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聚焦

  自动驾驶一直都是人们的梦想。

  在有了汽车这个便捷的出行工具后,人们愈发想像能彻底解放自己的双手,将驾驶交给机器控制。可能这个想像在百年前还是天方夜谭,但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并在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

  喜忧参半的自动驾驶

  从2012年5月,谷歌公司获得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起,自动驾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在中国,自动驾驶起步不算太晚。2017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北京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指导意见》与《实施细则》,规范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道路测试。2018年5月14日,深圳市向腾讯公司核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和临时行驶车号牌。这开启了中国汽车自动驾驶的序幕。

  实际上,因为自动驾驶的特殊性,官方具体部署还是略晚,毕竟在这之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进行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并取得重大的突破。但因为中国道路状况的复杂,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的运行是慎之又慎。直到2019年3月底,才有了中国首份自动驾驶测试报告。

  3月26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8年度工作报告》新鲜出炉,获得临时测试牌照的百度、蔚来、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戴姆勒、腾讯、滴滴旅行、奥迪8家企业的56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安全行驶超过15.36万公里。其中,百度以45辆自动驾驶车辆规模、约14万公里安全测试无事故成绩、多道路场景覆盖的技术实力一骑绝尘。

  这个报告的出炉,可谓是让汽车行业中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的自动驾驶真的来了;忧的是,原来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那么远。

  目前停留在尖端品牌中

  《报告》显示:2018年,有8家企业在北京进行了自动驾驶路测,但百度一家的测试车辆数量为45辆,测试里程达到13.99万公里,占到总测试里程的91%,称之为垄断都不过分。

  联想到百度之前多次对自动驾驶的宣传,这种对自动驾驶的热情也不足为奇。

  百度作为BAT之一,搜索业务背后的商业想象空间见顶,本来就把ai人工智能作为百度未来商业探索的主要方向。百度对于ai人工智能的热情远超过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乃至新造车势力。而百度自身所具备的持续性营收,又是其投入的底气所在。百度实现如今自动驾驶的积累离不开两点:一个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优势,一个是百度地图本身所产生的车辆行为数据。这两点解决了自动驾驶研发最硬核的条件要素——基于大数据的学习。

  可以说,在自动驾驶的竞争中,这种庞大的交通行为数据开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从驾驶习惯到出行路径,百度做到了超越驾驶者本身的熟知。

  按照百度自身官方的定义: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但在百度之外呢,似乎还没有真正能将自动驾驶作为品牌标志的企业。

  比如说智能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和小鹏,相比起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不计成本的投入,这些企业投入的决心以及资源的丰厚度都未必理想。小鹏的自动驾驶,是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蔚来的自动驾驶,是以服务体验为前提的电动出行方案。也就是说,在自动驾驶以外,车企有销售、设计、制造、售后等太多需要考虑的环节,这些繁琐又不能缺的每一项都是对自动驾驶或多或少的妥协。

  有了这些顾虑,这些企业自然就无法像百度那样全心投入。

  竞争力?中国品牌还有很远

  在自动驾驶这条汽车交通的未来发展路径上,中国和美国处于引领地位。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每年的路测数据报告已经成为硅谷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直观参考,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报告。

  但是,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中国还是落后的。在2018年7月日本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其对自动驾驶专利竞争力进行了一次排名。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进入前10名,连前50名都没有。这也说明,虽然中国已经有不少厂商在做,比如说百度,长安,吉利等等都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但在汽车技术方面,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次发布的自动驾驶专利竞争力排行就能够看出来前50位的企业当中是没有中国的。而美国,日本企业是最多的。

  这一点,在北京发布的报告中也有所体现。蔚来汽车进行了2415.3公里的测试,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进行了476公里的测试,北汽新能源进行了235.1公里的测试。可以最终评级中,戴姆勒、奥迪、蔚来为T2级别,北汽新能源为T1级别。

  放到全球视野里,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在每年加州车管局的自动驾驶报告中,谷歌一直是一骑红尘的存在,特斯拉也是常年处于顶端位置。在2018年自动驾驶报告排名中,前20名里面虽然有8张中国面孔,但前10里面只有3个席位,而美国则有6个席位,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说,目前的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前面只有美国,但美国的后面暂时还看不见我们。

  当然,自动驾驶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在开放道路测试中,安全测试无事故是基本门槛,不仅能够体现出车辆自动驾驶能力水平,也能够体现出质量保证体系、车队运营管理等综合的安全测试管理能力。这一点,中国车企虽不占上风,但仍有希望。

  智慧总结:自动驾驶汽车是人类的憧憬,今后也肯定会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依赖车载行车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车载行车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并不是有一个大屏幕即可,而是行车电脑会自动的来判断刹车,油门,转向。配合自己的车辆与其他车辆的位置来实现自动驾驶。既要做到技术先进,同时又不会给乘客带来不适应的感觉。

  回到《报告》本身,它固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每个自动驾驶领域参与方的技术水平,但它愈发表明,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开始发力了。笥政策原因而实现的行业统一不同,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自动驾驶的市场竞争中,这本身也是一种提高。这种市场意识,或许是中国车企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开始。

  我们的10W+和爆款文章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