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金縷衣》即便在現代名氣也很大,經常出現在各大古裝電視劇和言情小說之中。但是它的原作者杜秋娘卻少有人知。杜秋娘只寫過這一首傳世之作,但是卻靠着這一首詩完成了歌姬、寵妾、寵妃的人生三連跳。

  杜秋娘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被父母賣給了人牙子。她長相不錯,而且很能喫苦,所以人販子就盡心的調養她,將她培養成了一名歌姬。李錡當時是鎮海節度使,一次在青樓中聽見了杜秋娘的演唱,對她驚爲天人,立刻花重金爲她贖身。

  入李錡府中之後,杜秋娘卻很快被他拋到了腦後。因爲他公務繁忙,在府中召歌姬取樂的時候並不多。再加上他本來就有蓄養美姬的癖好,府中貌美動人的女人太多了,杜秋娘並不算最出衆的一個。唐朝的時候也是有所謂的“流行歌”的,歌姬們平時演唱的一般都是“流行歌”。杜秋娘爲了博出位,就開始自己寫歌,《金縷衣》就是她寫的歌。

  在李錡宣召她演唱的時候,她就在李錡面前唱了自己寫的歌,果然一舉博得了李錡的寵愛。李錡從此經常宣召杜秋娘侍宴,李秋娘就使勁渾身解數在李錡面前表現自己,終於被李錡收了房,成了他的一名寵妾。雖然只是妾室,但是對李秋娘來說,卻是質的飛越。

  後來,唐憲宗覺得全國各地的節度使手中權柄過大,不好管束,想要收權。李錡首當其衝,他不願意乖乖交權,竟然公然造反。因爲起兵太過倉促,所以李錡戰敗了。他受死之後,李府也被抄家,一干姬妾被充入唐宮爲奴。杜秋娘入宮之後,成了一個卑賤的洗衣婢。但是她不願意就此老死宮中,一日趁着唐憲宗遊園的時候。杜秋娘站在花園裏放聲高歌,唱的正是自己所寫的那首《金縷衣》。

  唐憲宗非常欣賞這首歌,因此召見了杜秋娘。他沒想到的是杜秋娘不僅有好歌喉,而且還是個出色的美人。唐憲宗因此把杜秋娘留在了自己身邊,沒事就讓她演唱幾首。時間一長,唐憲宗喜歡上了杜秋娘,把她封爲秋妃。杜秋娘第二次憑藉着這首歌獲得男人的青眼,成爲了唐憲宗最寵愛的妃子。

  可惜的是唐憲宗沒能長命,他去世之後,杜秋娘失去了依仗。當時唐宮宦官專權,搞得朝政烏煙瘴氣。杜秋娘有心爲自己的前途搏一把,串通宰相想要除掉幾個宦官頭子。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件事卻被這幾個宦官先發現了。事情敗露之後,杜秋娘被攆出了宮廷。她出身本就卑微,又沒有能替她說話的子嗣,只能灰溜溜的離開皇宮。之後,杜秋娘回到了老家生活。她容貌已逝,再也不能靠賣唱謀生,晚年生活非常的淒涼。

相關文章