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走出先抑后扬的震荡行情,而上周五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更是拉出长红K线,带动周线行情止跌企稳,周一指数跳空上涨向上突破,所谓青蛟出头接摆尾,一遇风云便化龙,今日的带量红K,看来就是“风云”所指了!相信投资者大都是喜上眉梢,对未来的预期更加乐观了。

  那么还没上车的投资者也会困惑,我们还有机会入场吗?未来的投资逻辑又有哪些方向?招商证券每周日集合成长性行业首席带来最新观点探讨,帮助投资者抓住投资机会!

  一、科创板政策助力,把握受益主线与优质龙头

  我们梳理了科创板政策受益的主线,建议积极参与电子板块反弹行情,把握优质电子龙头、新技术驱动的成长主题行情。

  1、电子板块将延续强势上涨行情

  上周电子板块上涨2.78%,在A股各板块相对涨幅靠后,部分前期强势主线出现震荡调整,不过年初以来上涨32.02%,仅次于非银。

  而后续又有诸多政策利好出台,包括科创板、超高清视频、MSCI提升A股纳入比例等,有望进一步推动相关主线和优质个股表现。

  2、科创板、超高清、MSCI等多政策助力行情上攻

  1)3月2日凌晨科创板规则落地,进度超预期,即日可接受IPO申请,科创板注册制正式实施,强调科技创新,电子公司尤其半导体公司望成为科创板重要构成;

  2)3月1日工信部《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发布,强调“4K先行、兼顾8K”,提出到2022年规模超4万亿元目标,强调关键器件、5G和超高清结合、重点应用,鼓励“淘旧换新”后续补贴政策望推出。受益领域包括安防及面板、LED显示、传感光学元件、存储、处理芯片等;

  3)3月1日凌晨MSCI正式宣布对A股纳入比例提升,A股将迎来增量被动配置资金,此前外资大幅净买入亦已有所抢跑, A股定价望进一步接轨国际,电子白马更望持续吸引更大比例的外资主动资金。

  二、云游戏飞向云端,开启游戏之梦

  云游戏并非一个新概念,从09年开始海外就有厂商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是今年从情绪和行业而言均有巨大的发展,而云游戏的技术变革将改变游戏行业现状:

  1、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升级,打开游戏行业天花板

  1)云游戏无需受终端设备等限制,5G网络、游戏引擎和云计算应用的变现成为云游戏时代敲门砖;

  2)服务器租赁与游戏内容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用户规模扩张;

  3)游戏服务产业链条整合了社交、交易、加速器、游戏路由器等服务和内容,扩展场景与游戏产业融合,游戏产业新空间指日可待。

  2、云游戏市场将激活潜在玩家,扩大游戏市场规模

  根据Alphawise数据,全球至少10%的非游戏玩家因为游戏机/个人电脑的价格高昂而不玩游戏。纵观手游市场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智能手机游戏更大的普及,高互联网渗透率和地进入门槛,未来云游戏的推出必将带动用户规模扩张。

  云游戏行业相关受益标的:

  三、医疗信息化春暖夏来,踏浪前行

  覆盘发展历史,医疗信息化需求不断迭代且市场空间持续扩大,主要基于医疗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正处于5G、物联、AI新技术的爆发前夜,医疗数据将极大丰富,推动医疗信息化加大投入。

  1、医疗信息互换,健康数据共享势不可挡

  我国医疗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以医院管理流程信息化为出发点的HIS,跨越到以围绕患者诊疗流程信息化的CIS,再到连接院外区域性卫生医疗信息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其实,国内医疗信息交换与健康数据共享已有成熟的案例。2006 年 10 月,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建设旨在申康内部23家市级医院实现临床信息共享的“医联工程”(上海市市级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工程)正式启动,2008 年基本完成。

  各家医院的临床信息交换平台可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门诊处方、住院病案首页等临床信息的共享。

  2、国内健康险市场将迅速成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2017 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4389亿元,同比增长8.58%;近5年复合增速达到 38.45%。

  长期以来,限制我国健康险发展的一大主要原因为保险精算失真,因为无法掌握投保人的历史健康记录等数据,保险公司在进行健康险精算时信息不对称,对费率的厘定、准备金的计提以及业务盈余分配等判定较为模糊。

  未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出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惠民应用,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国健康险市场将迎来突破性发展机遇。

  3、走入5G万物互联时代,医疗场景潜力十足

  基于目前的4G蜂窝网络、RFID、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医疗物联网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医惠科技、昂科信息等24家公司在移动护理、体征监测、人员管理、手术室管理等方面开展医疗物联网相关业务。

  预计5G建设将于2020年大规模启动,推动医疗物联网深度发展。根据移动运营商规划,2019年5G将开展初步的试商用,2020年5G将大规模建设。

  4、应用场景深化,行业需求动力十足

  1)院内:卫健委出台《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强劲

  卫健委发布标准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

  2018 年 4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简称《建 设标准》),《建 设标准》指标体系自下而上层层深入,对不同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严格。

  对二级医院来说,该标准强调信息化的基础性应用,如便民服务、医疗服务、硬件设备、容灾备份、云计算平台等;而针对三乙医院,则重点推动信息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并进一步助力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管理、大数据利用等技术运用到三甲医院的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之中,发挥 AI 的辅助诊疗作用,加强医院的智能化管理。

  卫健委《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出台,院内信息化建设再迎加速:

  根据我们从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各省市的省内招标网等采集的2015-201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含医保端)3439个订单,选用累计订单数量不少于4个的88家医院为样本对院内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三甲医院63家、三乙医院13家、二级医院12家,三甲医院占比达72%。

  由此可以看出,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持续性较强,平均每年都进行一次信息化项目建设。

  2)院外:公共/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建设市场深度大,空间广阔

  互联互通助推公/区卫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试行)》,积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综合测评工作,公/区卫平台建设在各级政府财政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2018 年以来,公/区卫平台订单投入增加较快,2018 年订单总额为14.86亿元,约为2017年的两倍,其中,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工程二期(便民服务与电子病历)系统订单额度高达1.29亿元,是目前统计范围内首个上亿的订单,订单总额的不断突破体现出院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公/区卫平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空间广阔:

  在公/区卫平台建设项目统计订单累计金额较多的五个地区中,一期项目占比较高,均在80%以上,二期及以上建设项目较少,各地区公/区卫平台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大力进行公/区卫平台建设,但目前院外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发展不充分问题存在。平台建设一期项目投入后,由于维护和升级换代的需要,未来二期及以上项目建设潜在需求较大。

  纵向来看,公/区卫平台信息化建设市场深度大,市场空间广阔。

  四、军工资产证券化大潮重启,关注后续投资机会

  据上市公司协会官网,近日,主题为“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升军工上市公司质量”的国防军工上市公司座谈会在京召开。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阎庆民副主席在国防军工上市公司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资本市场助推军工行业取得较大发展,军工上市公司发展空间广阔,要推动形成合力,提升军工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1、资本市场助推军工行业取得较大发展

  当前军工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国防军工板块上市公司合计 110 家,其中,军工集团下属企业49家,其它央企及地方国有企业13家,民参军企业48家。2016年以来,十一大军工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资本运作数量为96次,涉及金额为774.36亿元。

  资本市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实现了三个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提升,军工资产证券化程度提升,军民融合程度提升。行业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化,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目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以航空产业链为例,从国内外对比情况来看,分系统和零部件类企业的净利润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国内主机类企业目前的净利润率基本上都在3%-4%以下,远低于美股军工股8%左右的净利润率。

  另一方面,军工企业作为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人才是企业能否壮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行业激励机制单一,激励不足。

  目前,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落地实施加速,有望提升行业内企业,特别是主机类和重要分系统企业盈利能力;且随着军民融合的持续推进,及科创对于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军工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亦有望进一步深化,员工激励、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均有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激发行业内生动力和活力。

  我们对各大军工集团旗下资产证券化相关标的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如中航科工、中航机电、中航电子、利达光电、国睿科技、四创电子、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卫星、航天电子、*ST船舶、中船科技等。

  五、重点关注中小盘优质标的

  日前首批申报科创板上市公司名单出炉,公司质地各有优劣,后续仍有大批优质公司储备抓住后续批次申报。当前宜继续择优参与,科创板的加速及贸易新一轮谈判日程确认,围绕相关主题的机会仍会很多,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存在较多投资机会,应特别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继续精选绩优成长股。

  重点推荐安车检测(300572):

  1、2018 年业绩高增长符合预期,传统业务强劲增长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8年,公司在检测站设备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大环境下依然获得大额增长充分证明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2019 年,我们认为随着环检标准升级落地(单条环检线10万设备,综检50-80万设备)以及“三检合一”逐步推进,机动车检测市场需求将明显提升,公司是检测设备龙头,传统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2、遥感检测订单逐步落地,19年有望放量

  公司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领域中标项目及签订合同金额合计人民币9346,65万元,全年订单规模有望达到1.5亿元。

  2018 年下半年,遥感检测订单陆续落地,河南、江苏、四川、山东等地陆续进入招标阶段,预计2019年遥感检测设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在遥感检测领域具备较强研发实力以及明显先发优势,2019年遥感检测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3、检测站运营逐步推进,看好未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了德州市环保新动能基金,公司正式由检测系统销售延伸至下游检测站运营领域。公司于2018年下半年受让兴车检测70%股权,获得后者位于青岛的机动车检测市场份额,改善公司业务架构。

  此外,公司拟收购中检检测 75%股权,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营业规模和经营效益,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认为公司正逐步完成从设备供应商到运营商的角色转变,检测站运营市场空间约为600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4、检测站运营业务走向整合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均GDP已接近一万美元,财富增加使服务业蓬勃发展。不仅是总量快速增长,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已有的例子与海外比较经验看,较多可以做出差异化的服务业逐步从零散走向整合,走向高效。检测站运营业务目前市场高度分散,然而客户体验并不好,规范程度差,公司逐步推动行业整合,未来大有可为。

  预计公司18-20年净利润1.24亿、2.17亿元、3.54亿元,对应PE为52.8、30.2、18.5 倍,目标价63元,对应2019年35倍PE,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文章内容为招商证券在进门财经举行电话会议核心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