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爭議不時引爆民怨,司法院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死刑爭議不時引爆民怨,司法院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死刑議題當初未列入司改國是會議討論,但死刑爭議卻不時引爆,司法高層最近下鄉巡迴說明司改成效時,卻頻頻遇到民眾反映有些案件為何不判死刑?司法院為此著手研究人民「法感情」,法務部則早已對最高法院認定有「教化可能性」進行研究。

司改國是會議召開前,籌委會就明白宣示不討論死刑存廢問題,即便司改第三分組委員陳重言曾在會議中提臨時動議,提議增加死刑存廢議題,但遭否決。不過,死刑議題仍不斷發酵,不時爆出民怨。

最高法院近年來頻頻撤銷重大案件的死刑判決、發回更審,法務部逾兩年未執行死刑,加上分屍案接連發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有基層法官感嘆,要人民說出「我對司改有感」,「很難」。

一名法官說,常有法律人譏諷「法盲」們的眼界是:「整本六法全書唯一死刑」;但近年多次民調顯示,民意普遍認為法官對重大案件輕判;法律人與小百姓的對立,無助於溝通,除了法律常識推廣,法律人也要試著瞭解人民的怒火何以竄天。

據瞭解,司法院正針對判處死刑與否的民怨進行研究,希望找出民眾與法官對死刑案件看法的歧異點,為何會有落差;研究也會探詢民眾在面對一件被告被控殺人時,除了死刑之外,還會考慮給予什麼樣的刑罰,希望能找到人民法感情。

此外,對於法院常以「有教化可能性」判處重大惡犯免死,由於過於抽象,常引發民怨,法務部早已著手收集相關判決,希望能盡量找出教化可能的標準。

不只民眾質疑政府「實質廢死」,常有為惡多端的歹徒明明犯下數項罪,法院在定應執行刑時卻大縮刑期,讓被害人大感不滿。司法院將函頒各級法院量刑與定執行刑參考要點,提醒法官在量刑時避免「減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