看到为了不让经济发展有所影响、电费调涨不要太过影响生活,而在替代能源大做文章,但不论是何种替代能源,终是为了供应大众用电与工业用电,而其中又以后者用电为大宗,然而对地球造成最大污染的,对台湾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偏偏就是工业。

2氧化碳排放表
(资料来源:经济部能源局,2012年,《我国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统计与分析》)

所以就算反了核能用了替代能源,顶多免除假设性下核能可能带来的风险,然而替代能源建造、生产中所可能含有的污染,依旧危害著我们的生存条件,所产能源依旧大量供给工业,让工业运转不息持续破坏地球生态。

为子孙著想的我们,真正遭遇破坏自然环境的最大元凶,不在核能、不在替代能源,而在于快速消耗地球资源与自然生态的工业生产方式与经济模式。

当反核拥核的争论,以顾及经济发展为主时,以长期来看,似乎当下能源的稳定发展与持续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当政府喊著要将劳力密集、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经济型态转型改变整体产业结构时,却在核能议题上以经济发展为由,持续鼓吹重工业才有所需的能源发展,这只让我在反核运动中感受到政府对于经济转型的矛盾,也从中看到,对于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普遍依旧诉诸于当下的产业型态与生产方式。

其中更大的问题是,当台湾不断求经济成长,追著GDP指数的起伏时,身为一般劳动阶级的我,却只看到薪水没涨、什么都涨,我不禁要提出质疑,不论反核者还是拥核者,你们追求的经济成长到底是谁的经济成长?是喊著经济不景气却依然获利的资本家的经济成长?还是我们广大受薪阶级的经济成长

当下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确带给我们物质生活、科技进步,却也连带的拉大贫富差距,与因追求消费主义而不断生产的供过于需,然而人类有必要为了实际的物质生活与虚拟的经济成长而如此牺牲自然环境吗?

资本主义,用最低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以达到积累作为定律,资本家为了积累财富,剥削劳工权益、掠夺弱势族群的土地、侵略他国的文化、减少工业污染所需付出的补救成本,制造出源源不绝且淘汰率高的商品,并藉著消费主义、创造需求等方式让大众追求物质生活。于是,政府喊著要安全的核能发展、拥核者不看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喊著核能的永续价值、反核者为顾及经济发展喊著替代能源。

人类在能源上追求著零污染的永续能源,却为了物质生活而追求经济发展,并进而为了生产自认为所需的物质,而用重度工业生产方式重创地球。于是我们任凭奉行资本主义的美国到处对他国恣意妄为,让亲美的政府、财团打著发展能源与经济的口号,默许侵略式发展去掠夺弱势族群的土地(包含掠夺兰屿人的土地兴建核废料贮放厂)、任凭政策与产业制度去压迫、剥削劳工阶级(包含核工程的劳动者、兰屿核废场的劳动者中有兰屿近百分之六十的兰屿岛民)、放任政府与财团破坏自然生态与不顾弱势者的生存条件

然后,创造出一堆累积在世界各处的垃圾。






(以上照片来源为:Digi Photo网,摄影者为Chris jordan。)


(位于中途岛的信天翁,误食人类丢弃的垃圾。图片来源:信天翁的中途岛悲剧)

  

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下,不会只有核四有著令人担忧的施工建设,政商勾结的建设工程也仍然有著许多金钱交流,替代能源造成的污染与土地所需的掠夺依旧能用不同方式造成,劳动阶级身在其中,是最为首当其冲受到污染伤害与被剥削的被压迫者。不论核四兴建与否,核一、核二、核三依然运作,产生的核废料依旧有处理上的问题,兰屿人的人权问题、土地被掠夺的问题,与核工程劳动者遭遇之困境,无不证明一事:尽管核能专家谦卑积极的想找出解决改良核能问题的方法,但人类目前对于核能的掌握与自以为的安全,全建立在牺牲少数人的权益上、政府永远交代不清的讯息上、前后矛盾的态度。更何况,台湾的核能问题,背后还有著美帝因素,台湾对于核能的自主性,在美国那不易被看见的脏手之下,民众的力量是否能确实抵抗、影响政府的决策都令人担忧。

如同开头所引文字所言:「我们创造物质文化的能力,远超过我们弥补在创造物质文化时所造成之损害的能力」,总有一天,我们终要面对臭氧层破洞所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面对人类自己制造的核废料与垃圾问题,甚至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而这样的高谈阔论,有助于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帮助我们看见问题。我所追崇、尊敬的前辈们曾撰文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因此,等到哪天时机来临时,我们能为后代做的将不只是反核,也不会是全然否定人类的发展,而是更能检视所有问题,以及尽可能全方位顾及的和大自然共生共存与永续发展。

而在那时机来临之前,除了行动,我们也得先做好思想准备。


注解1:出自台社读本丛书,〈导言─异议思想二十年〉,《异议》,台北:唐山。


若对相关议题有兴趣的朋友们,
欢迎加入
《草根人民论坛》
此粉丝团会提供更多相关资讯。

粉丝团连结网址:
http://ppt.cc/ERSj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