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贇@土豆窩瓜@Yi Yang印度教的出現比佛教早得多,而且對東南亞的影響巨大,為什麼對古代中國卻幾乎沒有影響?而佛教卻傳入中國並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是因為地理上的阻隔還是因為印度教本身的一些特性呢?


個人看法主要原因是世界觀。

印度教是梵天思想,而中國主要是儒家為主,道家為輔。在信仰上更注重祖先,傳承以及自我修行。

同是印度教的種性制度和中國的帝王制衝突,印度教里僧侶婆羅門是高於國王大臣的,這點在當時的漢民族根本就不可能。印度教作為本土宗教和道教類似。有根據當地非常強烈的民族文化及風俗。所以很難向外部傳播。

佛教主要講的是價值觀,在世界觀上甚至可以借鑒主流思想來解說。或者說,佛教根本就不注重和解脫無關自然科學。他獨特的思想體系更注重自我完善。另外勸人行善,與世無爭的特點以及因果觀往往更受到統治階級的青睞。你懂的!
因為我們先出了老子孔子商鞅等一批思想改革家

再出來

陳勝吳廣劉邦等一批造反家佛教婆羅門教一起過來,佛教勢大,很多國人認為兩者同出一處,是一樣的。相比婆羅門教,佛教的眾生平等更符合我國的大同思想。

題外,共產主義也是大同思想(國人理解中)


印度教的核心就是利用宗教實行種族隔離。種族隔離通常是一個國家少數族裔統治一個龐大的多數族裔。為了保證少數族裔佔有國家的主導權不被同化就要隔離禁止通婚。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的出身推測就有可能是少數族裔的高種姓。他創立佛教也是為了擊垮印度教這種隔離制度。比如眾生平等它的原意推測應該指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人平等自然不存在隔離。佛教還有很多理念都是針對印度教也確實比印度教先進。印度教不被其他國家接受正如種族隔離也不會被其他國家接受。而佛教很多理念是很有價值的。


首先,在看了諸位的回答之後,鄙人同意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與西漢打通絲綢之路與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兩次佛教典籍大量傳入中國時期正好是佛教的兩次鼎盛時期有關。但我不認為,印度教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沒有一個任何機會能夠向中國人展示自己的面貌。所以,印度教應該像佛教一樣傳入了中國,但卻並沒有像佛教思想那樣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怎麼樣算是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我認為,至少對於一個宗教而言,要不在被傳教地區成為主流宗教,要不就在該地區結合地區特色產生重大宗教理論革新,對於佛教而言,就是佛教的中國化。

佛教的中國化經歷了大約一千年時間,西漢時,南方絲綢之路就將原始佛教傳入我國西南地區,在張騫通西域之後,更多的承擔佛教東傳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北方絲綢之路。

佛教傳到中國後,為了適應中國的傳統宗法文化,做了很大的改良。我覺得可以從這樣的改良中,看到哪些是印度教所不能夠容忍的。下面舉一些例子:

1、佛像。東南亞或者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像,原本是一絲不掛的,這其實反映了一種真實的修行狀態,但是在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里,一個赤身裸體的形象是不會被允許的。而原本印度的佛像的坐姿,雙腿大腿外張、小腿向內而腿細,作「馬王相」,是健美的象徵。但在傳統中國思想中,這種坐姿就是「箕坐」,是不雅觀的。所以,從佛像的中國化可以看出來,中國向來需要的,是莊嚴、端正的偶像,我是想像不到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那個單腳站立,以優雅的舞姿跳毀滅之舞的姿態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方法使之莊嚴、端正。

2、用傳統倫理審視宗教經典。《盂蘭盆經》中有目連救母情節,在印度典籍中完全沒有地位,但是因為符合中國傳統孝道,成為中國佛教代表性的經典。而《蓮花色尼出家姻緣》中,在巴利文的原版中,蓮花色尼出家共有七個緣故,但在漢譯版本中卻只有六個緣故,前面的六次悲劇都原原本本的翻譯留了下來,但是最後一個緣故卻沒有漢譯版本的翻譯。因為最後一次悲劇是蓮花色尼母女共嫁其子,突破了中國傳統倫理的底線,所以翻譯的人索性將其從漢譯版本中刪除。我雖對印度教典籍少有了解,但當看到梵天將自己創造的女兒娑羅室伐底娶為妻子的段落,就覺得其對中國傳統倫理有一定挑戰性,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相比於佛教而言,印度教對中國傳統倫理的衝突可能更激烈,但是就算它真的能順利實現中國化,由於事先已有中國化比較成功的佛教在先,作為都是崇尚輪迴觀念的有一定相似性的宗教,印度教也難以取代佛教獲得佛教在中國地位。


佛教起源於印度,普通人的印象里,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進來的,但是中國自古輸入的佛教大部分是二手佛教。主要從中亞那邊傳過來的,新疆什麼的,印度教都沒在中亞那邊站得住腳,所以中國就更接觸不到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晚期佛教已經和印度教融合的很厲害了。互相都吸納了對方很多東西,印度教吸納了佛教的思想,而佛教幾乎把印度教的神譜整個收進來了。好多人老嘲笑道教把佛教很多東西收進來變成自己的,其實佛教也一樣。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印度教也算進來了。中國漢傳佛教的寺院雕塑系統里,所有的神像幾乎全是印度教的。印度教最崇高的三相大神及其妻兒們變成了佛教的護法神。比如漢傳寺院里天王殿後面的韋陀護法,就是濕婆的兒子戰神世犍陀。中國人也沒少給印度教的神磕頭

另外我自己理解的原因, 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是一種祈禱祭祀類的宗教,和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捆綁得太深了而且又是多神信仰背後有複雜的神話體系,不容易移植到別的民族。佛教結構簡單,理論性強,本身又是以印度傳統宗教的顛覆者的姿態出現的,不需要和特定的民族傳統捆綁得太深。古代中國人要想接受印度教,要把自己的宇宙觀,倫理觀,神話體系整個推倒重建一遍,太費勁,學習和傳教成本太高。


印度教追尋的梵我合一=道教的天人合一,然而後來再到魏夫人的與道合一,對這種塗灰外道的教派修到底也是個真人也就笑笑不說話
難以想像一群官家小姐向林伽進貢。。。
葛家道靈寶派就受到了印度教的影響。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朗三景。是為天根。上氣復祖。唯道為身。 五丈開廓。普殖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 無文不度。無文不生。是為大梵。天中之天。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金闕玉房。森羅凈沾。大行梵氣。周回十方。
印度教興盛的時候印度還沒能跟當時的中國建立有效的溝通聯繫,佛教興起的時候正好碰上西漢打通西域通道,東漢的時候佛教就正式傳入了,佛教在印度最後一個高峰期差不多就是玄奘到印度取經時,之後佛教在印度偃旗息鼓了可漢傳佛教已經能自立門戶獨立發展了
因為佛教先進來了,然後把後來的印度教或吸收或打成外道,封閉了通道。
他們倒是來傳教啊…以中原人的迷信體質,想必印度教也是可以信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