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争议不时引爆民怨,司法院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死刑争议不时引爆民怨,司法院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死刑议题当初未列入司改国是会议讨论,但死刑争议却不时引爆,司法高层最近下乡巡回说明司改成效时,却频频遇到民众反映有些案件为何不判死刑?司法院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法务部则早已对最高法院认定有「教化可能性」进行研究。

司改国是会议召开前,筹委会就明白宣示不讨论死刑存废问题,即便司改第三分组委员陈重言曾在会议中提临时动议,提议增加死刑存废议题,但遭否决。不过,死刑议题仍不断发酵,不时爆出民怨。

最高法院近年来频频撤销重大案件的死刑判决、发回更审,法务部逾两年未执行死刑,加上分尸案接连发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基层法官感叹,要人民说出「我对司改有感」,「很难」。

一名法官说,常有法律人讥讽「法盲」们的眼界是:「整本六法全书唯一死刑」;但近年多次民调显示,民意普遍认为法官对重大案件轻判;法律人与小百姓的对立,无助于沟通,除了法律常识推广,法律人也要试著了解人民的怒火何以窜天。

据了解,司法院正针对判处死刑与否的民怨进行研究,希望找出民众与法官对死刑案件看法的歧异点,为何会有落差;研究也会探询民众在面对一件被告被控杀人时,除了死刑之外,还会考虑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希望能找到人民法感情。

此外,对于法院常以「有教化可能性」判处重大恶犯免死,由于过于抽象,常引发民怨,法务部早已著手收集相关判决,希望能尽量找出教化可能的标准。

不只民众质疑政府「实质废死」,常有为恶多端的歹徒明明犯下数项罪,法院在定应执行刑时却大缩刑期,让被害人大感不满。司法院将函颁各级法院量刑与定执行刑参考要点,提醒法官在量刑时避免「减太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