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市場走出先抑後揚的震盪行情,而上週五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更是拉出長紅K線,帶動周線行情止跌企穩,週一指數跳空上漲向上突破,所謂青蛟出頭接擺尾,一遇風雲便化龍,今日的帶量紅K,看來就是“風雲”所指了!相信投資者大都是喜上眉梢,對未來的預期更加樂觀了。

  那麼還沒上車的投資者也會困惑,我們還有機會入場嗎?未來的投資邏輯又有哪些方向?招商證券每週日集合成長性行業首席帶來最新觀點探討,幫助投資者抓住投資機會!

  一、科創板政策助力,把握受益主線與優質龍頭

  我們梳理了科創板政策受益的主線,建議積極參與電子板塊反彈行情,把握優質電子龍頭、新技術驅動的成長主題行情。

  1、電子板塊將延續強勢上漲行情

  上週電子板塊上漲2.78%,在A股各板塊相對漲幅靠後,部分前期強勢主線出現震盪調整,不過年初以來上漲32.02%,僅次於非銀。

  而後續又有諸多政策利好出臺,包括科創板、超高清視頻、MSCI提升A股納入比例等,有望進一步推動相關主線和優質個股表現。

  2、科創板、超高清、MSCI等多政策助力行情上攻

  1)3月2日凌晨科創板規則落地,進度超預期,即日可接受IPO申請,科創板註冊制正式實施,強調科技創新,電子公司尤其半導體公司望成爲科創板重要構成;

  2)3月1日工信部《超高清視頻產業行動計劃》發佈,強調“4K先行、兼顧8K”,提出到2022年規模超4萬億元目標,強調關鍵器件、5G和超高清結合、重點應用,鼓勵“淘舊換新”後續補貼政策望推出。受益領域包括安防及面板、LED顯示、傳感光學元件、存儲、處理芯片等;

  3)3月1日凌晨MSCI正式宣佈對A股納入比例提升,A股將迎來增量被動配置資金,此前外資大幅淨買入亦已有所搶跑, A股定價望進一步接軌國際,電子白馬更望持續吸引更大比例的外資主動資金。

  二、雲遊戲飛向雲端,開啓遊戲之夢

  雲遊戲並非一個新概念,從09年開始海外就有廠商進行了嘗試和探索,但是今年從情緒和行業而言均有巨大的發展,而云遊戲的技術變革將改變遊戲行業現狀:

  1、技術變革帶來產業升級,打開遊戲行業天花板

  1)雲遊戲無需受終端設備等限制,5G網絡、遊戲引擎和雲計算應用的變現成爲雲遊戲時代敲門磚;

  2)服務器租賃與遊戲內容的成本進一步降低促進用戶規模擴張;

  3)遊戲服務產業鏈條整合了社交、交易、加速器、遊戲路由器等服務和內容,擴展場景與遊戲產業融合,遊戲產業新空間指日可待。

  2、雲遊戲市場將激活潛在玩家,擴大遊戲市場規模

  根據Alphawise數據,全球至少10%的非遊戲玩家因爲遊戲機/個人電腦的價格高昂而不玩遊戲。縱觀手遊市場的成功主要依賴於智能手機遊戲更大的普及,高互聯網滲透率和地進入門檻,未來雲遊戲的推出必將帶動用戶規模擴張。

  雲遊戲行業相關受益標的:

  三、醫療信息化春暖夏來,踏浪前行

  覆盤發展歷史,醫療信息化需求不斷迭代且市場空間持續擴大,主要基於醫療數據應用的不斷深入,目前正處於5G、物聯、AI新技術的爆發前夜,醫療數據將極大豐富,推動醫療信息化加大投入。

  1、醫療信息互換,健康數據共享勢不可擋

  我國醫療信息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從以醫院管理流程信息化爲出發點的HIS,跨越到以圍繞患者診療流程信息化的CIS,再到連接院外區域性衛生醫療信息互通,醫療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從個體到整體、從局部到廣域的發展,內涵與功能得到強化,服務範圍不斷延伸。

  其實,國內醫療信息交換與健康數據共享已有成熟的案例。2006 年 10 月,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組織建設旨在申康內部23家市級醫院實現臨牀信息共享的“醫聯工程”(上海市市級醫院醫療信息共享及協同服務工程)正式啓動,2008 年基本完成。

  各家醫院的臨牀信息交換平臺可以實現檢查檢驗結果、門診處方、住院病案首頁等臨牀信息的共享。

  2、國內健康險市場將迅速成長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2017 年,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規模達到4389億元,同比增長8.58%;近5年複合增速達到 38.45%。

  長期以來,限制我國健康險發展的一大主要原因爲保險精算失真,因爲無法掌握投保人的歷史健康記錄等數據,保險公司在進行健康險精算時信息不對稱,對費率的釐定、準備金的計提以及業務盈餘分配等判定較爲模糊。

  未來,隨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政策出臺,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惠民應用,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我國健康險市場將迎來突破性發展機遇。

  3、走入5G萬物互聯時代,醫療場景潛力十足

  基於目前的4G蜂窩網絡、RFID、Wifi等無線通信技術,醫療物聯網已經有較爲成熟的應用。目前,國內已有醫惠科技、昂科信息等24家公司在移動護理、體徵監測、人員管理、手術室管理等方面開展醫療物聯網相關業務。

  預計5G建設將於2020年大規模啓動,推動醫療物聯網深度發展。根據移動運營商規劃,2019年5G將開展初步的試商用,2020年5G將大規模建設。

  4、應用場景深化,行業需求動力十足

  1)院內:衛健委出臺《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各級醫院信息化建設需求強勁

  衛健委發佈標準規範醫院信息化建設:

  2018 年 4 月國家衛健委發佈《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試行)》(簡稱《建 設標準》),《建 設標準》指標體系自下而上層層深入,對不同等級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要求越來越嚴格。

  對二級醫院來說,該標準強調信息化的基礎性應用,如便民服務、醫療服務、硬件設備、容災備份、雲計算平臺等;而針對三乙醫院,則重點推動信息平臺、大數據和物聯網的信息化建設;並進一步助力將人工智能、雲計算管理、大數據利用等技術運用到三甲醫院的臨牀業務和醫院管理之中,發揮 AI 的輔助診療作用,加強醫院的智能化管理。

  衛健委《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出臺,院內信息化建設再迎加速:

  根據我們從中國政府採購網、中國政府採購招標網、各省市的省內招標網等採集的2015-2018年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不包含醫保端)3439個訂單,選用累計訂單數量不少於4個的88家醫院爲樣本對院內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其中三甲醫院63家、三乙醫院13家、二級醫院12家,三甲醫院佔比達72%。

  由此可以看出,三甲醫院信息化建設投入持續性較強,平均每年都進行一次信息化項目建設。

  2)院外:公共/區域衛生平臺信息化建設市場深度大,空間廣闊

  互聯互通助推公/區衛平臺的信息化建設:

  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指標體系(試行)》,積極開展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綜合測評工作,公/區衛平臺建設在各級政府財政的推動下蓬勃發展。

  2018 年以來,公/區衛平臺訂單投入增加較快,2018 年訂單總額爲14.86億元,約爲2017年的兩倍,其中,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醫聯工程二期(便民服務與電子病歷)系統訂單額度高達1.29億元,是目前統計範圍內首個上億的訂單,訂單總額的不斷突破體現出院外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

  公/區衛平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場空間廣闊:

  在公/區衛平臺建設項目統計訂單累計金額較多的五個地區中,一期項目佔比較高,均在80%以上,二期及以上建設項目較少,各地區公/區衛平臺處於初級建設階段。

  由此可見,儘管目前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大力進行公/區衛平臺建設,但目前院外信息化發展程度較低,發展不充分問題存在。平臺建設一期項目投入後,由於維護和升級換代的需要,未來二期及以上項目建設潛在需求較大。

  縱向來看,公/區衛平臺信息化建設市場深度大,市場空間廣闊。

  四、軍工資產證券化大潮重啓,關注後續投資機會

  據上市公司協會官網,近日,主題爲“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提升軍工上市公司質量”的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在京召開。

  據證監會官網消息,閻慶民副主席在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資本市場助推軍工行業取得較大發展,軍工上市公司發展空間廣闊,要推動形成合力,提升軍工上市公司質量,努力開創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

  1、資本市場助推軍工行業取得較大發展

  當前軍工上市公司整體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國防軍工板塊上市公司合計 110 家,其中,軍工集團下屬企業49家,其它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13家,民參軍企業48家。2016年以來,十一大軍工集團下屬A股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資本運作數量爲96次,涉及金額爲774.36億元。

  資本市場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方面實現了三個提升: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程度提升,軍工資產證券化程度提升,軍民融合程度提升。行業資產證券化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2、行業體制機制改革有望進一步深化,政策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

  一方面,目前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以航空產業鏈爲例,從國內外對比情況來看,分系統和零部件類企業的淨利潤率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但國內主機類企業目前的淨利潤率基本上都在3%-4%以下,遠低於美股軍工股8%左右的淨利潤率。

  另一方面,軍工企業作爲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型企業,核心管理和技術人才是企業能否壯大發展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行業激勵機制單一,激勵不足。

  目前,軍品定價機制改革落地實施加速,有望提升行業內企業,特別是主機類和重要分系統企業盈利能力;且隨着軍民融合的持續推進,及科創對於高端製造和科技創新的支持,軍工行業體制機制改革亦有望進一步深化,員工激勵、技術創新成果轉換機制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均有望進一步完善,有利於激發行業內生動力和活力。

  我們對各大軍工集團旗下資產證券化相關標的進行了梳理,重點關注如中航科工、中航機電、中航電子、利達光電、國睿科技、四創電子、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衛星、航天電子、*ST船舶、中船科技等。

  五、重點關注中小盤優質標的

  日前首批申報科創板上市公司名單出爐,公司質地各有優劣,後續仍有大批優質公司儲備抓住後續批次申報。當前宜繼續擇優參與,科創板的加速及貿易新一輪談判日程確認,圍繞相關主題的機會仍會很多,從中長期來看仍然存在較多投資機會,應特別關注科技創新領域。繼續精選績優成長股。

  重點推薦安車檢測(300572):

  1、2018 年業績高增長符合預期,傳統業務強勁增長爲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

  2018年,公司在檢測站設備行業景氣度低迷的大環境下依然獲得大額增長充分證明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2019 年,我們認爲隨着環檢標準升級落地(單條環檢線10萬設備,綜檢50-80萬設備)以及“三檢合一”逐步推進,機動車檢測市場需求將明顯提升,公司是檢測設備龍頭,傳統業務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2、遙感檢測訂單逐步落地,19年有望放量

  公司在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領域中標項目及簽訂合同金額合計人民幣9346,65萬元,全年訂單規模有望達到1.5億元。

  2018 年下半年,遙感檢測訂單陸續落地,河南、江蘇、四川、山東等地陸續進入招標階段,預計2019年遙感檢測設備需求將快速增長。

  我們認爲公司在遙感檢測領域具備較強研發實力以及明顯先發優勢,2019年遙感檢測業務有望快速放量;

  3、檢測站運營逐步推進,看好未來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設立了德州市環保新動能基金,公司正式由檢測系統銷售延伸至下游檢測站運營領域。公司於2018年下半年受讓興車檢測70%股權,獲得後者位於青島的機動車檢測市場份額,改善公司業務架構。

  此外,公司擬收購中檢檢測 75%股權,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營業規模和經營效益,增強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認爲公司正逐步完成從設備供應商到運營商的角色轉變,檢測站運營市場空間約爲600億元,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4、檢測站運營業務走向整合是大勢所趨

  中國人均GDP已接近一萬美元,財富增加使服務業蓬勃發展。不僅是總量快速增長,質量也有顯著提高。從已有的例子與海外比較經驗看,較多可以做出差異化的服務業逐步從零散走向整合,走向高效。檢測站運營業務目前市場高度分散,然而客戶體驗並不好,規範程度差,公司逐步推動行業整合,未來大有可爲。

  預計公司18-20年淨利潤1.24億、2.17億元、3.54億元,對應PE爲52.8、30.2、18.5 倍,目標價63元,對應2019年35倍PE,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

  (文章內容爲招商證券在進門財經舉行電話會議核心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